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欧美不卖关键零件 俄造多款武器只能求助中国

2016年11月20日 15:2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除了坚持“自力更生”政策,也得益于不断地“吸引与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毕竟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属于非常普及的现象。

  我们一直乐于进行国际交流,包括在军事技术领域,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装备,比如:即将交付的苏35战机,即可以提高自已,又可以解决问题,不过前提为: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避免受制于人。俄罗斯显然勿视了这一前提,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乐于引进西方的东西,不惜放弃了本国生产,以进口代替国产。

  从2014年起,俄和西方关系紧张后,随即对俄施展起全面制裁招数,尤其是在高技术武器合作领域,让大吃苦头。俄方才发现问题,许多产品早已依赖于西方供应,当欧美就是不给俄罗斯关键零件造武器,比如:舰用动力系统,军用电子元件等,俄军工生产大受影响,其中俄海军受到的打击最重,不仅即将交货的法国西北风级攻击舰改嫁埃及,国内造船厂中的许多舰艇因缺了西方设备,特别是动力系统无法建造了。

  俄罗斯启动了国产代替计划,试图动员国内企业生产进口替代品,可惜所涉及的东西太过广泛,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什么成效。西方又不断加紧对俄制载,早已下达了禁止向俄出口高新武器军事技术,也禁止与俄进行任何合作,违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这也许无法制约俄罗斯军工技术的未来发展,但是确实造成了短期内的困难。

  如今俄罗斯只能向中国求购新备,来代替从欧美进口品,以解目前的急需,于是中俄军贸关系发生了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时,来自中国的订单令无数处于萧条的俄军工业起死回生,也兴起了中俄军工技术合作之高潮,如今俄军工被西方折腾得无计可施时,来自中国的产品又解了燃眉之急!

  早在本世纪初时,中国即已在许多技术领域已经显现出高水平,特别在微电子技术和硬件方面,可惜俄方更信赖于西方技术,对中国技术看不眼。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俄方一直喜欢以中国的“老师”自居,不愿意向“徙弟”买东西。

  大约在十年间,中国对俄军事技术输出实现零的突破,其后一直呈增长之势,可惜水平与规模有限。直到近年,受到西方制裁之后,俄方才认识到自已低估了中国,现在俄方的采购目录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包括:各种船用柴油发动机、全套干货液货两纵三项的补给设备等等,可以说,在短时间内,中国对俄军贸输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按外媒估算,一方面,俄方持有的中方军品订货总规模约80亿,折算成每年在20到30亿的订货量,另一方面,仅2016年年内,中国向俄罗斯输出的军品中,仅电子元件即达10亿美元,也就是说,军贸往来不仅有来有往,且规模与水平已相当高了。

  今年的“军队-2016”军事技术发展论坛上,中国企业首次应俄方邀请参展,并公开展示自己的产品,以前俄方举办这一活动没有邀请过中国企业,如今却主要邀请,显然俄方愿意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中俄已经发展为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让俄罗斯不用怕西方高技术封锁,中国军工也获得了新市场,双方在技术领域各有所长,完成可以优势互补,让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