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曝飞行表演危险所在

2016年11月13日 20:1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根据空军发布的消息,11月12日,解放军空军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余旭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2005年参飞,空军二级飞行员、飞行中队长。2013年入选空军八一表演队,代号是“金孔雀”,目前全军具有第三代战机和表演机飞行资格的女飞行员只有四名,余旭是其中之一。

  11月12日余旭和队友驾驶表演飞机训练时,发生事故坠落到唐山陈家铺大杨铺村西南地里。前舱飞行员跳伞成功,后舱女飞行员余旭弹射跳伞时,撞到僚机副翼,导致跳伞失败。这种事故属于极小概率事件,真是令人痛心!痛惜!向天空中的女勇者余旭致敬,愿“金孔雀”与共和国的蓝天白云同在!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飞行是真正的勇者游戏,是个充满激情,英雄主义,但是有风险的职业。驾驶战机从事特技飞行表演,更是勇者中的勇者。公众可能会问,飞行表演为什么会有人牺牲?牺牲的还是战斗机飞行员,这种表演究竟有多大危险?

  特技飞行的最初起源其实是很偶然。在实战和训练中,有些技术高超的飞行员有意无意中飞出了特别的动作,或在空战中生命受到威胁时,急中生智发明了许多惊险剧烈的飞行动作,这就是最初的特技飞行。例如1913年俄国著名飞行员聂斯切洛夫,在一次训练飞行时,发明了沿飞机横轴拉起向后做一个闭环的飞行动作,可以有效摆脱身后敌机的咬尾,后来这个动作就被人称作”聂斯切洛夫筋斗“,至今也是是特技飞行的保留动作。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特技飞行表演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飞行团队,而美国空军在1953年首先成立了雷鸟飞行表演队,到1976年就完成了2000场次表演,到2000年的时候完成了3400场次,大约年均表演70场次,近些年美国空军的经费比较困哪,年均表演场次被压缩到二十几场。目前世界上主要军事强国都有一支或多支特技飞行表演队,驾驶着本国高性能的战斗机,对外展示高超的飞行技艺和战机性能。

  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成立于1962年,至今已有54周年,先后更换了歼6,歼教5,歼7EB,歼7GB,歼10AY/SY等多种型号的国产战机。尤其是在2009年改装国产第三代战机歼10,装备9架歼10AY单座型和3架歼-10SY双座型,与美国雷鸟和蓝天使,以及俄罗斯勇士和雨燕等表演队一样,成为世界上少数使用三代战机进行飞行表演的表演队之一。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图片:从空军发布的高清大图看,余旭在珠海航展上飞11号双座歼-10SY型战机,主飞六机编队的二号机位,也就是后边第三排中间那个位置。这个位置位于六机编队的最后排居中,而且是后座,作为中队长,余旭正好可以对全队起到指挥、观察和协调的作用,所以有人说她在后座没事干是不对的。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与普通飞行相比,高速喷气战斗机的特技飞行表演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特技飞行员在天上做密集编队的时候,两架飞机最近的距离只有1米,而时速却达到850公里。我们在公路上开车时速到100公里时,如果两车间距也大约1米,我们就能明显感到危险,稍有偏差,汽车横向摆动的幅度稍大,就会瞬间碰撞在一起。在特技飞行中,飞机的性能能够发挥到极限,譬如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在特技训练中最低能将歼10战机飞到距离地面仅1米的高度,这在一般战斗机飞行员中是不会遇到的。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正因为特技飞行的高标准和极限要求,同时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近二十年来,各国空军都发生过大量飞行的表演事故,例如1988年8月28日,前西德的美军基地发生严重航空展意外,意大利空军三色箭表演队的三架战机在空中相撞,另一架撞向观众人群,造成七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2002年7月27日,为庆祝乌克兰空军第14师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特技表演,乌克兰一架苏27战斗机在进行特技表演时坠毁,造成78人死亡,100多人受伤,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一次航展空难事故。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今年美国军队的两只表演队甚至在同一天先后摔飞机,2016年6月2日下午3时,一架美国海军蓝天使表演队的F-18战机在训练中坠毁,飞行员弹射失败丧生。一小时后,美国空军雷鸟表演队的一架F-16战机也在训练中坠毁,飞行员跳伞生还。所以说高性能战斗机的特技飞行是高风险职业,各国都一样。

  但是,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做到了当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公开特技表演成功率百分之百的飞行队。为何前文所述特技飞行表演具有很高风险性,而中国八一表演队还能够做到安全飞行呢。

