中国推出新舰载近防系统 730火炮与导弹合体太魔性

2017年03月10日 14:2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众所周知,在刚过去不久的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暨中东海事防务展(IDEX-NAVDEX)上,中国军工企业重磅出击,以实物等手段向中东的土豪们展示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且斩获了订单。

  不过,现在看来中国军工集团此次展出的武器装备并未完全为国内媒体所知,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就借Navy Recognition的报道来说说一款首见的舰载防空系统——730C型。

730C型舰载近防武器系统730C型舰载近防武器系统

  在今年的IDEX-NAVDEX展上,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展示包括新概念三体护卫舰、潜艇在内的许多舰船模型,除此之外在中船集团还通过视频首度披露了一些新型武器,如730C型舰载弹炮合一近防武器系统。

  说730C近防系统新是因为它首次亮相,但它的武器结构、子系统其实都是成熟产品,因此总体而言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730C近防系统由7管30毫米与6枚(每侧3枚)FL-3000N型防空导弹的拦截装置和火控系统(LR66火控雷达、OC8型光电探测装置以及位于舰艇作战指挥中心的1个WCC-03型武控台)组成。

从中船集团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出,730C型的火力装置和火控系统是分离的从中船集团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出,730C型的火力装置和火控系统是分离的

  在我国海军现役舰艇上,类似LR66火控雷达、OC8型光电探测装置的设备与火炮是合为一体的,之所以分离可能是考虑考虑到加上导弹后的重量或者其它什么原因。

  而730火炮与导弹的结合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我国此前推出的陆盾-2000防空系统就用了类似结构,只不过采用的是“天燕”或“霹雳”型导弹。巧的是,陆盾-2000防空系统的首次亮相也是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

同样是导弹和火炮结合的陆盾-2000同样是导弹和火炮结合的陆盾-2000

  据中船集团发布的信息,根据对付不同目标类型,7管30毫米火炮有4000发/分钟、2000发/分钟、1000发/分钟等不同的射速模式,(用脱壳穿甲弹)对付导弹的拦截距离为150-1400米(有效距离2500千米)、(用高爆弹)对付飞机的拦截距离为150-3500米、(用高爆弹)对付水面/地面的有效距离为5000米。

  LR66雷达具有对超低空小型目标的探测、捕获以及跟踪的能力,也可以对水面舰船、飞机或反舰导弹进行全自动捕获跟踪,并将目标的角度、距离、径向速度等信息实时传送给火控系统,以实现舰炮对目标进行打击。该雷达,对2平米目标的探测距离16千米、对0.1平米掠海飞行目标探测距离为6千米,并可在可视范围内发现水面目标。

火控装置与炮体合体的H/PJ-12型近防火炮火控装置与炮体合体的H/PJ-12型近防火炮

  OC8光电探测装置的工作温度不高于25摄氏度、湿度不超过80%,在可视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最大探测距离23.5千米、对2平米目标的探测距离不低于14千米、对0.1平米目标探测距离为7千米。

  FL-3000N导弹的拦截距离为2000-8000米,导弹具有被动射频与红外成像和全程自主红外成像两种制导模式,可发射后锁定目标、发射后不管,强大的火力保证较高的杀伤率,抗饱和攻击能力强大。

FL-3000N导弹及其贮存发射筒FL-3000N导弹及其贮存发射筒

  730C的火控系统可以处理32个目标、显示8个目标,支持系统拦截一个目标的同时对另一个目标进行持续跟踪,加上导弹和火炮的两层拦截,可大大增强对付饱和攻击的能力。此外,系统的反应时间也非常快,在获得舰上的目标指示信息后,利用LR66或OC8跟踪锁定目标,并将炮口指向射击目标方位分别只要6秒或6.5秒。

为了展示730C的效果,中船集团的视频还制作了一艘类似052系列的“驱逐舰”作为搭载平台为了展示730C的效果,中船集团的视频还制作了一艘类似052系列的“驱逐舰”作为搭载平台

  可以说,730C是一款利用现有装备整合在一起的高性能舰载近防武器系统。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成功出口了H/PJ-12型730近防火炮的简配版本,如今推出的则是730的“高配”版本,或许工业设计会差点,但还是比较实用的。就此类武器的研制而言,对于我国几乎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难度。

  730C出现的更大意义在于,我国凭借日益雄厚的国防工业基础,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可以及时推出相应产品,能够在国际军火市场主动出击。(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