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枚反舰导弹采用最顶尖技术 为何从未命中靶船

2016年10月08日 09:5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10月2日,阿联酋海军的一艘美制HSV-2型隐身高速运输舰,被也门的胡塞武装用反舰导弹摧毁。HSV-2是美国的新一代高速战舰,2015年由阿联酋租用。据悉,摧毁美制隐身舰的武器是中国C802反舰导弹的伊朗仿制型,具体型号可能为射程180公里的诺尔(Noor)反舰导弹,或者其改进型,射程300公里的奎达尔(Qader)反舰导弹。此次战斗又一次将中国反舰导弹推到了风口浪尖,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广告效果。这艘筛子状的美制军舰就是中国反舰导弹最好的名片。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人们在赞叹中国反舰导弹性能先进的同时,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是继苏联以后,世界上最早研制和大规模使用反舰导弹的国家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海防压力,沿海的军事斗争局势极为严峻,其中尤其以环渤海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以及中国有防卫义务的朝鲜东西海岸的反登陆需求最为强烈。

  此时美国海军的两栖登陆作战,典型战术是先由数艘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岸轰打击群,使用大口径舰炮在距离海岸20公里以外进行对岸炮轰,然后大型登陆舰换乘登陆艇或两栖装甲车,距海岸10公里左右泛水,编波向海岸发动抢滩登陆。5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少量苏制130毫米海岸炮的火力明显不足,对于美国强大的机动舰队处于被动地位。中国海军急需一种射程超远,威力巨大的精确制导武器,在美国战列舰主炮射程外发起攻击,并能够一举击沉之。

  寻求有效的海防武器,成为中国海军的当务之急,这种海防武器就是反舰导弹。

  1956年10月,中国成立了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专门从事各种型号导弹的研制。1957年9月,主管国防工业的聂荣臻元帅带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正式向苏联政府提出对中国导弹事业提供援助的技术细节。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谈判,双方草签协议,规定苏联在1961年前,向中国提供四种型号导弹的实物及技术资料。随后中国又派出海军政委苏振华上将率领的海军代表团赴苏谈判,要求提供苏军刚刚装备的飞航式反舰导弹。1958年2月4日,中苏签订了正式的导弹和舰艇技术协定,包括苏联向中国提供542岸舰导弹、544舰舰导弹及1060潜地导弹等三种导弹,以及629型潜艇,6621型导弹艇和6623/183P型导弹/鱼雷艇等三种舰艇。这就是当年著名的引进三弹三艇的“二四”协定。

  “二四”协定引进的三弹三艇,均为当时苏联最先进武器,有的甚至连西方都不知道。629型潜艇就是中国后来曾试射过包括巨浪-1、巨浪-2等多种潜地导弹的031型200号试验潜艇(该型艇只建造了1艘,早期舷号1101,改装后舷号是200号),引进之初搭载的1060潜地导弹是一种射程几百公里的短程导弹。

  205型导弹艇在苏联被称为“海啸级”导弹艇,西方的绰号为“黄蜂级”,6623/183P型导弹/鱼雷艇的绰号为“蚊子级”,中国引进以后分别命名为021型和024型导弹快艇。而544舰舰导弹则是后来震惊世界的P-15型,也就是“冥河”式反舰导弹,后来中国仿制为上游-1反舰导弹,进而以上游导弹为基础发展出海鹰、鹰击等庞大的飞航导弹家族。

  542型岸舰导弹,人们却很陌生,中国官方媒体也很少谈及该型导弹。实际上,中国在“二四”协定中,最为重视的是542型岸舰导弹,而不是544型“冥河”舰舰导弹。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1959年末,美国情报机关在中国渤海湾的锦西地区发现了一种架设在海岸阵地上的奇怪武器,这武器有着一对后掠翼,机头进气道,安装在高耸的垂直尾翼上的水平尾翼,外形神似一架米格-15战斗机。随后确认这是一枚苏联产的542/KS-1型飞航式岸舰导弹。

