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打轰炸机很简单?日轰炸机被中国打18:0仅是个例

2017年02月16日 08:35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笔者前段时间发表过几篇抗战中中国空军战斗机拦截日军轰炸机的文章,许多评论认为战斗机打轰炸机那是轻而易举,比如中国空军抗战空中作战取得的最大战绩——18:0的兰州空战,也是没什么好吹的。似乎战斗机打轰炸机那是理所当然。其实这是一种游戏玩多了后的误解。真实的防空截击作战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需要科学组织实施的一门技术,优秀的防空截击作战可以看成是战争艺术的体现,而如果是组织实施不到位,那么不仅不能够拦截下轰炸机,就连防空作战的战斗机也会命丧蓝天。

  下面,笔者就和大家来聊聊战斗机和轰炸机对打,哪个才厉害?

  图片:德军FW190战斗机拦截美国B-24轰炸机群。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中轰炸是什么时候呢?是一个比“光棍节还光棍节”的日子,1911年11月11日!那天闲的无事,意大利陆军航空队(那年意大利空军还没成立)朱利奥·伽奥蒂少尉奉命架机侦察土耳其人的阵地,年轻的少尉兴致冲冲地抓了枚手榴弹。当飞机飞临土耳其人头顶时,少尉将手榴弹扔了出去,这枚手榴弹是否炸着人已经无从考证,但从此,死神就插上了翅膀!来自空中的轰炸成为悬在人类头顶的利剑。

  图片:意大利年轻少尉的一颗小手榴弹使死神插上了翅膀。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中轰炸应该是德国人执行的,1914年8月5日夜,巨大的齐柏林飞艇将成吨的炸弹倾斜到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战争真正走向了空中轰炸的时代。

  图片:“齐柏林飞艇”成为一战德国战略轰炸的代名词。

  为了拦截“齐柏林飞艇”必然要使用战斗机了咯。这个看上去像个大蚕宝宝,飞得慢悠悠的大飞艇在刚出现的时候是不怎么好打的。为什么呢?

  一方面因为德国人一直坚持夜袭伦敦,当时还幼稚得可怜的早期战斗机根本没有夜间战斗能力;另一方面是当时“齐柏林飞艇”轰炸时飞得高度很高,在大多数英国战斗机的升限之上,英国人根本打不到这些大家伙。而战争初期,能够阻止这些德国空中猛犸去英国表兄家串门的,就是北海上空变化无常的天气。

  图片:和这些艺术画不同,当年轰炸伦敦的“齐柏林飞艇”飞得很高很高,英国早期的那些战斗机打不到。

  为了解决这一大麻烦,英国陆军和皇家海军各自想办法(英国皇家空军于1918年成立,所以一战时候英国的飞机都属于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所有)。

  图片:装在E22号潜艇上的“索普维斯·施耐德”水上战斗机,专门为了在北海上空打击低空飞行的“齐柏林飞艇”。

  陆军的想法是研制大口径高炮,对于行动缓慢的“齐柏林”飞艇进行集中打击,但问题是要让炮弹打到飞艇飞行的高度还是很困难的。

  海军的办法比较有意思,他们发现德国人的飞艇从北海方向飞来的时候,高度相对比较低,以确保航向正确,而到了目标空域前飞艇会进行爬高以躲避战斗机的攻击。因此海军设想使用潜艇秘密地将水上飞机运送到飞艇途经的航道海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飞艇高度较低时进行攻击。

  图片:一旦“齐柏林飞艇”进入英国附近,上升到作战高度,“索普维斯·施耐德”水上战斗机就只能干瞪眼。

  飞得到还要打的下。早期战斗机主要装备1~2挺轻机枪,当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陆军的轻机枪直接搬到飞机上。机枪最好的位置就是超前,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螺旋桨。为此早期很多战斗机都将机枪架在高出螺旋桨的位置上,或者研制安装在机身后的推进螺旋桨,避免与子弹的弹道重叠。

  图片:早期俄国的一种双座战斗机,后座需要站起来操作机枪,使火线高于螺旋桨,当然这种飞机也不会有什么机动性可言,不然后面的小哥就悲催了。

  当然,机枪的问题在后来发明的同步协调器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战斗机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比如英国著名的“骆驼”单座战斗机、布里斯托尔F.2B双座战斗机等。其中“骆驼”战斗机更多的是和德军战斗机进行战斗,夺取制空权。而布里斯托尔F.2B战斗机拥有后座观察员,除了前射机枪外还有2挺活动机枪,能够更加有效的打击飞艇或轰炸机,慢慢成为截击机的优秀代表。

