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苏35战机遭美国舰载机偷拍 一关键技术差距显现

2017年01月23日 16:52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日,去年下半年一直随“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在中东执行打击IS任务的美国海军第103战斗攻击中队(VFA-103),发布了一段20分钟的完整行动记录视频短片。

  视频中展示该中队行动的几乎所有日常,其中F-18C/D战斗机用AN/ASQ-228先进瞄准前视红外(ATFLIR)吊舱记录下了在叙利亚上空和俄罗斯苏-35战斗机遭遇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此外,AN/ASQ-228还精准记录下飞机轰炸目标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AN/ASQ-228展示出来的能力恰恰是俄军机载武器系统的一大短板。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美国F-18舰载机用吊舱拍摄到的俄军苏-35S△美国F-18舰载机用吊舱拍摄到的俄军苏-35S

  在叙利亚打击IS的行动中,俄军首次在实战中大量使用新一代的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其中一些甚至还处于试验阶段。

  但在行动中,一些与机载武器配套的设备在叙利亚的行动中也暴露了出来。俄军在叙利亚利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打击的主要是苏-24和苏-34这两代前线轰炸机,与西方飞机挂精确制导武器必挂吊舱不同,这些飞机凭借着自带的光学瞄准系统挂上弹药即可出击。

△苏-34前线轰炸机上可伸缩的自带光学瞄准系统(制导炸弹光学信标上方)△苏-34前线轰炸机上可伸缩的自带光学瞄准系统(制导炸弹光学信标上方)

  从好的方面看,或许可以理解为俄制战机性能的全面性。但不可能否认的是,如苏-24、图-22M3的自带光学瞄准系统使用的已经是30多年前的技术,全天候作战能力差、视野有限。反观欧美,光电导航和瞄准吊舱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几代。俄罗斯知名的国防研究中心认为,在这一领域,俄罗斯与欧美已经出现代差。

  VFA-103中队拍摄到苏-35的正是AN/ASQ-228西方此类吊舱的经典之作,凭借多种优势,此类吊舱几乎已经成了代作战模式下各国空军的标配,中国也不例外。

△西方最经典的光电导航和瞄准吊舱——AN/ASQ-228△西方最经典的光电导航和瞄准吊舱——AN/ASQ-228

  而在俄罗斯无法提供高水平此类设备的情况下,从俄罗斯引进苏-30多用途战机的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只能寻求从法国等西方国家引进此类吊舱。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俄罗斯的导弹/炸弹,要让其它国家的吊舱提供支持。

△印度的苏-30MKI挂载法国的“达摩克里斯”光电吊舱△印度的苏-30MKI挂载法国的“达摩克里斯”光电吊舱

  那么俄罗斯为何长期无法提供此类吊舱?俄罗斯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又如何呢?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特约撰稿人杨政卫认为,无论是新一代的红外搜索/跟踪器(IRST)还是红外搜索与跟踪与前视红外(FLIR),核心在热成像技术,这需要基于现代电子科技的红外感光阵列,而这恰好是苏联的弱项,更不用提现在的俄罗斯。

  因此,当欧美的光电仪都在用热成像技术时,苏-27、米格-29的改进型都还在用传统的非热成像式技术。

△米格-35的右进气道有一个光电瞄准吊舱△米格-35的右进气道有一个光电瞄准吊舱

  这个问题一直到米格-35验证机出现后才有解,飞机总设计师直接找精密工程仪器科学研究院(NIIPP)来解决这个问题。该研究院之前只做太空产品,其中就包括追踪太空飞行器的远程摄影机和热成像仪。不少产品甚至外销欧洲,他们的加入最终改变了窘境。

  苏霍伊的飞机本来没用这家研究所的产品,但或许是看到了这成果,或者是军方要求。2009年,苏-35改用了他们的热成像仪,而且2011年量产型的苏-35S也用了他们的分布式热成像仪(即导弹跟踪告警系统的光学探测装置)。

△101KS-N光电吊舱△101KS-N光电吊舱

  现在,俄罗斯正在为T-50研制新一代的101KS-N光电吊舱,随着101KS-N的投入使用,预计俄罗斯有望在这一领域拉近与西方的距离。(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