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对这艘核潜艇爱不释手 跟踪美航母后又闯日领海

2016年10月18日 14:10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这艘核潜艇巨大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听到,为何中国海军依然爱不释手

  10月15日,一艘国产核潜艇靠泊在青岛海军博物馆的码头上,引起了全世界海军和军事爱好者的关注。这艘核潜艇是401艇长征一号,中国海军09I型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艇,已经退役,目前正修整,即将作为永久展品对外开放参观。进驻博物馆前,该艇已经做了彻底的脱核处理,没有任何放射性,达到博物馆对外公开展览要求,可以放心参观。该潜艇退出现役,并完成核废料、核反应装置及相关设备的安全、彻底、稳妥处理,标志着我国核潜艇从研制生产、使用管理到退役处置形成全寿命保障能力。

  这艘游弋大洋40余载屡建功勋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曾经是中国独立自主掌握世界最尖端武器技术的象征。中国对于核潜艇的研究起步相当早,1956年,中国即开始在陆地上建设模拟“舰载反应堆”,用于未来核海军的动力研究。1960年3月中国成立了核潜艇研制小组,由时任海军政委的苏振华上将担任组长,小组分设总体组、反应堆组、导弹组和电子组。

  由于工业基础的薄弱,自身技术储备不足,中国的核潜艇研究工作进展缓慢,举步维艰。直至1968年才开始建造第一艘核潜艇,艇上的核反应堆到1970年才完成全功率陆上试车。1974年8月1日建军节,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入列服役,该艇为国产09I型核潜艇首艇,舷号1701(当时舷号,后改为401)。中国对于09I型核潜艇的建造计划是分两步走,第一阶段是试验艇,至1984年共建造服役三艘,舷号从401到403,分别命名为长征1号-长征3号。这三艘试制艇带有很大的探索试验目的,在八十年代进行了广泛的海上试验,包括1981年11月,402艇进行长航试验(814任务),共31天,其中累计水下航行25天,航程6270海里。1985年11月,403艇进行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共90天,打破了美国核潜艇海神号保持多年的84天世界纪录(84天),此次任务403艇在黄海、东海海域的总航程达2.36万海里,水下航行69天,水下航程1.88万海里,最长一次水下航行25天。

这艘核潜艇巨大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听到,为何中国海军依然爱不释手

  09I型核潜艇的第二阶段是正式定型艇的建造。1987年10月27日,09I核潜艇的定型首制艇——404艇入役,1990年12月,第二艘定型艇405艇入役。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两艘定型艇先后进行了300米极限深度深潜试航,22节水下全速试航,大深度发射鱼-3甲反潜鱼雷等任务。至此,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核潜艇型号,才走向成熟,达到能战状态。随后在90年代,中国的5艘091核潜艇开始不断地前出到敏感海域,1994年403艇在黄海海域发生与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的三天三夜对峙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中,一艘091型核潜艇渗透到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中,引起美国海军巨大震动。

  2004年,中国海军的一艘09I核潜艇又发生了强行穿越日本领海事件,当时这艘核潜艇执行跟踪在西太平洋海域演习的美国航母编队任务,在关岛、台湾、日本的九州等地兜了一大圈,追踪任务结束后,直接穿越琉球先岛群岛的石垣岛海域,日本的情报显示该艇在100米左右的深度潜航,以13节航速侵入日本领海,然后大摇大摆的返航回到青岛海军基地。在日本提出抗议以后,中国官方的答复是:”核潜艇由于技术原因误入日本领海,中方对此表示遗憾”。

  这次穿越日本领海事件以后,很多外国媒体大幅采用日本和美国的片面报道,污蔑中国核潜艇存在老化、噪音大、过时的缺陷。甚至有人夸张的说“汉”级核潜艇一出海,其巨大的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够被监听到。