  图片:布里斯托尔F2B双座战斗机拥有后射机枪,可以更好地拦截轰炸机和飞艇,是早期重型战斗机的代表。

  在飞艇之后,德国人开始使用更加快速的“哥塔G”重型轰炸机。除了德国人的“哥塔G”外,英国人也研制了自己的汉德利·佩奇轰炸机、俄国人有伊利亚·穆罗梅兹重型轰炸机、意大利人有卡普罗尼Ca.30重型轰炸机。战斗机与重型轰炸机的对决也由此上演。

  ·一战后的1920年,一位天才意大利人杜黑提出了“制空权”一说,并第一次指出了“战略轰炸”的重要意义。各国的将军们对轰炸机热度不减,很多国家提出了“轰炸机万能论”。

  为此,各国开始研制快速轰炸机,也就是飞得比战斗机更快、更远的轰炸机。其代表是美国的B-10轰炸机。这个型号大家似乎比较陌生,但是说到中国对日本“人道轰炸”的马丁。139WC轰炸机就不会陌生了。中国空军使用的马丁轰炸机正是美国B-10轰炸机的出口型。

  图片:美国B-10轰炸机是当时飞得最快的轰炸机,基本上不怕战斗机拦截,因为战斗机跑不过她。

  B-10是世界上第一种量产的全金属低单翼近代轰炸机,她的速度是当代所有轰炸机的1.5倍以上,最大飞行速度甚至超过了当年世界上任何一种战斗机。也就是说要拦截这种轰炸机,当年的战斗机只能迎头或从前上方来一次拦截,并只有一次机会,等错过了,再想回身追击就再也不可能追上轰炸机了。

  图片:中国用B-10的出口型马丁。139WC轰炸机“人道轰炸”日本,并没有遭到战斗机拦截。

  在上世纪30年代,轰炸机作战往往不配战斗机护航,一方面是由于轰炸机自身的飞行速度优势,另一方面是战斗机航程不够,没有办法为远程的轰炸机护航。

  那么这些轰炸行动有效吗?敌方的战斗机能不能将轰炸机拦截在投弹之前呢?答案是轰炸机的轰炸行动并不会受到敌方战斗机的太大影响。

  图片:日军使用意大利产伊式重爆和97重爆轰炸兰州,被中国空军打成18:0,是当年非常少有的成功拦截案例,关键是意大利轰炸机太脆太容易起火,一打就着。

  虽然中国在兰州空战中取得了对日本远程轰炸机的大胜,但却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在其他战场上,日军轰炸机仍然可以在较少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轰炸任务。

  比如1940年7月24日日军轰炸成都中(即著名的“飞行教官单挑32架敌机”的段子原型),面对敌人30余架97重爆机,中国空军陆续起飞了13架战斗机进行拦截,但由于各机场组织实施存在差异,这些战斗机有的没有找到目标,有的只有1~2次射击机会,累计只击落了1架日机,而日军轰炸成都的目标还是达成了。

  图片:轰炸成都的日本97重爆机。

  其实并不是中国空军不行,而是当年的技术条件决定了战斗机拦截轰炸机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没有雷达等探测手段,当年的对空观察主要靠听音器和前方的观察哨,这些设备和人员并不可靠。往往等到敌人轰炸机飞临我方上空了,才能确认。

  图片:在没有雷达的年代,空情掌握漏洞很多,甚至需要靠近敌方机场的谍报人员来提供。

  此时再起飞战斗机拦截基本上不可能在敌机投弹前将其击落。加上战斗机航程和留空时间的问题,也不可能长时间与轰炸机作战。所以这个阶段,轰炸机是比较占据优势的。

  图片:常德会战中,日军轰炸机飞临机场上空中国空军P-66战斗机才起飞迎敌,这是空情缺失的现实表现。

  这些问题使得在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轰炸机对战斗机具有更大的优势。而随着诸如日本“零”式战斗机这样的远程护航战斗机的出现,使轰炸机拥有了佩刀护卫,想要拦截轰炸机群更加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图片: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出现不仅使中国空军几乎全灭,对美英等国的战机也是压力山大。

  但是刀有两面性,“零”式等高性能战斗机的出现,不仅使轰炸机有了远程护卫,也使其可能面对更加优秀的敌方战斗机的攻击。

  这种情况出现在随后的英国不列颠空战中。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大英国协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

