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苏联解体后,中国和独联体国家的防务交流开始变得密集,除了和俄罗斯做好武器装备的交流和购买合作之外,中国从90年代中后期也开始和乌克兰接触。独立之初的乌克兰在军工领域可以说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苏联继承的军工业,已经不能用强大来形容,而是“极其强大”。军事工业相关企业多达3594 家, 职工300万人, 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企业就有700家, 职工140多万,生产门类涵盖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陆海空各种装备,而且其大部分产品性能还居于世界前列甚至是顶尖水平。
那么中国到底从乌克兰引进了哪些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统计:1、1998年,引进“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经过我国自行改造,已成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 1993年以1750万美元低价从乌克兰赫尔松造船厂购得的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经过改造后成为中国目前唯一功能齐全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能在极地破冰航行的船只“雪龙号”。于1993年购买由赫尔松造船厂建造的Komandarm Fedko级舰队油船,并于当年带回大连造船厂接受续建。该船在1996年交付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成为中国第一艘、也是迄今装备最大的综合补给舰“青海湖号”。
2、1993年,引进数百枚R-27和R-73空空导弹,中国战斗机从此装备上性能可靠的中近程空空格斗导弹。
3、1995年,中国从乌克兰“曙光”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中国目前的80%的主力驱逐舰,如052B、052C、052D、055都使用该燃气轮机的国产版本,意义之大,可想而知。
4、1995年,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了AI-25TLK涡扇发动机,随后仿制国产化为WS-11发动机,用于K-8系列教练机,后来还引进了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15所用的发动机——AI-222,其国产化型号被称为WS-17。
5、我军装备的米-17、米-171直升机使用的两种涡轴发动机都在乌克兰生产,其中乌克兰生产的KV-2500系列发动机成为军用直升机的主要动力系统之一。
6、乌克兰进出口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普洛格拉什公司于2000至2001年间向中国提供了6枚Kh-55空射核巡航导弹,在成功该型巡航导弹之后,中国在2003年试射长剑-10巡航导弹获得成功。
7、2000至2002年,乌克兰黄玉国家股份公司(TOPAZ)共生产76套“铠甲”雷达,其中50套卖给俄罗斯和埃塞俄比亚,本国装备22套,还有4套不知去向。最后,乌克兰承认将其卖给中国。
8、中国为巴基斯坦开发的“哈立德”主战坦克采购了大量乌克兰产6TD-2E型柴油发动机。
9、从2001年起,乌克兰量子所生产的“栗树-3”(俄罗斯出口型号为“卡什坦”)弹炮结合防空系统近四分之一销往中国。
10、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与“尼特卡”地面训练系统相类似的设施,用于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教学,并向中国出售了4套阻拦索。但中国方面始终未予证实。
11、2005年,乌克兰把舰载机SU-33的第三架原型机T-10K-3以报废武器提供给中国。
12、中国国防部于2009年7月2日与乌克兰特种装备出口公司签署了出售四艘“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合同,中国未来的气垫船发展也因为这4艘气垫船的引进注定要留下乌克兰的痕迹。
13、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向中国提供SS-18洲际导弹技术。不过这种“倾销祖产”的行为带有很大的不可持续性。一来乌克兰留存的苏联高技术武器毕竟有限,卖一件少一件,无法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和长期合作;二来随着中国技术的进步,科技上长期停滞不前的乌克兰能够卖得上价钱的装备越来越少。
总体看来,经过20多年的不断交易,如同“一件不留大甩卖”一样的军贸项目在两国军贸交往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乌克兰由于缺乏资金,同时没有推进科研的基础研究动力,其大多数技术已经停留在苏联解体时代无法前进。尽管中国一度需要学习这些技术以实现追赶,但当中国已经超越前苏联技术水平,眼界日益开阔,实力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中乌军工合作的道路,也就不可避免会越走越窄。(作者署名:战略吐槽秀)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