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新导弹为何罕见采用履带发射车 大幅提升机动力

2017年02月14日 16:3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据韩联社13日报道,朝电视台当天播出所谓“新型战略武器”——“北极星”2型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试射画面,时长约4分13秒。

  韩联社报道,新研制的履带式导弹发射车把“北极星”2运至发射地点后,将导弹缓缓竖起。倒计时5秒后,导弹先借助辅助动力弹射出筒升空,再点燃发动机,随后拖着一道白烟冲天而起,即“冷发射”。电视还从远近4个角度展示同一发射过程,弹体上书“北极星-2”清晰可辨。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朝发射地对地导弹普遍使用的是大型载重卡车底盘改进的轮式机动发射车,此次使用的履带式导弹发射车尚属第一次出现。

  图片:“北极星”2型中远程地对地导弹采用新型履带底盘,该导弹被朝称为“新型战略武器”。

  使用履带底盘作为地对地导弹发射车并不多见,主要集中在冷战时期的苏联。

  第一种履带式重型导弹发射车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第一代短程战术地对地导弹R-11的载车。这种导弹就是大家熟悉的SS-1B“飞毛腿”A型导弹,是“飞毛腿”家族的早期型号,采用了一辆由斯大林-3重型坦克底盘改进的履带式发射车。

  这种发射车代号8U218型履带式发射车。

  图片:R-11/SS-1B“飞毛腿”A战术地对地导弹采用的8U218履带式底盘,是由著名的IS-3重型坦克改进而来。
  图片:8U218履带式底盘由著名的IS-3重型坦克改进而来。

  在8U218发射车之后,为了发射更加新的R-17/SS-1C“飞毛腿”B型战术地对地导弹,苏联人又研制出了2P19履带式发射车。

  从外观上看,2P19发射车与8U218发射车非常相似,但其实这是两种底盘发展而来的。与8U218发射车来自于IS-3重型坦克不同,2P19只是采用了8U218底盘的改进思路,在ISU-152自行反坦克炮底盘基础上改进的。

  这种二战时期大量装备的“超级杀手”消灭了大量德军重型坦克,其152毫米大口径火炮让人印象深刻。冷战后,这种自行反坦克炮已经逐渐落伍,不再适合战争需求,因此在这种重型战车基础上改进导弹发射车是更加节省资源的一种办法。

  图片:2P19发射车与8U218发射车非常相似,最明显的区别是车体两侧的高压气瓶是一边两个,而8U218发射车是一边一个。
  图片:ISU-152重型坦克歼击车的底盘发展成了2P19导弹发射车。

  R-17/SS-1C“飞毛腿”B型战术地对地导弹的整套导弹系统于1962年3月以8 K14“厄尔布鲁斯”投入服役,但是随着2P19发射车使用的ISU-152底盘逐渐退役,R-17导弹也开始逐步过渡到使用9P117M型轮式载重底盘的导弹发射车上,这就是更加著名的MAZ-543“飞毛腿”导弹发射车。

  图片:著名的MAZ-543“飞毛腿”导弹发射车。

  在“飞毛腿”导弹后,苏联又在研制PT-15/SS-14“替罪羊”中程导弹时再次使用了履带底盘。SS-14是苏联战略火箭军使用的第三代战略导弹,这是一种两级固体燃料单弹头机动中程弹道导弹。60年代初期初始设计,1967年起装备部队,装备总数900枚。

  图片:PT-15/SS-14“替罪羊”中程导弹使用的T-10重型坦克加长底盘15U59。
  图片:另一种型号的PT-15/SS-14“替罪羊”中程导弹发射车,当年在同一底盘上先后试制了2种型号的发射车。

  导弹平时置于容器内,安装于由T-10重型坦克底盘改进的发射车上,战时起竖容器于垂直位置,开启容器,导弹待发。这种15U59重型履带发射车是著名的T-10重型坦克底盘的加长版,共有8个负重轮,以支撑巨大的导弹弹体。

  当年苏联是在T-10重型坦克原型车(815工程)上研制这种重型导弹发射车的,并先后研制了两种型号,分别是“815SP1”和“815SP2”,最后发展为15U59发射车。