  542导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一种反舰导弹,分为岸舰型和空舰型,全弹重2.7吨,弹长7.9米,弹径1.2米,翼展4.2米,该弹的气动外形参照米格-15战斗机。很多读者以为该弹是直接以真正的米格-15战斗机改装而来,其实并非这样,米格-15战斗机的机长10米,翼展8米,空重3.6吨,比542导弹大得多。不过542导弹的前四枚样弹倒是设计为有人驾驶型,其战斗部舱改为飞行员座舱,从1952年初开始进行了150次有人驾驶飞行后,才于1952年5月开始实弹发射。1953年该弹进入苏联海军航空兵服役。北约将其命名为AS-1“狗窝”导弹。

  542导弹采用机头进气,安装一台自重670公斤的RD20(生产型为RD-500K)弹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1500公斤,能够连续工作5分钟,这样能够以0.9马赫的高亚音速飞行至最大有效射程约100公里,如果以高空投放,加上发动机无动力段飞行,该弹的最大射程可达150公里。

  542导弹配备一个重达800公斤的聚能破甲战斗部,能够以聚能撕裂战列舰的厚重装甲,单发击沉一万吨以上舰船,也能够摧毁数万吨的重型战舰。当时美国最先进的7万吨级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命中一发542导弹,就会立即丧失战斗力,而普通的数千吨的巡洋舰或驱逐舰,542导弹甚至可将其炸为两截。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542导弹的控制系统比较原始,属于典型的第一代反舰导弹,初始段采用预置指令配合无线电高度表控制,助推起飞后2秒,助推器脱落,导弹自动爬升到300米高度平飞,中间段为无线电指令制导,可修正弹道,末端为半主动雷达制导,由岸上或机载雷达负责照射目标,这种制导体制限制了导弹的射程,不能超过海岸制导雷达的照射距离。

  尽管542导弹的理论射程相当大,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反舰导弹,但由于该弹使用中段无线电指令,末端半主动雷达制导,这种制导体制存在因射程加大而精度下降的缺陷,所以542导弹的常用射程都在视距内,也就是30~35公里之间。

  542导弹不能够做大俯角俯冲,弹道曲率极小,只能进行直线小角度下滑飞行,如发射高度为5000米,发射距离为70公里,平均下滑角只有4°。岸基型的542导弹则存在末端下滑角和精度的矛盾,导弹极易打偏,末端的命中点,要么打高了,命中敌舰的上层建筑;要么打低了,落入敌舰旁边的大海,没有命中敌舰,造成近失弹。

  1959年末,首批542反舰导弹的样弹和技术资料运抵中国。1960年初开始,海军在渤海湾的葫芦岛23基地进行打靶试验,该基地是中国海军最主要的武器鉴定靶场之一,大多数反舰导弹、舰空导弹和潜射导弹都在这个靶场诞生。542导弹的靶船是一艘退役炮舰,这艘炮舰是前清朝遗留下的一条舰船。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目前在青岛海军博物馆陈列有两枚珍贵的542导弹实弹,其中一枚弹翼可以折叠,是岸舰型导弹。另一枚弹翼不可折叠,属于空舰导弹。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海军对542导弹先后进行了10次实弹试射,但试射结果都不令人满意。由于542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巡航/雷达半主动末制导,系统精度极低,末端的CEP只有45米,这意味着该导弹只能命中舰长超过200米的大型军舰。在对一千余吨的靶船进行射击的时候,所有实弹均为近失弹,从没有打中过靶船。导弹要么飞跃目标上空,俯冲进水,要么在目标近处落水,然后炸起巨大水柱。542导弹重达800公斤的聚能战斗部仍旧显示出了惊人的破坏力,靶船水下部分的钢板被爆炸水压挤压变形。

  试射中全部的操作都是按苏联海军的标准规程指导进行的,没有什么差错和问题,最后查无技术原因导致未能命中目标。中国海军随即决定对542导弹的制导系统进行改进,增强其末制导精度。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9月间全部苏联专家被陆续撤回国,所有的技术工作都因此陷入了停顿之中。

  1961年7月,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会议上,海军决定停止仿制性能不佳的542岸舰导弹,集中力量仿制544舰舰导弹,即“缩短战线,确保上游”。随后开始了仿制544导弹的大会战,将有效射程由原来544弹的35公里增至40公里。1966年5至7月间进行了544导弹的陆上和海上飞行试验,1966年11月上游-1导弹进行了海上定型试验,试验结果是9发8中。1967年8月通过定型进入批量生产,装备21和24型导弹艇,随后用于“四大金刚”07型驱逐舰的导弹化改装,最后装备了01型及053H型导弹护卫舰。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542岸舰导弹的下马,造成中国海军岸防力量的