  图片:不列颠空战与其说是对德国轰炸机的拦截,更多的其实是截击机与护航战斗机之间的空战。

  1940年7月中旬,德国空军把撤往国内休整的空军主要兵力基本上全部调遣至海峡附近的空军基地。此役德国空军总共调集了约2600架飞机,其中约1200架为对英实施空袭的主力——重型轰炸机,其余1000余架为掩护轰炸的战斗机。

  图片:德军He-111在不列颠空战中损失惨重,由于雷达的出现,使英国战斗机总是能够在前面等着这些轰炸机。

  而英国的优势是自1935年5月份开始,沿英国漫长的海岸线陆续架起了高达70英尺的无线电天线,不分昼夜地对其领空实施了“密切关注”。一种新型武器应用到了防空作战中,这就是雷达。

  德军出动了Me-109单座战斗机、Me-110双座护航战斗机、Ju-88快速轰炸机、Ju-87俯冲轰炸机、He-111水平轰炸机等。而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和“飓风”战斗机是主力。

  图片:雷达的出现使防御方的战斗机能够更加准确的出击。

  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这种规模的轰炸与截击作战是中国战场上无法比拟的。

  图片:德军投入的Me-110远程护航战斗机笨重无比,不是英国“喷火”等战斗机的对手,也同样难以守卫住自己的轰炸机,说到底还是航程的问题使Me-109等轻巧战斗机难以全程护航。

  占据主场优势的英国皇家空军在雷达的帮助下,战斗机能够赶在德军轰炸机群前抵达截击位置,而不会出现中国战场上战斗机被轰炸机牵着鼻子跑的窘境。而皇家空军优秀的组织能力又使这些战斗机可以一波波、一批批梯队上天作战,使整体的劣势转化为局部的优势,拦截起来有声有色。

  图片:He-111在不列颠之战时已经不能算是先进轰炸机了,速度和防御都不能有效应对英国战斗机的拦截。

  不过英国飞行员的伤亡仍然是惨重的,这来自于德军轰炸机和战斗机的双重打击。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图片:在不列颠空战中,受到Me-109战斗机护航的Ju-88快速轰炸机。

  不列颠空战之后,一场规模更加庞大的轰炸行动开始了。反攻的盟军准备对德国本土进行战略大轰炸。美军著名的B-17“空中堡垒”和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登场了。由于德国本土离这些轰炸机基地过于遥远,似乎盟军的轰炸机们又回到了30年代的中国战场,不能依靠护航战斗机,而是依靠自己的性能去硬抗德军精锐战斗机。

  图片:美国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群。

  为此,美国人在这些大家伙身上的重要部位安装防御装甲,以抵挡敌机的打击,在飞机的全身布满机枪,形成全方位无死角防御,轰炸机编队再采用大机群编组,云一样推进的轰炸机群就像一片片防空阵地,想要冲杀进去的德军战斗机需要极大的勇气。

  而4发轰炸机明显比2发轰炸机要更具生存性,就算打掉1~2个发动机,仍然能够飞回基地。而巨大的机体又使德军战斗机上的机枪基本上没有太大作用,除了留下几个小洞外并不能击落轰炸机。能够依靠的是20毫米以上的机炮,只有机炮才能有效杀伤这些重型的轰炸机。

  图片:传统的咬尾巴攻击往往使战斗机飞行员暴露在轰炸机的枪口下,而Me-109这种轻型制空战斗机的火力也不足以打下巨大的轰炸机。

  为了能够加强轰炸机群的防御,美国人在B-17轰炸机基础上开发了XB-40护航轰炸机。什么是护航轰炸机呢?就是在当年战斗机航程还不能满足全程护航的情况下,拿出轰炸机队中的几架轰炸机,将全身都插满炮管,形成“空中战列舰”。

  图片:全身拥有14根枪管的XB-40护航轰炸机,这种和B-17外形一样的战机可以顷刻之间将弹药抛洒出去,哪个战斗机飞行员误盯上这种战机就将等待死神的召唤。

  XB-40在机背的无线电员舱上方安装了一座炮塔,内置两挺 12.7 毫米机枪,另外在机鼻下增加了颚部炮塔,内置两挺 12.7 毫米机枪,腰部机枪增加到每侧两挺。保留了驾驶舱顶部、腹部和尾部炮塔,这样全部的自卫武器增加到14挺 12.7 毫米机枪。此外还增强了乘员防护装甲,炸弹舱被取消,空间被用于存放机枪弹药,通常可携带 11135 发子弹,如果减少载油量可以增加到 17265 发。

