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9A与美德日韩坦克比拼谁占优 仅一项性能落后

2017年02月15日 12:00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坦克自一战索姆河战役投入战场,历经几十载,彻底改变了陆战形势与战争形态,坦克的出现是推动战争进程的催化剂,经过历次现代战争的洗礼,坦克已是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在各强国陆军的发展计划之中,坦克都毫无例外地被列入重点项目,这个集机动、防护、火力于一身的钢铁怪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诠释了战争这门艺术。

  中国坦克事业发展起步较晚,在自主研发与生产制造方面与西方尚有一些差距,但经过中国几代坦克人的努力,这种差距已被逐步缩小。随着99A主战坦克列装入役,中国陆军的整体实力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但是99A究竟有何本领,它的性能如何,与各主流军事强国的主战坦克能否PK,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话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强国的主战坦克大都进入了第三代,如德国的豹2系列、美国的M1系列等西方主战坦克在火力、机动和防护等性能上已远远超越了苏制坦克,然而,当时中国陆军还大量装备老式的59坦克,就算是当时新研制的80系列坦克也只是达到第二代坦克的水准,为了赶上世界各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步伐,中国加紧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1989年,由解放军总参装甲兵部牵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二〇一所研发,工程代号WZ—123,直到1996年5月,原型车定型总装,同年12月,研发单位将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发计划移交给军方实验部队。至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定型。然而99式坦克初期型号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装甲防护达不到预期,火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车体重量偏大,故障率也偏高。后期量产的99改式对上述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改进。

  99式主战坦克车长(含炮管)11m,车宽3.5m,车高2.37m,战斗全重58吨,装配一台功率为1500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65km/h,最大行程450km,武器为一门125mm口径滑膛炮,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该炮还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一挺02式14.5mm防空机枪,一挺59式7.62mm同轴机枪,十具94式烟幕弹发射筒。在行走部分上,采用两条双销挂胶履带(每条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质量为2.1吨,使用寿命为10000公里)

  99式主战坦克配备先进的指挥式数字猎-歼火控系统,其火控系统整合有双轴稳定系统、车长瞄准仪、 炮手瞄准仪(含红外线热成像仪与激光测距仪)、炮耳轴倾斜感测器、炮塔水平角速率感测器、横风感测器、数字火控电脑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压制观瞄系统。最大作用距离4000m。

  99A型主战坦克在99式主战坦克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升级,在外观上与原来的99式和99改进型主战坦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加装了大量的披挂式爆炸反应装甲,主要安装在炮塔正面和侧面,避弹性能与防护能力均获得显著提升。这些全新反应装甲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装甲防护能力,在面对亚洲出现的如韩国、日本的新型主战坦克的120毫米增强型穿甲弹打击下,会有很好的防护能力。99A坦克比前型99的炮塔前部体积有所增大,而且反应式装甲也经过了重新设计。其披挂式爆炸反应装甲,可明显提升对亚洲各国新型穿甲弹的抵御能力。另外,99A的底盘也得到强化,提高了抗反坦克雷的性能。

  在主炮配置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新研发的140mm滑膛炮,有消息表明,中国新型坦克炮的穿甲弹与美国装甲部队的穿甲弹处于同一水平。这种新型穿甲弹按中国试验数据,可以在1400米,洞穿包括M1A2在内的全部世界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主装甲!另一种选择是继续沿用99式坦克的125毫米主炮,在2000米距离可穿透700mm均质钢装甲。

  在火控系统方面,99A同样有很大升级,该系统包括瞄准手和车长使用的瞄准仪(配备单独的稳定装置)、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数字化弹道计算机、武器稳定仪、大量的传感器(负责搜集大气条件、炮筒损耗等数据)、目标自动追踪系统和配备有彩色显示器的多用途车长操作台。热成像仪获取的图像、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系统接收的信息,也可显示在车长显示器上并与电子地图相叠加。

  在动力系统方面,99A已全面换装了MBT-2000的底盘,战斗全重下降为50吨,其时速可达到80千米/小时的最大公路速度以及60千米/小时的最大越野速度。

  美制M1A2 SEP 为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战坦克的最新型号,装备了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真彩平面显示仪、数字化地形图、热控制系统和最新的数字化指挥、控制、通信装备。该坦克配备了先进的战场管理系统(BMS),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车长独立稳定式热成像仪具备了猎-歼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该坦克还改进了车长和炮长的显控装置,提升资料处理及应战效率。在火力方面,配备一门120mm口径M256滑膛坦克炮,其M829A1穿甲弹在海湾战争中曾穿透1.5米的墙后从头到尾击穿T-72的车体,威力巨大。装甲防护采用了衰变铀制作的高硬度复合装甲,可抵御125mm钨合金脱壳穿甲弹的攻击。