  空白,重要频海城市和港口依旧要部署大量的岸防炮兵。当时海军大型舰艇少,续航能力差,对于敌对势力的不断袭扰,有些疲于奔命。1963年海军鞍山级驱逐舰在青岛外海拦截入侵的美军驱逐舰时,双方对峙达7天时间,超过了我国驱逐舰无补给状态下的最大续航时间,为减少淡水消耗,官兵们只好用海水做饭。此时中国急需一种射程较远的岸防武器。

  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在上游-1舰舰仿制成功后,国家下达研制岸舰导弹的任务,命名为“海鹰一号”。1965年4月国防部正式提出海鹰一号岸舰导弹武器系统方案,以上游-1导弹为基础进行改型设计,增大射程至100公里,为此重新设计巡航自导系统和末制导雷达,增加发射架和运输装填车,增加岸基331型导弹火控跟踪雷达。 1966年12月进行了首次试射,到1970年定型,“海鹰一号”导弹总共试射了25发实弹。

  从此,中国海岸边有了远程岸舰导弹,能够在100公里范围内形成有效威慑。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中国发展出鹰击-8型反舰导弹,这种导弹的外号小二黑,射程比较近,威力比较小。中国海军提出需要发展要一种远程的掠海飞行的大威力反舰导弹,于是以海鹰岸舰弹为基础研制海鹰-1A舰舰导弹,该弹采用先进的单脉冲雷达引导头,搜索高达32公里,高精度雷达高度表,导弹能够超低空掠海飞行,巡航高度低达15米,末端可进一步降高到8米,可齐射打击16个目标,最大有效射程70公里,能够做初步航路规划,视距外的中继制导。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有很多媒体把海鹰-1A导弹称为“蚕”式,这是不对的,海鹰-1A舰舰导弹是中国海军的自用高级型号,性能极为先进,从没出口过。

  这种导弹是八十年代中国海军最锐利的远程重型反舰导弹,西方国家都以为这个导弹外形类似于苏联冥河导弹,性能低下,极其容易被干扰,只能在数百米高度飞行。殊不知,中国海鹰-1A导弹的掠海飞行能力和末制导能力一点都不亚于法国的飞鱼和美国的鱼叉反舰导弹。中国军队经常有一些外表很土鳖,但性能很逆天的黑科技武器,海鹰-1A导弹就是中国军队神秘的黑科技武器之一。

  蚕式导弹通常是指老式的海鹰-2岸舰导弹,不要以为中国导弹的型号数字越大,性能就越先进。海鹰-2导弹是在1974年定型的,海鹰-1A是在1986年定型的,它们的性能相差一代。海鹰-1A舰舰导弹是八十年代中国最先进的反舰导弹,直到2000年前后才被鹰击-8A导弹所取代。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时间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海军开始以能够机动发射的鹰击-62岸舰导弹取代海鹰-1/2系列岸舰导弹。鹰击-62导弹由海鹰2B型岸舰导弹发展而来,外形有少量变化,尾翼由海鹰导弹的“Y”型翼改为“X”翼型,这样改进目的是为了发射后改为巡航段飞行和末端降高时,导弹更容易控制。鹰击-62导弹弹长7.0米,弹径760毫米,全重2000千克,战斗部由聚能型改为半穿甲爆破杀伤型,重500公斤,因为使用涡喷发动机,导弹拥有400公里的超远射程。能够以复杂航路规划,以不同的航路和不同的方向飞向敌舰,实现数枚或数十枚导弹同时到达目标区,阻塞敌舰的火力通道,实现饱和攻击。

中国海军首枚反舰导弹:采用世界最顶尖技术但从未命中过靶船

  去年8月,航天科工集团又推出了一种双联装的远程岸舰导弹发射车,这是新一代亚超结合双速制的鹰击-18反舰导弹的岸舰型,成为中国未来的标准岸舰导弹。

  至此,中国用50年时间发展成熟了四代岸舰导弹,组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岸防导弹部队,实现了400公里内的广域岸防打击能力。(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