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乌克兰还帮中国造大飞机?老朋友再也帮不上忙

2016年11月19日 14:3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许多人对于乌克兰的评价不错,它为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不过其贡献远没有许多想象的那么大,中乌合作更多属于商业层面,说白了,买卖关系,只不过日子久了,确实有了一点情谊。

  中国对乌方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航空技术,乌方也确实非常希望与中国做生意,只要中国愿意兴趣的型号,无论是安178,还是安70都可以提供,还表示想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甚至派出代表团前往考察。不久前,传出中乌进行安225运输机合作的消息,这让大家很高兴,还要再进一步想着,也许乌克兰能帮中国造大飞机?如果能够获得安225运输机及其使用的D-18发动机制造技术,那么中国的运输机技术也就毫无问题。

  可惜实际情况远不想象的样子,如果再回顾一下,以前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除了清仓处理的旧飞机之外,几乎就没引进什么乌方制造的飞机,我们只是关注引进技术吗?不想买成品吗?不对,真正的原因,我们想要的东西:乌方拿不出来!

  安东诺夫设计局早已不是以前的样子,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再处于瓦解状态,生产能力一直在下降,到了本世纪初时,它早已沦为航空配套企业,依靠有限订单维持运转,整机生产能力已经下降了许多,虽尚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是却依赖俄罗斯企业的合作,几乎所有的新机研发都需要俄罗斯参与,可是俄罗斯却不会向乌方订购整机,无论如何也不会给自已培养竞争对手,所以也就看到安70项目研发成功,俄方毁约的结果。

  安东诺夫公司原本就是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如今与俄罗斯的合作暂停,生产实际已陷入绝境,2016年内,一架全新的飞机也生产不出来,依赖俄罗斯供应的零件存货在消耗之后,没找到替代品。连与中国的安225运输机合作项目,也不涉及到技术转让,该机所涉及到的大量技术实际由俄罗斯企业掌握,乌方根本做不了主。中方又怎么可能去购买没有保证的产品那?如果说乌方把生产线搬到中国,那么就是另一种情况,可惜乌方同样难以办到。现代飞机制造涉及到方方面面,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等于要重新建立生产体系,这个工程太大,时间也不短了。

  中国与乌方的合作一直以技术方面的合作为主,运20设计曾经请乌方专家当顾问,许多航空项目中也可以看到乌专家的身影,乌方只是发挥自已在经验丰富,以及人员素质高的优势,实际就消耗自已的家底。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一再证明了一个事实:指望别人不可取,只能靠自己。以前我们经验,可以请乌方专家来当老师,如今缺少的不是设计,而是关键性的技术,比如:D-18T发动机,这东西已不是轻易学习会的,既便给了图纸,给了技术资料也一样弄不好。 俄罗斯在掌握了安-124大型运输机的大多数技术的情况下,也花费了至少十年时间,才建立起安124的生产线,可以想象这个工作有多难。

  如今乌方连造新飞机都难上加难,更不要说转让技术给我们,现在老朋友再也帮不上忙了,只能依赖于自已,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是自已,求人不如已!我们已经完成运20,接下再接再厉,研发更大的运输机梦想,技术发展是一步一步的前进!(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