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场战争离中国还有多远 满足两条件美将对华动武

2016年09月19日 12:0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931年到1945年,大半中国被日军践踏。3500多万同胞伤亡,930余座城市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日军从中国掠走钢铁3350万吨、煤炭5.86亿吨,被掠往日本的4万多名中国劳工中,近7000人死在日本……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进入了最黑暗的一段历史,整个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极为罕见的掠夺与破坏。

  屠城,杀戮,掠夺,日本军事机器的每一米推进,底下都埋了无数中国人的人头和累累白骨。

  在我们这代人的成长岁月里,一直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享受着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种种益处。动乱和战争,从来没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从天而降的炸弹、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们不过是新闻联播后半段里来自这个星球某个角落的一段影像,或是报刊杂志里冰冷的文字和图片。

  我们是从未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共和国最近的一场战争,在很多人出生前几年就已经结束,而半个多世纪前先烈们血战功成建立共和国的事迹早已变成书本里的故事,我们不知战争为何物,所以从未对战争有过恐惧,甚至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全世界大部分地方和大部分人过着和我们一样和平安宁的生活。

  但绝大部分人未曾知道的事实是,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是26天,连一个月都不到!

  不管教科书上说得多么冠冕堂皇,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资源的稀缺性和分配的不公平,那么就一定还会有战争,战争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绝大部分人觉得理所当然的和平,其实才是一个人类社会的非常态。

  而中国的周边,也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太平。从朝鲜半岛,到东海油气田,再到台湾海峡,再到南海诸岛,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萨拉热窝一样,因为一丁点的火星而引爆火药桶。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85年后重新回望当年侵略我们的对手,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和平的诚意,相反日本政府的每一个重大政策,似乎都在向战争的深渊迈出更近的一步。

  2012年12月17号 日本自民党赢得众议院过半数议席,安倍出任首相。2013年7月21号 日本参议院大选,执政两党自民党和公明党获得过半数以上议席而宣告胜利。2014年12月15号 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执政的自民党单独赢得了众议院半数以上议席。

  2015年7月16号日本众议院在国民巨大的抗议声中强行通过了安倍政府提交的《新安保法案》,日本从此可以向海外派兵。

  2016年7月11号 安倍晋三赢得参议院大选胜利,支持安倍的三党共夺得75议席,加上原有的议席,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三分之二”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数字,因为这意味着安倍晋三已经可以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

  2016年8月5号安倍任命右翼女政客稻田朋美担任新防卫大臣。该政客鼓吹“慰安妇”是“合法”,并且不承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2016年8月2号 美国空军宣布,今年9月有望向日本交付其订购的首架F-35A隐身战机。

  2016年8月14号 日本政府为强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防卫,确立了开发新型岸舰导弹的方针。

  2016年9月15日,日本新任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在华盛顿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了一场演讲,指责中国最近在东海以及南海的行动“违反了现有的国际规范”。日本将更多地介入南海事务,包括为南海沿岸国家培训军事能力。

  一战之后的法军统帅福煦在德国战败的签约仪式结束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我们跟日本,是不是另外一场71年的休战?

  一个关于战争的猜想

  很多人觉得,中国在成功发展出可靠的远程战略核打击力量后,中日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须知核武器最大的威力,是在它还在发射架上的时候。

  如果日本的目地是在不引发核大战的前提下制造一场区域性的冲突,那么一切是可以用逻辑来解释的。日本当年作为一个战败国,军事实力已经被大幅削弱,它如果想要恢复正常的军事实力,第一个要摆脱的是它的和平宪法,第二个要摆脱的是美国军事力量套在日本头上的枷锁。要知道驻日美军的存在并不完全是为了辐射朝鲜和进攻中国,同样负责起对日本的威慑。

  对于日本而言,最优的策略是挑起中美的局部冲突,由于驻日美军在日本的基地位于中国中程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中美的摩擦会使得美军由于忌惮被中国的导弹攻击而把主要军事力量由第一岛链撤回到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如果美国的军事力量退回到第二岛链,那么套在日本头上的枷锁就会松开。

  如果日本想进一步获得更多,那么,在钓鱼岛或者一些有争议的领域跟中国发生一些中低强度的武力对抗,把自己放到对抗中国的第一线,获得美国对日本重新武装的支持,是很有可能的。尤其是考虑到2016年的美国大选,奉行孤立主义的特朗普当选概率极高,如果美国重新龟缩军力回本土,要求日韩承担更多的防卫义务,那么就必然会给日本和韩国更多的自主权。这可能是日本唯一一次能重新成为一个拥有正常军队的国家的机会,对于任何有野心的日本政客而言,这是一次无法错过的诱惑。

  日本挑起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挨中国的核弹,而是用低烈度的战争为自己获得更多的腾挪空间和军事实力的提升。