  图片:15U59导弹发射车采用的是T-10重型坦克基础上改进的加长底盘。

  15U59导弹发射车乘员3人,装有一台75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长14.8米(含导弹),宽3.3米,导弹起竖时高度达到15.2米,单车重42吨,加上导弹达到62.5吨,是一个典型的庞然大物。该车最大速度40公里/小时,行程250公里。

  图片:更加庞大的PT-20/SS-15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也采用类似的15U59导弹发射车,充满了苏式的邪恶美感。

  与此同时,苏联还研制了PT-20/SS-15“啬徒”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也采用了加长的T-10重型坦克底盘改进发射车,与SS-14的发射车一样,但导弹发射筒更加粗大。这种洲际导弹射程可达11000公里,当量达到100万吨。该洲际导弹仅仅实验性地生产,参加了红场阅兵后并未投产,实验结束后即放弃。

  虽然由重型坦克装甲车辆改进而来的履带式重型发射车越野机动性能好,承载能力强,但是履带车也有履带车的缺点。最主要的是由于履带车开起来振动太大,对于战略导弹这种精密航天器来说,很有可能把那个关键部件给震松掉,造成发射事故。所以,到上世纪70年代后,苏联也就不怎么再用这些庞然大物来运洲际导弹了,而是更加倾向于使用多轴重型轮式车辆。

  图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战略火箭军就更加倾向于多轴的重型运输起竖发射一体车辆。

  让我们回到“北极星”2型导弹的发射车上,据分析,该车采用的是“风暴虎”主战坦克改进底盘。朝在T-62坦克基础上研制了一系列诸如“天马虎”、“风暴虎”等主战坦克,但底盘基础的源头还是在T-62。而“风暴虎”是朝最先进的主战坦克,采用6对负重轮,较T-62要多一对。

  图片:阅兵式中的“风暴虎”主战坦克,采用6对负重轮,此次的发射车很可能就是在“风暴虎”底盘上改进设计的。

  这辆发射车采用8对中直径负重轮,较“风暴虎”多了2对,显得更加长,整体外形类似于苏联的SS-14“替罪羊”中远程弹道导弹的15U59发射车。朝虽然有“飞毛腿”导弹,但不清楚是否有早期型的2P19发射车。即使有这种发射车,由于年代久远,加之IS-3坦克早已退役,故不可能使用这种老式履带发射车。

  图片:“北极星”2型中程导弹发射车类似于苏联的SS-14中程导弹的15U59发射车。

  而从“北极星”2型导弹的尺寸和重量来看,也决定了不可能使用“飞毛腿”战术地对地导弹的发射车,而需要使用载重量更加大的,类似于SS-14中程弹道导弹的重型发射车。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发射车的研制过程中,起码在外观设计上借鉴了SS-14导弹的15U59发射车设计。在加长型主战坦克底盘基础上,在车体前部增加了左右两个驾驶室和中下部一个操作室。乘员应该也是3~4名。车体后部是支持导弹发射架起竖的液压装置等。

  图片:“北极星”2导弹发射车的后部特写,可以看到导弹起竖用的发射架、液压装置和千斤顶。

  导弹发射筒呈圆柱形,也与SS-14类似。在发射前需要人工将发射筒的保护罩卸下来,然后起竖发射架。当导弹发射筒垂直于车体后,接收发射指令。高压气体将导弹弹射出筒,采用冷发射模式,随后导弹点火起飞。

  由于“北极星”2属于中远程地对地导弹,虽然此次发射射程仅有500公里,但保守估计其射程应该在4000~5000公里。

  图片:在山区预设阵地进行发射准备的“北极星”2导弹发射车,这是履带式发射车越野性能的体现。

  朝一直使用大型多轴载重卡车进行地对地导弹的运载和发射,虽然公路机动能力较好,但是越野能力并不强,在朝本就不发达的公路网络上行驶,很容易被敌方卫星发现。

  而此次使用主战坦克底盘改进的履带发射车,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射车越野能力,将导弹拉进大山中进行发射,也增强了导弹阵地设置的隐蔽性,使朝拥有了一定的二次反击能力。(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图片:采用履带机动底盘的“北极星”2导弹使朝拥有一定的二次反击能力。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