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款优秀坦克曾超越法国货 只因一微小问题惜败

2017年02月18日 11:12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坦克装甲车辆工业的大发展年代,在这十年,中国大量改进了自己原有的已经明显落后世界水平的59式/69式等老式坦克,还研制了80式/88式等第二代主战坦克。同时也从西方引进了以“三七”项目为核心的几乎全套坦克战斗部技术,包括105坦克炮和弹药、简易火控,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夜视器材,使中国的坦克研发水平迅速从50年代回升到70年代。当时正值冷战高峰,中国利用美苏势力范围的交错和矛盾,也对外销售了大批国产坦克。

  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中国也卖了八年的军火给这两个互相厮杀的“难兄难弟”,据我国主要坦克生产基地617厂的厂史记载,在80年代的短短几年间,617厂靠出口外贸坦克就创汇10多亿美元,这在当年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以69II式坦克为主,伊拉克先后购买了2600辆以上的中国坦克。

  凭心而论,69II式坦克的性能并不好,比59式坦克提高有限。大量的部件都采用59式坦克的部件,操作简单,对乘员的要求很低,维修保养也方便容易。但是价格便宜,当时中东国家购买的美苏坦克,美制M60A3是70万美元,苏制T-72是50万美元,而且中国出口坦克售价不足美国和苏联的一半(以59式坦克为例,在80年代初期,出厂价还不到20万元人民币)。

  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外汇,在1987年,中国将正在进行定型试验,尚未研制成功的80Ⅱ式主战坦克(BW122)推向国际市场,这时恰好有个中东的石油土豪国,正考虑是否继续进口法国的AMX30式坦克,另外还想用进口中国武器的方式,来“劝阻”中国减少对土豪国的宿敌——伊朗的武器出口,于是邀请中国来参加新型坦克的竞标。这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先进主战坦克在国际上的首次亮相。

  80式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中国新型坦克开始摆脱苏制坦克印记的开始。80Ⅱ式主战坦克是80式的外贸改进型,主要改进了观瞄系统,增设了较多的特种设备,车重增加到38.5吨。用三七火控系统替换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采用三合一(潜望式观瞄、激光测距、微光夜视)炮长瞄准镜,取消了原炮塔上部的独立激光测距机。安装双向复合稳定器和新式弹道计算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各种传感器,瞄准镜与火炮轴线同步方式改为电同步(传统扰动式火控为四连杆机构机械同步),提高了瞄准镜与火炮同步的精度,命中率得到大幅度增加。将一代微光夜视装置改为二代微光像增强型夜视装置,提高了坦克夜战能力。改用性能先进的CWT167B型坦克电台。

  80Ⅱ式主战坦克加装增压风机和滤毒罐,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超压集体“三防”坦克。采用了85式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能在10毫秒内自动探测到侵入车内的高能射流并输出信号,在60毫秒内实现抑爆,能有效地防止装甲被击穿后引起的二次效应对车内乘员伤害和对设备的损坏,这个性能全面超过当时所有的苏制坦克。

  80Ⅱ式主战坦克将原80式的炮塔后部屏蔽栅栏改为圆周式栅栏,增大了防破甲弹能力。增加了热烟幕装置,在车体右侧有两个环形排气孔,将柴油喷入排气孔可施放热烟幕,可同时或分别施放热烟幕,抛射烟幕罐,提高车辆的隐蔽生存能力。

  80Ⅱ式主战坦克还是我国首次应用复合装甲的主战坦克,车体首上装甲披挂了复合装甲,可别小看了这块复合装甲,它对提高坦克防护性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有资料显示,车体前部的被弹概率达21%以上,仅次于炮塔的45%,它还标志着我国坦克的防护技术进入了复合装甲时代。

  80Ⅱ式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为1台12150ZL型水冷V型12缸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标定功率为730马力,较之59/69/79式坦克,动力有较大幅度提高。80Ⅱ式主战坦克在国外的测试中,受到国外用户的高度评价。

  与80Ⅱ式坦克同台竞技的法国AMX-30坦克,是法国人的骄傲,和原子弹,幻影战斗机相提并论的法国军事图腾,代表了法兰西的伟大。但这AMX-30坦克的主要性能却差强人意。作为第二代坦克的代表,AMX-30和豹1都起源于1956年德法两国“欧洲联合坦克”的计划,后来计划流产。法国和德国分别推出了AMX-30和豹1,后来日本在研制其国产二代坦克时也借鉴了前两者的设计,所以三者在外形上颇为相似,而且坦克设计理念也相同,都是牺牲防护换取火力和机动。

  法国为中东石油土豪国提供的坦克型号为系统为AMX-30B2,使用柯达克M401火控系统。这是一种非扰动式火控系统,由炮长瞄准镜、车长周视瞄准镜、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和各种传感器组成,系统的反应时间为10秒。为了兼顾低矮的车体,较轻的重量,较高的单位功率,AMX30坦克使用西斯潘诺-苏莎HS110柴油机,是一种结构奇特的大功率水冷式水平对置式涡轮增压发动机。为满足中东国家的特殊使用要求,发动机功率限制在456千瓦(620马力),最大车速为60公里/小时。

