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最近,中国军网发文报道:7月,南京炮兵学院在西北组织毕业学员综合演练,发射各型反坦克火箭弹、反坦克导弹2000多发,配图使用了今年4月下旬,该学院廊坊校区组织学员在狼牙山脚下进行破甲攻坚武器实弹射击时候的照片。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过去中国步兵经常背携发射的69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俗称“40火”)不见了。这些年轻的学员们使用的都是新一代的单兵火箭筒、反坦克导弹,证明了我军单兵反坦克武器已经告别“40火”时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人民军队早在解放战争时代就接触到反坦克火箭筒这种武器,当时在东北和华北战场上,“运输大队长”为解放军送来了美国最新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
“巴祖卡”系列火箭筒是美国陆军当时反坦克武器的佼佼者,是“等口径火箭筒”(指火箭弹在发射管内,弹径与发射管同口径)的鼻祖。“巴祖卡”的发明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对反坦克武器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它的出现让美军步兵在德国坦克的攻击面前重新树立起自信。
在东北和华北战场上,我军缴获了大量“巴祖卡”火箭筒,使步兵第一次拥有了能够有效击毁对手美制坦克的能力,而讽刺的是,这些“巴祖卡”火箭筒最初是用来对抗德军坦克的,而在中国战场上,却被人民军队调转炮口射向了美制坦克。
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巴祖卡”仍然是志愿军手中比较重要的反坦克武器,用美国武器打击美国人。
我国火箭筒家族正是在这种美国武器基础上起步的。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需求,我国在美国M20式“超级巴祖卡”88.9毫米火箭筒的基础上,仿制了51式90毫米火箭筒。该火箭筒于1951年投产,主要装备志愿军部队。发射的反坦克火箭弹初速106米/秒,有效射程100~250米,破甲厚度120毫米。
51式火箭筒毕竟是一种应急武器,在抗美援朝后,这种二战水平的“超级巴祖卡”也已经落后于时代,加之中国军队装备建设全面转向苏式武器,因此在反坦克火箭筒上也开始了向苏式“40火”转变。
第一代“40火”是仿制于苏式RPG-2型火箭筒的56式40毫米火箭筒。该火箭筒1956年定型装备部队,成为我军步兵连的主要攻坚武器,参加过西藏平叛、援越战争和1962年10月的中印边界自卫还击战等多次战斗,屡建战功。这种火箭筒是一种多次使用的武器,由40毫米火箭发射筒和超口径的80毫米破甲弹组成。
其实,56式火箭筒虽然称火箭筒,但其实发射的弹头中并没有火箭发动机,其动力来源为一个圆柱形发射药管,火药包固定在弹尾部,从筒口插入发射筒,击发后火药燃烧,火药燃气从筒尾高速喷出,其反作用冲量为弹获得飞行动能。火箭弹超口径弹体直径为80毫米,初速84米/秒,直射距离100米,破甲厚度280毫米/55度。在56式火箭筒基础上,又推出了56-1式火箭筒,直射距离提高到160米。
56式火箭筒由于没有火箭发动机,弹头初速低,射击距离近,不能修正瞄准点,威力也偏小。在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中就不能击穿苏制T-62中型坦克的装甲了。其实早在1960年代初,苏联新一代的RPG-7反坦克火箭筒研制成功后,中国就获得样品进行逆向仿制,这种同样采用40毫米发射筒的火箭筒被称为“新40”,便与56式为代表的“老40火”区分。
这是一种新型的火箭推进榴弹。1964年8月,尚在研制中的“新40火”向军委首长作了汇报射击,贺龙元帅说:“这个小东西,能打坦克,射程有300米,应该喊万岁。”由于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并未转让技术,“新40火”研制工作进展较慢,直到珍宝岛事件对中国的巨大刺激,使“新40火”研制进入快车道。该火箭筒1970年定型,被命名为69式40毫米火箭筒。
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69式火箭筒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多、装备数量最大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特别是面对苏联的北疆部队,这种武器下发到了班一级单位,以应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席卷而来的苏联坦克集群。而在威胁不那么严重的南疆地区,这种火箭筒属于步兵连一级的支援火力。该弹直射距离增加到了300米,最大速度300米/秒,垂直破甲380毫米。
我国为69式火箭筒研发了一系列弹头,包括多种型号的高爆反坦克榴弹、反坦克榴弹、空炸反人员高爆榴弹、高爆/高爆反坦克榴弹、反人员高爆燃烧榴弹、前后纵列双弹头反坦克榴弹 、照明弹等。69式火箭筒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摧毁碉堡、坑道、掩体起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军队的高度赞扬。在攻打同登“法国炮台”战斗中,163师班长蒋荣伟连续发射了10枚69式火箭弹,摧毁了炮台的9个火力点,立下一等功。
69式火箭筒和苏制RPG-7同为世界上性能较好、造价便宜的火箭筒,除了我军部队外,大量出口国外,目前这种火箭筒和其表兄RPG-7一起活跃在非洲和中东战场上。
如果说69式和原版的RPG-7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在发射筒尾部的红棕色部分,69式是有条纹加强筋的,而RPG-7则是光滑的。中国在69式基础上还研制了69-1等一系列改进型,都是国际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产品。