  然而事实是这样么,为什么一艘噪声如此巨大的核潜艇,中国海军依然爱不释手呢。

这艘核潜艇巨大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听到,为何中国海军依然爱不释手

  事实是这样的,相比水下平均航速只有二三节的常规潜艇,核潜艇具有无以伦比的速度优越性。即便是401艇这艘据美国人说一出航噪音在夏威夷都能听到的老式高噪声核潜艇,在进行潜艇战时,仍具有极大优势。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投掷一枚轻反潜鱼雷或火箭助推反潜鱼雷,如果不进行干扰反击措施,在水下被攻击的常规潜艇通常跑不掉,而核潜艇以其高速很有可能逃掉轻鱼雷的追击,有时也能逃掉重型反潜鱼雷的追击。这就是各国海军玩命追求核潜艇的主要原因,核潜艇跑的太快了。

  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1954年1月开始首次试航时,即显示了核潜艇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它用用15节的航速在84小时内潜航了1300公里,航程超过以往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在第二年的反潜演习中,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的反潜舰队发现,常规潜艇很容易被发现,而鹦鹉螺号则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摆脱追击。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还能避免空中袭击。

  相对常规潜艇的低航速,核潜艇的水下航速具有明显优势。大多数核潜艇都能以20~30节的高速长航时潜航,现役最快的俄罗斯阿尔法级核动力攻击潜艇,水下航速可以达到42节,而且能够长时间保持最高航速。

  核潜艇的隐蔽性,机动能力和下潜深度的关系很大。核潜艇可以利用深潜去接近或者摆脱目标,更可以利用高速机动能力去寻找更多的温变层,盐度梯度,或坐沉海底,让海底洋流去隐匿自己。美国在60年代建造的鲣鱼级攻击核潜艇,首次采用了水滴外形和高航速设计,美国海军在试航中发现,尽管未采用任何降低噪音的措施,鲣鱼级核潜艇依然能够凭借近30节的航速完虐当时美国的现役反潜体系,甚至连重型反潜鱼雷都抓不住已经被主动声呐罩住的鲣鱼级核潜艇。

  核潜艇的高速性能在对付航空反潜时也有很大优势。以中国为海军反潜机研制的605型反潜声呐浮标为例,一组声纳浮标包括12个被动声纳浮标、4个主动式声纳浮标、一个温深浮标和一个海洋环境温盐浮标,声纳有效作用距离一公里。反潜作战时,载机需要首先投掷一个温深浮标和一个温盐浮标,测定目标海域的温度、深度、盐度,跃变层等海洋背景数据,在计算机支持下,绘制目标海域垂直背景图,按照背景图计算搜潜声呐浮标的投掷阵型图,然后再投掷主动或被动声呐浮标。这样耗时比较长,比较适合打击水下的常规潜艇,但核潜艇则会利用高速逃脱。即使目前美国海军现役P-8反潜机装备了工作时间长达十几小时,作用距离10海里以上的新型声呐浮标,核潜艇照样可以利用高速机动在浮标之间辗转曲折,寻找合适的跃变层,骗过声呐浮标阵的天罗地网。

  核潜艇的高速性能,在对付反潜轻鱼雷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我们先看看国际上反潜轻鱼雷的性能:北约通用的324毫米口径MU90鱼雷,航速30~50节可变化,航程12000米,最大航深1000米。美国MK54轻鱼雷,航速可达35~45节,航程大于15000米。英国“鯆鱼”Mod0型鱼雷航速可达45节,航程11000米。性能极为先进。

这艘核潜艇巨大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听到,为何中国海军依然爱不释手

  上述鱼雷看上去航速和航程性能都足以压制任何潜艇,但实战应用中的命中概率并不高。鱼雷的体积和直径,要比潜艇小的多,无法安装大型主被动声呐,雷上声呐的作用距离和精度要低几个数量级,最大不超过一两海里的级别,从1500米到2000米不等。例如国产的鱼7轻鱼雷,在潜艇目标航速15节时,鱼雷导引头作用距离仅为1700米,自导头搜索扇面为40度,鱼雷入水后到导引头开始,至少需要无控航行300米,然后要一边下潜一边螺旋搜索。鱼雷的水中机动能力也有限,不能急拐弯,高速下转个弯要几百米半径,很容易丢失目标。

