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决潜艇通信世界性难题 静默航行或成为现实

2017年03月03日 13:5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日本媒体近日发表文章,声称中国将于2017年完善能够实时监测西太平洋海洋状况的深海观测网,将在技术上根本解决从电波难以到达的深海传送数据的“世界性难题”,从而改善海洋环境和气象预报准确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国从2014年开始在西太平洋布放了400多件观测设备,其中有布放在水下500米附近的潜标十余套,它们被用来收集有关温度、盐度、洋流等数据。

  军事专家巡航者介绍,潜艇要遂行军事任务必须要与外界有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短波在水中不能使用,因为短波在水中衰减得太快,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采用浮标天线或浮力天线,即把天线施放到水面,这样潜艇在水下也可发射信号。实际上,这样仍然存在一个潜艇自我暴露的问题,因为潜艇在远距离用短波通信,其信号本身就不保密,可能被敌方截获破译,并测出潜艇的位置,而且露出水面的浮标天线也有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可能。

  近日有某科技杂志刊登文章称,中国科研人员推过10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第二套蓝绿通信试验系统,并在南海开展空中平台与水下平台间通信实验,最终获得成功。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实现水下80米某深大型目标(战略核潜艇)对空中2189米高度的直升机进行蓝绿激光通信。而且还成功突破高重复频率蓝绿全固态激光器技术、宽视场窄带接收技术、高速信号调制编码和低误码率信号解调解码技术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了大量海上试验,获取试验数据。如果这一系统用于潜艇通信的话,那么未来中国潜艇特别是核潜艇实现完全的“静默航行”可能将会成为现实。

  海水中的通信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是因为电磁波只能深入几米,完全不能满足水下通信需要。中国在研发“蛟龙号”时采用了声纳通信方式,应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当前,尽管这一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是“蛟龙号”尖端技术之一,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未来完全可以应用到中国潜艇的通信技术改进中。(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