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步枪发展陷入死路 性能难提升威力打不穿防弹衣

2017年02月06日 11:00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西方现代自动步枪发展至今,目前给人的感觉是已经到了不知向何处突破的地步。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自动步枪,应该具备何种性能?会采用何种新技术?目前没有公认的答案。

  图:STG44对AK47的启发,是战术运用思想上的。STG44枪械本身的结构,包括自动原理在内的设计方向和AK47完全不同,而且水平远低于AK47——零件数量奇多、制造装配难度远高于AK47,而无任何功能与性能上的优势可言。
  图:苏联在后来一直没有跳出AK47家族基本设计的框框,枪械设计被西方越甩越远

  从二战末期开始,现代自动步枪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首先是缩减口径,具备能够控制的全自动连发火力。这个阶段由德国stg44发起,但真正发扬光大则是在苏联的AK47家族;而由于美国错误的沉迷在伽兰德步枪的辉煌中,整个西方都在这个阶段将近落后了苏联二十年。

  图:M16的基本设计,可以延续到今天仍然作为现代先进步枪的设计框架进行优化和扩充,而AK47是完全不行的。

  在第二个阶段,西方步枪开始反超苏联,并一直引领现代步枪的设计:模块化、着重考虑射手操作步枪的效率。这其中5.56毫米小口径弹药的应用是一个方面,但对于步枪本身来说;M16奠定了先进自动步枪的几乎所有基本设计方向,这才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图:M16/M4的换弹设计:1。弹匣释放按钮;2,空仓挂机释放按钮。射手右手不用离开握把,食指按下扳机护圈上方的弹匣释放钮就可以卸除旧弹匣;而左手将新弹匣插入弹匣口后,顺势按下空仓挂机解除按钮就可以自动完成上膛过程。
  图:捷克CZ806的拇指快慢机、弹匣释放和枪机快速释放,这种如今在西方步枪中大同小异、成为标配的人机工程设计,都是M16的子孙。

  这些设计包括明确的将枪械结构进行区域化的分隔安排,实现模块化结构设计;枪身由上下机匣构成、枪管结合在上机匣上;在设计中着重考虑射手的操作便利性——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拇指快慢机、具备空仓挂机/枪机快速释放的功能组合、快速释放弹匣等。

  图:上下机匣结构,是始终保持瞄准镜等附件和枪管处于稳定不变连接状态的前提条件——这是保持瞄准精度的前提。

  在第三个阶段,则是附件设计从枪械总体设计中独立、解脱出来;枪械本身只是具备极佳扩展潜力的火力平台,步兵作战能力的拓展,则依靠包括瞄准镜、夜视仪等各种附件实现。这使得枪械平台的技术寿命得到了极大的延长,能随着人类电子、光电技术的进步而自然得到功能和性能上的不断突破与提升。

  图:HK416

  发展到现在,包括AR-15家族的最新一代成员、SCAR枪族、HK416、CZ80X系列等型号在内;枪械本身的射击精度、可靠性、操作便利性、附件扩展能力,有已经没有再大幅度提升的余地了。而即使是未来的塑料弹壳埋头弹、无壳弹,在减重和携弹量等方面能对现有步枪形成显著优势,但仍然无法形成真正的性能代差。

  图:国外枪械爱好者用7.62x51毫米的穿甲燃烧弹和穿甲弹测试IV级防弹插板,确实能挡住

  比如以现代自动步枪遭遇的最大挑战——高性能个体防护装备的大量普及来说,IV级防弹衣能够用不到7斤的重量提供10x12英寸的防护面积,而这足够防御7.62x51毫米级别的穿甲弹射击,是现有小口径枪弹完全无力击穿的。

  加大口径到超越防弹衣极限,这很明显不可取,M14步枪在越南丛林中的教训还在。而不加大口径,实现侵彻能力脱胎换骨的提升,必须大幅度提升初速,并同时使用更沉重坚固的弹头材料——比如穿甲弹的钨合金。

  但在膛线身管的限制下,由于枪管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问题,现有小口径步枪发射的子弹初速(都非常接近1000米/秒)没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而使用钨合金弹头——考虑到步枪子弹的消耗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接受这样的步枪普通弹。

  图:对于小口径步枪来说,滑膛次口径高初速弹药,已经是被实验证明过的死路
  图:G11步枪采用无壳弹设计,但依旧绕不过膛线和化学能发射对于初速的限制

  而使用滑膛身管和次口径弹药来提升初速的话,弹头体积严重受限带来的重量不足,将会使它缺乏足够的动能,而又在空气中减速非常厉害——没有足够的惯性来克服高速下激增的空气阻力。同时滑膛在精度尤其是中远程精度上,还存在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

  未来的步枪,出路到底在哪里?将来真正的新一代步枪,会不会是抛弃火药作为能源的武器?这只能拭目以待了。(作者署名:候知健)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