  1987年的80Ⅱ式主战坦克是一款比较实用的武器,不要小看这种六对负重轮,也采用卵形炮塔,外表与59式类似的坦克,与外军坦克比较,在火力方面优于俄制T-72和AMX30,火控方面与日本的74式主战坦克相当,优于法国AMX30坦克,在防护性能方面则全面优于74式坦克和AMX30;在三大性能方面优于美国的M60坦克;在防护上优于苏联的出口型T-72坦克,而在机动性方面则超过AMX30。

  然而,竞标的结果却令人吃惊。80Ⅱ式主战坦克参加外贸竞标时,土豪国对其105毫米坦克炮的强悍火力,以及扰动式火控的精准射击,还有行驶性能都非常满意,但在"发动机拆装维修"这项考核中,竞争对手法国的AMX-30B2采用整体吊装式发动机,平均拆装时间只要45分钟。而80Ⅱ式没用这项技术,拆装一次要8个小时,维修保养性能直接导致了外贸竞标失败。但这也是中国设计人员第一次接触这种技术,此后,坦克发动机传动系统的整体吊装技术开始被重视。

  发动机的维修速度非常重要,这直接体现在战场上我方坦克的战斗力。由于对坦克运用的认识不同,苏联和中国的坦克设计一贯强调要简单粗糙方便的维修保养,但简单方便是指单个部件单次使用,对于发动机整体吊装等技术并不重视。而西方坦克则高度重视战场快速更换发动机的能力,大多数西方坦克都具有一小时内更换发动机的能力。对于当时假想中的欧洲大规模坦克战来说,一体化动力系统可以减少维修时间,有效地缓解西方坦克数量相对较少的劣势。

  国外网站上曝光的美军士兵为M1主战坦克清洗发动机的画面。该坦克的发动机被拆除后,直接使用高压水枪清洗。

  美军的M1A1坦克使用的AGT-1500燃气轮机,不但零件少,定期检修间隔时间长,且冷却系统简单而效率高,零部件保养简单,整机更换极快,不超过1小时。

  以前中国坦克发动机技术,主要靠从苏联引进的B2-54A坦克柴油机起步,其仿制型为12150L系列柴油机,最初功率只有520马力,从1958年生产定型,其改进型到80式/88式/96式坦克依然在使用。2000年初中国推出了96的改进型96A型主战坦克,使用了新的800马力发动机和机械行星变速箱。但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2014年在俄罗斯举行的坦克两项比赛中,96A坦克的动力短板暴露无遗,除了加速慢,动力系统可靠性和快速更换发动机性能也较低。96A坦克配备的800马力发动机没有采用一体化设计,比赛期间,我军4辆参赛的96A坦克共换了2个发动机,1个变速箱。换发动机相当于换心手术,我们的维护组由一个高级工程师兼教练员,带5名士官,一通宵换好一台发动机,这工作量相当于平时装甲旅修理营的九个技术骨忙碌一晚的工作强度。这个维修组创造了十几个工时更换发动机的记录,比1到2个工作日的规定时间快了几倍。

  [科罗廖夫军评313期]除最新型T14阿玛塔之外的所有俄制坦克(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及其它独联体国家研制或改进的坦克),以及99大改前问世的所有中国坦克,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都不是一体化组合布置的。动力传动机组不能整体拆装,必须分开进行,先拆装一部分(发动机或传动装置,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附件),然后再拆装另外一部分(传动装置或发动机,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附件)。这种拆装方式,平均用时(不考虑中间的维修检查时间)都需要十几个小时。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通过对德国柴油机的研究,才见识了西方坦克发动机技术的先进性,从而在发动机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上取得了不小的提高。中国最新型99A坦克的150系列发动机,为V型12缸60度夹角双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初期功率1200马力。后来又对涡轮增压器进行强化,功率达到1500马力。同时配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传动装置,全自动CH-1000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据说与勒克莱尔坦克使用的SESM-500大致相当,从而给了99A坦克强大的机动能力。

  新一代动力系统的研制成功,动力传动一体化组合,也应用在先进外贸坦克(例如最新的VT-4外贸型主战坦克)和改进型坦克上面。上图为96B坦克动力传动机组整体吊装和检修,为8V150发动机+CH700改进型综合传动箱,这套脱胎于99A坦克的最新型动力传动机组,输出功率为1000马力,与俄罗斯最新型T72B3坦克的1130马力发动机+自动操纵双侧行星机械传动相比,所有技术水平和性能,包括总寿命、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维护性、保障性、勤务性,都远远超过俄式坦克。

  与以前的动力不同,中国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动力装置不仅功率超过了以往一直未能突破的1000马力大关,而且强调一体化吊装的思路,发动机与传动装置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坦克上安装或者拆卸。这就是所谓的“一体化推进系统”,一体化推进系统要求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尽可能降低空间浪费,利用动力传动装置的所有部件填满每一个角落,发动机与传动装置模组化,传动装置与发动机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整体固定在一个三点式框架上,可以实现整体吊装,在战场上可在40分钟内进行拆装,为车辆重新投入战斗赢得了宝贵时间。(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