  图片:B-17机头座舱情况,可见左右都有机枪。

  不过,没有护航战斗机的保护,这些光着身子的轰炸机还是遭到了损失。美国第八航空军在前四次大轰炸中出动了1410架次轰炸机,损失148架。当然这其中还有对密集队形飞行的轰炸机威胁很大的大口径高射炮。在某种程度上,德军高射炮的威胁甚至要高于那些小战斗机。

  图片:大口径高射炮对这些轰炸机的威胁有时候要高于战斗机。

  显然,诸如Me-109这样的轻型空优战斗机面对刺猬一样的轰炸机群是不适合执行拦截任务的,要想打下美国轰炸机,免不了要埃子弹,而战斗机上的机枪则基本用处不大,需要的是口径更大的机炮。这也就需要拥有一定装甲防护,火力更猛的战斗机。

  Fw-190战斗机就是这样的战斗机,特别是Fw-190A-3以后,武器统一为4门20毫米机关炮和2门7.92毫米机枪,是Me-109战斗机机炮火力的2倍,更加适合攻击轰炸机。后来的型号7.92毫米机枪被13毫米机枪代替,机翼下还能够挂30毫米机炮,具有更加强的火力,能够在较远距离上对轰炸机开火。

  图片:截击美国轰炸机群的Fw-190A-8战斗机,强劲的机炮火力可以给美国轰炸机以更强的打击。

  不过此时,胜利的天平再次向盟军倾斜,远程的P-51、P-47战斗机开始为轰炸机群护航,英国人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群开始了夜间轰炸。这样美国人白天炸,英国人晚上炸,就算有雷达,德国战机也应接不暇。

  德国人也不甘落后,在Fw-190战斗机基础上研制了二战最优秀的战斗机Ta-152战斗机,其中的Ta-152C型战斗机更是拥有1门30毫米机炮和4门20毫米机炮,舍弃了空中格斗用的机枪,完全成为拦截轰炸机的高空高速截击机。

  图片:对B-17轰炸机进行正面攻击的Ta-152C截击机。

  对于截击来说,速度和火力是非常重要的。Dq.335“箭”式战斗机成为了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这种大型战斗机也是为了截击轰炸机而生。可惜的是,这种前拉后推的战斗机并没有量产,只生产出了原型机。

  图片:Do.335“箭”是二战中飞得最快的螺旋桨飞机,但可惜诞生太晚。机翼上打轰炸机的机炮清晰可见。

  图片:拥有斜射炮的Me-210/410重型截击机也出现在战场上空。

  螺旋桨的路子走到了极致,德国人就从火箭截击机、喷气式截击机上想办法,设计建造了一大批火箭动力、喷气动力截击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Me-163、Me-262、He-162等一系列喷气式战斗机。这些早期的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截击轰炸机群,在与盟军螺旋桨战斗机格斗中却并不一定占据优势。这也说明了二战后期轰炸机群对德国带来的巨大威胁,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拦截轰炸机来的。也证明了轰炸机的有效性。

  图片:Me-262喷气式战斗机拦截B-17轰炸机群。

  图片:Me-162火箭动力截击机拦截盟军轰炸机群。

  图片:He-162喷气式战斗机跟踪一架美国A-20“浩劫”轻型轰炸机。

  虽然这些喷气式战斗机顽强抵抗和拦截,但挡不住盟军轰炸机的庞大数量,加上美军护航战斗机的性能也非常优秀,使拦截非常困难。就算是喷气式战斗机,也在海一样的轰炸机群中翻不起什么浪花。

  图片:与美国人依靠自身强大护航战斗机群和自身轰炸机火网执行的日间轰炸不同,英国人始终坚持夜间轰炸。图为夜间轰炸的英国皇家空军“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

  而对于英国人夜间轰炸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来说,他们遇上了更加棘手的对手——装备有雷达的夜间截击机。德国人和英国人一样很早就进行了雷达的研制,并将雷达作为夜间截击机的标准配置。

  图片:德军Ju-88G夜间战斗机安装有雷达系统,火力强劲,是轰炸机的强劲对手。

  这些夜间截击机由于要安装雷达,所以不是那些单旋翼的轻型战斗机,往往是双发双座的重型战斗机,甚至是快速轰炸机改的大型截击机。这样的飞机可以安装雷达和足够的火力,对夜间飞行的轰炸机群具有较大的优势。