除了69式外,中国还同时期自行研制了70式62毫米单兵火箭筒和79式70毫米单兵手持式火箭,这是中国摆脱苏式火箭助推榴弹式RPG的早期尝试,开始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火箭筒研制新路。这两种火箭筒都属于单兵火箭,一个人就能够操作,而不像“40火”,需要两人发射小组,一人装填,一人发射,其实还是无后坐力炮的思想。而70式和79式都能够不占编制,在预想中可以做到战时步兵人手一具,提升火箭筒装备规模。
顺着人手一支这样的思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又推出了单兵便携式的PF89式80毫米火箭筒。这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便携式反坦克火箭发射系统,1984年开始研制,于1989年设计定型,1993年生产定型,并开始批量装备部队。
第一个型号被定型为“PF89式单兵反坦克火箭”,代号“PF89-80-1”,被俗称为“80单兵”。这种单兵火箭筒垂直破甲达到630毫米,可以对第二、三代坦克构成威胁。
这种武器不占编制,作为附加装备配给步兵,以加强步兵的反坦克火力密度及对坦克的作战能力。而且该弹成本低廉,在大规模战争中还将下发到民兵一级武装,是一种打人民战争的火箭筒。
在PF89反坦克火箭研制成功后不久,又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多用途火箭弹,成为一个新型号,被称为“PF89A式80毫米单兵多用途火箭”。随后又研制成新的“PF89式80毫米单兵火箭1型破甲弹”,采用两级串联战斗部,一级战斗部先诱爆反应装甲,然后二级战斗部起爆,金属射流击穿目标主装甲,可以对付拥有爆炸反应装甲的坦克。
在PF89式反坦克火箭筒基础上,中国为攻坚作战需求,研制了WPF89系列80毫米单兵云爆火箭。这是一种爆燃型燃料空气弹(即集爆炸和燃烧两种功能于一身),2002年研制单位完成设计定型,定型号为WPF89-1式80毫米步兵攻坚火箭。该产品威力大、性能可靠、对建筑物、人员和仪器设备具有较强的毁伤能力。
与PF89反坦克火箭筒的一次性发射不同,WPF89-1是一筒七弹配置,即一个发射具可以发射七发火箭弹,发射筒与火箭弹需要现场装填,发射隹备时间较长,操作步骤多,不够机动灵活,若操作不正确,则会出现故障。因此,研制单位于2003年在WPF89-1和PF89A式单兵攻坚弹的基础上,将其研制成弹筒合一、一次性使用的步兵云爆火箭,定型号为WPF89-2式80毫米步兵攻坚火箭。
其实在新世纪WPF89攻坚弹出现之前,中国为了获得单兵云爆弹技术,1996年对著名的俄罗斯“什米尔-2”单兵云爆弹火箭筒进行了仿制,定型为PF97式93毫米单兵云爆火箭,2000年定型,所采用的材料及工艺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性能完全达到“什米尔-2”的水平,并且有些技术指标超过了“什米尔-2”的指标要求。
除了云爆弹外,中国积极改进弹药体系,将93毫米火箭筒发展成为反坦克、攻坚等多用途家族。包括93毫米单兵弹道修正火箭、攻顶掠飞火箭等多种型号。
继“40火”、“62火”、“69火”、“80火”、“93火”之后,中国火箭筒的口径越来越大。随后登场的是大名鼎鼎的重型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这种“120火”主要是为了对付装备有先进装甲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PF98武器系统分为营用和连用两种。最大射程达到1800米,战斗时,营用型有效射程为800米,连用型400米,发射速度4~6 发/分,破甲弹的初速为246米/秒,最大破甲厚度达到800毫米。多用途弹战斗部采用自锻破片破甲技术,破甲厚度为400毫米,而且随进超过120个直径为5.5毫米的钢珠和可燃金属锆,具有杀伤燃烧作用,其密集杀伤半径为25m,可对目标实现穿甲、杀伤、燃烧等多种毁伤效果。
PF98式火箭筒虽然威力惊人,但是体重过大,长度过长,一人难以操作,仍然是火力组武器。而新世纪后,单兵用火箭筒又有了新突破。20005年5月,在PF89系列80毫米单兵火箭筒研制成功的基础上,中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80毫米单兵攻坚弹。这就是DZJ08式80毫米单兵多用途攻坚弹武器系统,2008年批准设计定型后投入批量生产,并陆续装备部队。
DZJ08式的弹头重1.65千克,整件武器重量为7.5千克,属一次性使用的肩射武器,由单兵携行,不占编制,可在坑道、碉堡、掩体和建筑物等有限空间内发射,主要用于攻击200米内街区隔断墙、街垒工事和野战防御工事,为步兵开辟进攻通道,是步兵城市作战的必备武器装备。
与传统的69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和PF89式8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采用纯火箭原理发射方式(靠火药燃气后喷的反作用力推动战斗部向前飞行,发射时及战斗部向前飞行过程中均产生后喷火焰)不同,DZJ08式80毫米单兵多用途攻坚弹武器系统采用全密闭平衡抛射发射原理,即利用发射时向后抛出与战斗部质量相同的平衡体来抵消后坐力,实现平衡发射。并通过前、后活塞将高压火药燃气封闭在膛内,实现微声、微光、微烟(焰)发射,非常适合隐蔽发射。
回到南京炮兵学院廊坊校区的毕业射击演练。该校区紧贴未来作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习借鉴陆军旅团跨区基地化训练经验,把火箭筒等装备的操作使用纳入教学内容,将高强度行军、驻地警戒防卫、分队战术作业与实弹射击有机结合。千余名学员、千余枚弹,夜以继日、严格要求,不仅要让未来的反坦克分队指挥员和射手掌握各种攻坚装备,更要培养学员把专业技能与装备性能结合起来,形成克敌制胜的战斗效能,为走上部队任职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