这艘核潜艇巨大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听到,为何中国海军依然爱不释手

  由上图可以看出,反潜鱼雷在距离潜艇2000米以内打开声呐导引头,命中概率最佳,潜艇很不容易摆脱。但目标距离超在2000~4000米之间时,由于核潜艇的高速机动和规避,鱼雷的命中概率会急剧下降。

  舰载的火箭助推鱼雷,是固体海军发动机和反潜轻鱼雷的嫁接品种,可由水面舰艇发射,空中飞行上百公里,然后俯冲,打开降落伞入水,以螺旋曲线在目标水域搜索猎杀敌方潜艇。这种鱼雷的目标指示,是通过反潜机,或者其他舰艇提供,只能提供一个大体的方位,然后通过数据链传递给发射舰艇,由于没有大型主动声呐的引导,也没有导线的目标修正,所以反潜导弹的命中概率非常有限,除非将火箭助飞鱼雷扔到距离核潜艇只有一公里甚至数百米的范围内入水。

  核潜艇具有追击敌方舰艇和逃命的综合优势,大大强过常规潜艇。核潜艇能长距离追杀水面舰队。马岛海战中,英国核潜艇跟踪击沉阿根廷巡洋舰就是典型战例。而常规潜艇根本追不上水面舰队,只能伏击。核潜艇既可以伏击,也可以追杀水上、水下目标。

  核潜艇动力强大,结构坚固。一旦收到自己被鱼雷锁定的声呐信号,可开足马力,拼命逃窜。最大时速,海狼级可以开到40节,这基本和追击的鱼雷速度差不多了。通过长距离逃窜,上下机动,瞬间大范围变换深度。一旦潜艇的变深速率超过鱼雷,鱼雷会立即丢失目标,甚至动力耗尽而追丢。核潜艇也可以水平急拐弯并发射诱饵弹,成功躲避重型鱼雷的锁定和轰击。而常规潜艇,水下开足马力也很难超过20节,就很容易被鱼雷追上。

这艘核潜艇巨大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听到,为何中国海军依然爱不释手

  冷战时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苏海军潜艇的机动性、武器数量和威力等性能指标,都达到了顶峰。美国海军最具代表性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海狼”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其水下最高速度达到了35节。前苏联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阿库拉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至今其机动性和突击威力指标也很少有出其右者。

  在美国海军出版的核潜艇作战手册中,曾对核潜艇艇长以高速机动战术摆脱敌人反潜搜索,有过如下描述:“如果敌方的搜潜系统对你有所察觉,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仍旧能够通过不断改变航向、深度来迷惑对方,速度是最关键的,动作的幅度要大,转向必须大于20度,改变深度时应在跃变层上下跳跃,速度可基本保持不变,但也可以在5节的幅度内改变,这样对方就很难对你的进行锁定。如果你跑不过鱼雷,则可按照下面的程序规避:待鱼雷靠近到大约2000米时紧急上浮,向载压水舱吹气,到达接近水面后立即剧烈下潜,同时做螺旋形回转,到达一定深度后直线高速脱离。”

这艘核潜艇巨大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听到,为何中国海军依然爱不释手

  尽管在信息化战争时代,火力机动代替平台机动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核潜艇的高速机动能力仍是攻防战术运用成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地点,使用相应的速度,能取得好的效果。

  这些特点,决定了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也不能和核潜艇比,我们可以这样定论,日本最先进的苍龙级常规潜艇,在中国最老式的已经退役的09I型核潜艇面前,也是矬子。所以,各海军都对核潜艇有着不可抑制的欲望,无他,那玩意在水下跑的太快了。(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