  德国的“夜枭”们包括Me-110G、Ju-88G-1/6、He-219G、TA-154、Me-262B-1a等。有的还安装了倾斜射击的“斜乐曲”机炮系统,可以向上开火,打击轰炸机薄弱的腹部。

  图片:在不列颠空战中表现不好的Me-110战斗机装上了雷达天线,摇身一变成为了Me-110G夜间战斗机,成为了德国夜空的守护者。

  图片:夜间拦截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的Ju-88G-6夜间战斗机,由Ju-88快速轰炸机发展而来。

  图片:He-219夜间战斗机。

  图片:在飞机背部安装了向上开炮的“斜乐曲”机关炮系统的He219B-1夜间战斗机。

  图片:德国TA-154夜间战斗机。

  图片:携带两个副油箱的Me-262B-1a喷气式夜间战斗机是夜战中的王者,机头安装有雷达系统。

  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先进的截击机到底还是没有阻挡住美英的战略大轰炸,或许单挑的话这些先进战斗机都能够将并不先进的B-17、B-24、“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撕成碎片,但是一旦这些巨大的轰炸机结成蛛网,那么就算是喷气式战斗机也讨不到什么好。

  让我们的视线转到太平洋战区。在这个以海空战为主角的战场上,重型轰炸机有,但在早期战争中发挥作用并不多,反而是舰载的鱼雷机、俯冲轰炸机比较多。这些飞机在美日两国的舰载战斗机绞杀下当然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但偶尔的落网之鱼往往造成敌方航母的重大损失,中途岛战役就是一例。

  图片:高性能舰载战斗机对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是绝杀。这是美军F4U舰载战斗机。

  不过也有鱼雷轰炸机反攻战斗机的例子。日本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在一次攻击回航时遇上了一个8机编队。他以为是战斗机编队,便驾驶“零”式战斗机从后面偷袭过去,等接近了才发现是8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8架飞机的尾枪手一起朝“零”式开火,16挺机枪瞬间将这架倒霉的“零”式击中,坂井也头部受伤,不得不驾机脱离。

  图片:8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的尾枪手一起开火,16挺机枪的火力让妄图偷袭的日本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的“零”式战斗机受重伤。

  这些海空对抗还是小角色。不久在太平洋战区一种庞然大物出现在日本飞行员视线中,这就是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

  B-29作战飞行高度通常接近万米,这是一般日本战斗机难以飞上的高空。由于外界气温达到零下50度,再加上全增压乘员舱设计,无法使用人操炮塔,所以使用了先进的遥控炮塔系统。B-29机身上一共安装了5个炮塔,机身背部前后各一个,腹部前后各一个,最后一个是尾炮塔,每个炮塔装备12.7毫米机枪两挺,尾炮塔再增加一门20毫米炮。四个遥控炮塔和尾炮塔中的12挺12.7毫米机枪,每挺携弹1000发,早期型号的尾炮塔中还有一门20毫米M2炮B型,带弹100发。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超级空中堡垒”!

  图片:B-29“超级空中堡垒”带走了日本的国运!

  为了拦截这些美国的空兽们,日本也开始向德国学习研制新型截击机。因为他们发现“零”式战斗机已经落伍,薄弱的机身结构会在截击作战时被B-29上的遥控炮塔撕成碎片。

  比如日本陆军航空队使用的川崎Ki-45“屠龙”双座双发战斗机就是其唯一的夜间战斗机,拥有类似于德国同型机一样的飞行性能和火力,不过在雷达方面却是欠缺。

  图片:一架川崎“屠龙”战斗机在进攻B-29时被轰炸机背部的2组遥控炮塔击中。

  B-29轰炸机带给日本的是毁灭,不管是李梅的火攻,还是最后的两颗原子弹,日本的战斗机们都没有能够阻挡住。就算日本后来发起了所谓的“空中特攻”,用战斗机去撞击这些巨大的轰炸机,最后也是收效甚微。

  图片:巨大的机体和4个引擎代表了B-29的强悍生命力,庞大的机群横推过来,再也不是什么中国空军的“人道轰炸”,而是死神的毁灭!