  M1A2 SEP 战斗全重66吨,最大公路时速72km/h,最大越野时速67km/h,最大行程550km。

  日本10式主战坦克使用了日本国产复合装甲,其内、外部各由厚度不等的高抗弹性滚轧均质钢甲制成,中间的夹层包含部分非金属材料与一层超高硬度钢甲 ,此外还有碳纤复合材料夹层,使其能同时抵挡高爆穿甲弹喷流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其防护效能优于英国挑战者2的乔巴姆复合装甲,除了被动防护之外,10式也配备了主动防御套件 。

  在火力方面,10式主战坦克配备了一门自行开发的120mm口径滑膛炮,10式主炮的弹种除了传统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高爆穿甲弹、高爆榴弹之外,还能使用一种程序化引信炮弹,其电子引信能在穿透三层墙壁之后才引爆弹头,主要在城镇战中用来对付隐藏于工事后方或建筑物内部的敌军。

  10主战坦克战斗全重44吨(还可加挂4吨的反应装甲模块,加挂后48吨),陪有一台1200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70km/h,最大行程440km。

  德国豹2A6主战坦克配备了指挥仪式火控系统,有很高的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且反应时间短,仅为1.8秒。车长和炮长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捕捉目标且都可以开炮射击。车长不仅能通过其目镜看到他自己昼间观察的图像,而且其监视器还可显示炮长昼夜观察的图像。

  在装甲防护方面,豹2A6主战坦克间隙式复合主装甲,防弹能力达到了400-420mm均制钢板。炮塔正面安装了锲型前装甲防护组件,炮塔内表面装有防崩落衬层,履带裙板也采用改进的复合装甲,提高了对动能弹和化学能弹的防护能力。

  在火力上,豹2A6主战坦克装备了120毫米口径Rh120-L55滑膛炮,炮口初速达到1750米/秒,使用钨合金弹,在常温状态下穿深达900毫米,而且精度相当高。射程5000米,为目前射程最远的坦克火炮。

  豹2A6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5.8吨,装配一台1500匹马力柴油发动机,最大时速72km/h,最大行程550km。

  韩国K2主战坦克装备有先进的火控系统,车上的毫米波雷达配合激光测距仪和水平感应器于一体,既可以追踪低飞飞机用主炮击落,也能追踪到来袭的炮弹。“锁定”模式中可以把目标信息加载到电脑,经过电脑运算持续提供目标方位,让坦克在行进间也能击中另一移动目标。

  在火力上,K2装备了一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mm L55型滑膛坦克炮,韩国同时从德国引进了一批DM53穿甲弹,使用DM53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轻易穿透780mm均质钢装甲,由于德国对DM53穿甲弹输出韩国有数量限制,韩国还自己开发了一种钨合金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600mm均质钢装甲。

  在装甲防护方面,K2主战坦克使用了一种未知的机密复合装甲和外加爆炸反应装甲模块。车上还有自动灭火装置以避免火灾引爆弹药。

  K2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5吨,装配一台1500匹马力引擎,最高时速70km/h,最大行程430km。

  以上4款主战坦克基本代表了西方现役主战坦克的最高水准,通过盘点对比,中国99A型坦克无论在火控系统,火力配备还是防护性能与机动能力都不逊于对手,论单车战力完全有与之PK的实力,而且据德国媒体报道,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装备和生产现役主战坦克最多的国家,据西方媒体估算,目前,解放军陆军共有17个装甲旅、1个装甲师、9个机步师、9个摩步师以及约40个机步旅,这些作战编制共合计装备坦克的数量为6650至6850辆,除去“两栖坦克”和“轮式装甲车”等新型作战车辆外,传统意义上的坦克应该大约有5560至5860辆,这个数字大约是美国现役主战坦克的两倍,中国陆军的5千多辆坦克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地球上任何国家。

  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99A主战坦克在诸如战场信息化资源共享,自动化指挥与协同匹配方面与西方,尤其是美国坦克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组织已经历过数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洗礼,经验足,水平高,而我国在实战经验和信息化水平与之相比依然劣势明显。(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