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资买苏35另有目的?拿到这技术比发动机重要

2017年03月05日 11:0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苏-35飞抵中国 目前已经毫无悬念了 但是苏-35合同后续仍然值得高度关注苏-35飞抵中国 目前已经毫无悬念了 但是苏-35合同后续仍然值得高度关注

  随着一张俄罗斯地勤人员在有中国空军“八一”机徽前的合影被公开出来后,关于中国是否引进苏-35的事实已经清晰可见。虽然从俄方公开报道称,在2015年正式启动了中俄之间的关于引进苏-35谈判。不过早在2014年就有俄罗斯对外出口公司的人员私下对媒体称,中俄之间正在展开苏-35出口的前期谈判工作。实际上苏-35从确认已经到最终交付,用了近4年时间。相对于当年引进苏-27的谈判仅仅1年多一点的时间来看,确实显得极为漫长。

相对于引进苏-27 引进苏-35的谈判无论是时间还是广度都远胜于曾经相对于引进苏-27 引进苏-35的谈判无论是时间还是广度都远胜于曾经

  正所谓夜长梦多,谈的越久变数越多,仅仅在2015到2016年,不完全统计俄罗斯单方面透过《塔斯社》《生意人报》等多个渠道对外宣称中俄关于引进苏-35进入到了僵局。其实除了表面看到的,无论是采购24架还是48架,或者是是否需要对座舱界面进行汉化,还有是否需要采购俄罗斯的配套武器等等,费尽心机的挨个“抬价码”行为,都显示出俄方如此反复就为了一个目标:尽可能的多卖苏-35,最好一点技术都不卖,只卖整机和弹药!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今后10年的利润。而中国作为引进和生产过苏-27的国家,更是深知自己要通过引进苏-35的目的:获得的不仅仅是几架战斗机,更是俄罗斯近20年在苏系战斗机上的研究突破和新技术的应用。而这些技术中,最不引人注目的、被人忽视的则是一个俄罗斯的一个压箱底的技术-钛合金加工和焊接技术。

VSMPO-AVISMA公司 世界最大的钛合金生产商 全世界都在用它的钛合金生产构件VSMPO-AVISMA公司 世界最大的钛合金生产商 全世界都在用它的钛合金生产构件

  严格来说,钛合金的加工、焊接这是两个部分,但是俄罗斯恰恰在这两个领域都有非常深厚的积淀。俄罗斯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成立了“莫斯科第45工厂”,专门生产钛制品,后更名为上萨尔达冶金生产联合公司,多年演变成现在的VSMPO-AVISMA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钛熔炼和钛轧制品的生产商。由于钛具有其他金属无法比拟的高比强度、高耐腐蚀性、高耐久性等特点,钛金属材料零部件也被大量应用到苏-35及其117S发动机之上,甚至连美国人最为骄傲的F-135发动机,都采用了俄罗斯的钛合金构件。因此,这项技术对于中国来说的诱惑极大。略微调侃的说,这个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压箱底的黑科技,甚至是“祖传级的技术了”。

钛合金加工、焊接技术何指是俄罗斯的压箱底技术 简直就是祖传的黑科技!要不然怎么造出来“金鱼”呢?  钛合金加工、焊接技术何指是俄罗斯的压箱底技术 简直就是祖传的黑科技!要不然怎么造出来“金鱼”呢?

  在苏-35上,为了确保结构减重,在复合材料技术尚有不足的情况下,俄罗斯果断在部分结构件上使用了钛合金框架材料。而这样的合金材料,虽然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其化学成分,但是如何进行热处理?遵从什么样的热处理规范?钛合金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和性能变化曲线如何?物理性质、力学性能这些参数如何?这些都是俄罗斯在80年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其说合金是造出来的,不如说是试验试出来的。如果中国方面能够按照苏-35的结构比率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歼-11或者歼-15,则至少能够再减重1吨左右。这1吨的重量无论是装油还是装弹,或者是弥补为了上舰弹射而增加的结构重量,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实际上中国借助苏-35的引进,不单单是为什么快速弥补战斗力,而是希望借助此次引进再度获得俄罗斯核心技术领域的关键性突破,钛合金加工技术不过仅仅是一部分。而哪怕是相对花费了20亿这样一笔不小投资购买到手,也能算超值。

俄罗斯人希望苏-35的外销订单能够确保自己工厂的利润 自然不会希望单独出口任何技术或者设备俄罗斯人希望苏-35的外销订单能够确保自己工厂的利润 自然不会希望单独出口任何技术或者设备

  当然,既然咱们都能分析出来,俄罗斯人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双方展开了你来我往的谈判拉锯,而最终的结果尚没有揭晓,不过从一开始俄罗斯方面费尽心思,百般抵赖就是不想单独出售F117S发动机,到现在可以单独出售发动机,显然俄罗斯人的底线也在一步步的被逼退。而如果,中国能够获得俄罗斯更核心的钛合金框架加工制造技术,并加以国产化。不仅仅受益于是苏-27系列战机,歼-10、歼-20都会受益匪浅。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标,如果拿到了俄罗斯利用在苏-35上的钛合金加工技术,无疑其重大意义不小于再购买到百台117S发动机,“心脏病”问题是一定都要解决的。

歼-15的起落架 歼-31的大型结构件 蛟龙的钛合金耐压球 都是中国在该领域的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歼-15的起落架 歼-31的大型结构件 蛟龙的钛合金耐压球 都是中国在该领域的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不过,也不能小瞧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最好的例证就是歼-15和“蛟龙号”深潜器,歼-15的起落架就是采用的钛合金技术加工而成,这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制造。尤其是为了增强弹射而必须集成更多的结构加强件上去,这个经验俄罗斯也没有只能靠自己。另外一个就是“蛟龙号”深潜器的钛合金耐压球,原本是委托俄罗斯帮忙建造,但是现在已经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再就是在3D打印领域(3D打印和传统制造手段在强度上还有差距),中国也造出了全世界最大的钛合金3D打印结构件。倘若能够借助苏-35出口相应技术,确实能缩短中国在这一领域所走的弯路。不过就算不出口,也不会影响太大,反而会加速国产化的尽快投产。(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