  二战后,B-29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之一,让各国空军战斗机头痛不已,直到苏联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这种战斗机设计之初也是为了能够击落B-29轰炸机的,该机机头下方装有1门37毫米H-37机炮和2门23毫米HC-23KM型机炮,火力非常强劲,这是专门的打轰炸机炮,与美国F-86战斗机只装机枪形成鲜明对比,也说明了两种战机的不同设计初衷。

  图片:高速、高机动、重火力,使米格-15成为了B-29轰炸机杀手,日本人打不来了的轰炸机被苏联新型喷气式战斗机轻易击落。战斗机与轰炸机的战力比此消彼长。

  冷战时期的轰炸机与战斗机之争更加危险。苏联的图-95“熊”式、美国的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引起了双方紧张的神经。这些轰炸机上携带的不是普通炸弹,而是核弹或核导弹。要拦截这些超远程轰炸机,就必须更加完善的国土防空体系。

  图片:美国F-102超音速截击机,可以发射核火箭以消灭苏联轰炸机群。

  这个体系包括超音速截击机、远程警戒雷达、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此时的截击机不再是机动灵活的战斗机,而是拥有远程雷达和大载弹量的大型截击机。比如美国的F-102、F-106截击机,苏联的苏-15、米格-25/31、图-128截击机。这些战机的使命是在对方轰炸机发射核导弹或核炸弹之前将其击落,或者将发射后的核导弹击落。

  图片:图-128“提琴手”重型截击机由中型轰炸机发展而来,是世界上最大的战斗机。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消灭敌方轰炸机,这些截击机往往并不要求像二战一样向一架轰炸机开火,而是携带装有核弹头的火箭或导弹,向目标机群开火,以空爆核弹来形成面杀伤。

  此外,更加先进的火控系统和更加远程的空对空导弹,也使远程截击成为可能。比如为了对抗携带有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图-22M“逆火”超音速轰炸机,美国海军装备了可以锁定6个目标并发射6枚“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的F-14“雄猫”战斗机,最终成为经典之作。

  图片:F-14“雄猫”战斗机的设计初衷就是将这些携带大吨位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苏联轰炸机消灭在最远距离,保护航母防空圈的完整。

  战后的战斗机都这么先进了,那么轰炸机是不是必死呢?也不尽然。比如在越南战争中就出现过两次B-52轰炸机使用尾部火神炮击落跑来拦截的米格-21战斗机的事件。主要原因是当时越南人使用的AA-2“环礁”空空导弹属于近程导弹,性能又不可靠,飞行员往往飞得离美国轰炸机更近一些,却遭到了尾炮的致命打击。

  图片:B-52轰炸机的尾炮结构。

  图片:美国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在越南作战时受到地空导弹和米格机的双重威胁。

  B-52轰炸机对米格-21战斗机的第一个空战战果于1972年12月18日取得,当时担任55-0676(尾标)号B-52D尾炮手的是萨缪尔·特纳中士,他在发现一架北越空军米格-21进入了尾炮塔的有效射程后,迅速扣下扳机,4挺12.7毫米机枪同时开火,在6秒内向这架米格-21倾泻了约700发子弹,密集的弹雨转眼将后者打成筛子,随即凌空爆炸。特纳击落的这架米格-21,是B-52服役以来取得的首个空空战果,为此他被授予银星勋章。

  图片:第一个击落米格-21战斗机的55-0676号B-52D轰炸机和其尾炮手萨缪尔·特纳中士(小图)。

  另一个战果同样于1972年12月取得。当月24日,一架绰号“钻石利尔”的B-52D尾炮手在B-52编队轰炸位于越南北部的一个火车调度场时,突然从雷达上发现一架米格-21高速逼近,当目标逼近至1800多米时,美军炮手瞄准并扣下扳机,弹雨直接将米格-21打至机身起火,最终凌空爆炸。

  图片: ”钻石利尔”号B-52D机身特写图,可见机身侧面除了众多的投弹次数标志外,还有一架米格-21战机的战绩图标。

  随着越战的结束,战略轰炸机再也没有遇到过有威胁的敌方战斗机。美国最新型B-2隐身轰炸机虽然不再像其前辈一样拥有刺猬一般的防御火力,但超强的隐身性为这种战略轰炸机披上了夜的阴影。发现不了B-2,则无法打下B-2。

  轮回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没有雷达的年代。战斗机对轰炸机的绝杀似乎仍然难以实施。轰炸机致胜论有有了新的市场!

  图片:B-2隐身轰炸机的隐身衣是其最好的武器,发现不了的飞机即使战斗机再强也打不到!(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