  尽管特技飞行表演不存在容易的动作,每个动作的难度都相当大。但特技飞行动作主要靠严密的编排设计,以及熟烂的训练配合。任何空军都不可能贸然使用飞行员无法掌控的危险动作。例如在中国空军的八一飞行表演队,表演队的队长就兼任特技动作总设计师,这是一个正式职务,主要负责全队特技动作的编排、设计和计算。特技飞行员的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严密科学的计算,通过对飞机极限性能的掌控,团队的配合,真正做到人机合一。

  所以,别把特技飞行表演想象的有多神秘。特技飞行是指超出战机正常飞行性能的“安全”的飞行动作,是指战机急剧改变飞行状态和运动参数的”标准化“的机动飞行。这些都经过严密的设计和计算的。只要特技飞行员的飞行技艺,心理素质和身体状况满足要求,那么就应该而且必须把设计的动作飞出来。这跟开汽车一样,是个熟练过程。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飞行小时数量的积累和配合训练的熟练度很重要。每次飞行表演甚至只是训练前,需要对飞机进行的仔细彻查,对天气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出准确评估,还要能预见飞行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事先准备做好应对措施,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

  尽管如此,很多细节仍不可能提前预知,尤其是天气,只有到了天上才知道实际情况,这时就需要飞行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因此特技飞行员不仅身体条件要达标,性格谨慎负责,而且还必须遇事冷静沉着,做决定时果断。一名优秀的特技飞行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战斗机飞行表演飞行员是在空军飞行员中仅次于航天员和试飞员的高要求岗位,从编队密度、极限动作要求都比普通飞行员要求更高。八一队飞行表演的飞行员平均飞行小时数都在1300小时以上,入选标准是总飞行1000小时,其中300小时歼10,飞行等级在一级以上。美国蓝天使表演队入选要求1250小时,而英国红箭的标准是1500小时。

  11月1日珠海航展期间,记者曾经问过飞行表演的安全问题,八一飞行表演队队长曹振忠说:“八一飞行表演队一共有40多套动作,每次表演都是几套方案,后面还会不断改进和创新动作,原则是精彩而不惊险,不会也不允许为求精彩而不顾忌安全。”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空中舞蹈都是经过专家科学编制的,可以确保安全。例如美国雷鸟飞行队和中国八一飞行队,一套新的特技飞行表演动作,从设计、训练到最后成型,通常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合练。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使得控制型动作,变为自动型动作。犹如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飞行特技只能靠飞行小时喂出来。飞行事故本身就是飞行事业的一部分,尤其是特技飞行。飞行员自身事故或飞机故障是有统计概率的,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努力做到杜绝一切事故发生,所以要求零伤亡是不科学的。只能通过精心的设计编排和刻苦严格的训练将事故降至最低。

  目前八一飞行表演队已经设计并熟练应用最小速度平飞、水平横滚、双机剪刀机动,对头交叉上升横滚,四机向上开花,五机水平开花,六机三角队形大坡度盘旋等数十个高难度标志性特技动作。

  例如八一表演队的四机对头交叉动作,每架飞机时速达700多米/秒,两机相对头时速达1400米/秒,战机擦肩而过,还要在空中编织出一个中国结。对飞行员的要求不仅是默契,而且是米秒不差。其实四机交叉而过的时候,分上下两层,彼此间隔有大约40米,只要配合熟练,胆大心细,飞行员就能够完美的飞好这个动作,在蓝天展示震撼的演出!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很多公众质疑女性不适合驾驶现代化的歼击机,尤其不适合进行特技飞行表演,理由是女性的力量和体质不如男性。其实,从世界主要强国空军看,女性毫无疑问可以跟男性一样驾驶高速高机动歼击机,外军有大把的第三代战斗机女飞行员,连第四代战斗机F22的女飞行员都有,而且作战表现一点都不次于男飞行员。

首位歼10女飞行员牺牲:特技表演太危险?看似玩命其实都是套路

  例如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首位资深女飞行员,妮可。瓦霍夫斯基,1974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美国空军学院,2006年首次参加雷鸟表演,在此之前曾作为中队长驾驶F15战斗机参加过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有2100小时飞行经验,光是作战飞行小时就超过300,这要比很多男飞行员还要厉害。女飞行员完全可以胜任许多实战任务,也能够胜任高危险性的飞行表演任务。但必须严格把守表演队飞行员筛选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飞行表演任务的胜利完成。所以完全没有任何理由看低女性。(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