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新远火射程超300公里 为何陆军不全换装

2016年10月18日 10:4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远程火箭炮畅销全球 为何陆军不全换装?除了贵还有别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远程火箭炮已经畅销全世界了,很多国家例如巴基斯坦、白俄罗斯都装备了中国研发的各种型号的远程火箭炮,比如AR-1、AR-2、AR-3、A-100、A-200远程火箭炮。可是在中国自己的陆军中,大规模列装远程火箭炮分队却是近2年才开始的,全军各个战区集团军的主战部队到现在为止还没实现全部配属远火分队,这也让人非常好奇:为什么自家的火箭炮卖的这么好,而自己部队装备的却这么少呢?不仅仅是因为贵,还有别的原因。

中国远程火箭炮畅销全球 为何陆军不全换装?除了贵还有别的原因

  有美国《防务新闻》的记者曾经在2015年采访过俄罗斯MRLS多管火箭炮的研究单位“为什么学习中国研发采用中段GPS或者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的火箭弹呢?”俄方专家的回复是:“我们正在研究,希望能够在2016年推出”。可到了2016年,俄罗斯方面仍然没有推出相关型号。反观中国的AR-3火箭炮已经开始在中国逐步换装,使用增程减装弹药,射程完全可以达到300千米,如果配合最新研发WS-43远程巡飞弹系统,则射程可突破400千米!如此强大的型号,要想确保能够打击到300千米外的目标。这不仅仅说明了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成熟,对比俄罗斯案例来看,北斗系统的大规模部署,弹上高集成度的激光陀螺仪等一批新设备的集成,也是能够让火箭打出300公里射程的重要因素。而这些项目,此前,中国军队并不具备!陆军连无人机都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是这些了高技术的高花费的一次性武器了。

中国远程火箭炮畅销全球 为何陆军不全换装?除了贵还有别的原因

  而且300公里的射程,仅仅依靠传统炮兵作战中使用的炮队镜和前沿观察哨的模式是完全不可能的。就算按照我们最新的陆军合成营编制,配属了特种兵分队和直升机分队,比传统的侦察兵40到80公里的活动半径要长1倍以上,那最远也就是200公里,一个大天了。想打出300公里的极限射程,仅仅希望通过特种兵回传校对的参数也是不可靠的。远程火箭炮的要想打的准,不仅仅需要目标的位置参数,同时还需要气象参数,实时跟踪目标的动态等等诸多限制条件。毕竟我们一个预案火分队6辆车打出去一个齐射,就是十辆顶级豪车的钱,好钢必须用到刀刃上!当然,我们可以假设极端条件,利用直升机或者动力伞,亦或者旋翼机运输特种部队强行突破200公里半径,进行战术侦察,可这样对特种兵来说不仅仅是超远距离深入敌后,得不到直属部队的任何支援,同时也会过早的暴露战术企图,这一点是不可取的。所以必须要发展一体化的高技术侦察手段,这也是中国陆军以前所不具备的!

中国远程火箭炮畅销全球 为何陆军不全换装?除了贵还有别的原因

  通过现在我们对外展示的火箭炮视频来看打击效能,300公里内火箭炮可以准确命中10米x10米的钢筋混凝土靶标,已经媲美导弹的精度了,如何打的这么准?首先,需要使用卫星对目标区域的地形和地理地貌进行测绘,并编制目标信息,这是其一;随后派遣ASN209这样的远程无人机,到达目标上空对目标进行持续侦察;随后根据目标特征选用不同的打击方案,现在中国远程火箭炮部队的选择方案非常多,例如:燃烧、穿甲、半穿甲、末敏弹、钻地弹、电磁脉冲弹等等。每一种弹药,因为载荷不同,想打到300公里的距离上,每一个火箭弹的弹道都是不一样,尽管有修偏系统,可你必须确保出发弹道准确,才能给后续修正留下空间。这就是火箭和导弹的区别:火箭弹是修正偏差,固定好角度和方向修正偏差;而导弹甚至可以给你来180度大调头。当制定完火力打击方案后,按照无人机回传的信息进行最终修正,装订到火箭弹的发射指挥系统中,随后发射!

中国远程火箭炮畅销全球 为何陆军不全换装?除了贵还有别的原因

  就目前展示出来的AR-3这种远程火箭炮的杀伤能力来看,就算使用子母弹也能确保50米CEP(圆概率误差),这个精度用来覆盖跑道、机库、已经富富有余。当然,远程火箭炮不能替代地对地导弹或者完全成为火力支援武器,作为一种衔接在准战略武器和准战术武器中间性的产品。远程火箭炮给了中国陆军更有效的打击手段。在远程火箭炮300公里堪称“霸道”的打击距离和精度下,中国陆军也在开始进行战略上的转变:“全纵深联合作战”逐步形成。在武装直升机、远程火箭炮、大口径榴弹炮和三军数据链的联合指挥下,中国陆军也开始迈向一个新的纪元,一个全新的战场环境仍然在等待我们探索中,新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所以未来,射程30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会越来越多,可其他兵器也不会少,中国陆军仍然需要不断进步、创新,来适应新战场环境的变化!(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