  但是如果中国没有对此做好预案,并一直觉得日本不可能向拥有核武器的自己发动挑战。那么很可能我们还会继续付出人命的代价,毕竟偷袭乃是日本会且仅会的方法。

  另一个猜想:中美的修昔底德陷阱

  而如果说上文提到的日本策略可能,那么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可能存在的“修昔底德陷阱”,虽然中国自己可能并没有这样的意图,但是我们无法阻止美国人不去这样想我们。

  一些西方历史学家在分析1914年爆发的一战时,将中美关系与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美国相当于1914年的“现存大国”——英国,中国则相当于“新崛起的侵略性大国”——德国。但是,如果按照这种类比,可能会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

  德国选择1914年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是,当时德国正在经济上追赶英国,但在与俄罗斯的经济竞争中日益处于下风,且与美国相比,其军事地位日益恶化。1912年,德国总参谋长冯·毛奇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声明,称“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越早越好!”据他解释,就对比俄罗斯与德国的军事实力而论,德国军队财政开始吃紧,意即德国执政界感到他们权力的顶峰已过去,德国军力现已大大变弱。

  中国目前的形势与1914年的德国完全相反。与最强大的经济对手美国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弱。中国的军事地位仍远不如美国,但其军事实力正日益增强。因此,对中国来说,合理的政策是坚决反对侵略,等待时机。时间在中国而非美国的一边。事实上,如果真要对1914年前的情况作类比,扮演德国好战角色的最佳候选人非美国莫属。美国的军事实力现正处于顶峰,但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速不及中国。

  对1914年类比的结论是,日益衰落的大国——美国是具有侵略性的。

  既有动机,又有实力。

  美对华动武的两个条件

  中美关系截然不同于冷战时的美苏关系。当时,苏联军力强大,但经济虚弱:虽然美国不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但其在经济上更强大。因此,美国的战略是转移斗争焦点到经济竞争。中美的相对优势截然相反。中国的经济增速远快于美国,但美国拥有全球的军事优势。所以,美国的战略是:试图将斗争焦点引向军事紧张,比如在南海挑衅中国;试图减缓中国经济增速,比如将中国排除在贸易协定之外。

  美国试图将斗争焦点转移到军事领域会导致“修昔底德陷阱”不可避免吗?不会!因为美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社会分为几个阶级。

  美国单单加强军备对付中国,就需要大量调配民用资源到军事用途,更别提与中国打仗了。因为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年增长率约为2%,这意味着美国民众生活水平增速会放缓或下降,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只有在两个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美国才会对中国动武。

  首先,如果美国民众遭受巨大的失败,无力阻止其生活水平的大幅下滑,然后主要的资源可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转移到军事支出。当然,当美国民众感到其重大利益受到威胁,正如二战时感受到日本的威胁一样,其会对其他任何国家展现同样程度的抵触情绪。因此,中国避免威胁美国的核心利益,是完全正确的。但1945年以来的趋势显示,美国民众越来越不原意为非核心利益作出牺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发动的战争祸及经济产生的一种副产品。

  按照时间顺序,美国民众对战争的抵触程度如下:对朝鲜战争的抵触微不足道;对越战的反对力度最初很小,但后来渐渐增大,直至迫使美国政府结束战争;2003年反对入侵伊拉克的力度最初就很大,现在则是压倒性地视之为灾难;大多数美国民众反对在中东卷入新的战争。

  如果中国不进行对抗美国的激进冲突政策,那么美国民众很难愿意为对中国动武作出巨大的牺牲。

  其次,如果中国经济严重放缓,美国有可能对中国发动战争。这样,美国可以在不对其民众造成重大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在军备建设上超过中国。中国无法决定性影响美国的趋势,但最基本的条件是,中国必须足够强大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而这取决于中国的经济成就。

  这两个条件是相互关联的。中国越强大,美国民众为对抗中国所付出的牺牲就越大,因此他们就会越不愿意忍受这一点。认为“中国增强实力会激怒美国”的想法,完全违背事实。中国实力虚弱才会使中美敢于向中国动武。

  如果中国示弱,那么美国会变本加厉地针对中国推行侵略性的政策。戈尔巴乔夫时期所犯的这个灾难性的错误,推动苏联解体。戈氏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格·阿尔巴托夫曾对美国称:“我们将解除贵方的后顾之忧,不再当美国的敌人。”他还主张对美国作出最大幅度的让步。美国一方面笑纳了这些让步,另一方面加快分裂苏联的进程,推动北约部署军事到俄罗斯边境。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这一教训体现了冷战的本质——当美国感觉自身虚弱时,其会采取“友好”的立场;当美国感觉自身强大时,其则会推行侵略性的政策。

  中国多次进行的高超声速武器试验,为的就是威慑美国,削弱美国对自身强大的幻觉。只有让美国感受到足够的威胁,使它认识到发动战争的代价大到它承受不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下一场战争。

  从1840年走到现在,我们是一个遭受了太多苦难的民族。中国用三十年走完了苏联的路,用三十年走完欧美的路,六十年的血火奔流之后,已经站到了一个历史的关口。内部诸多既得利益者的巧取豪夺,外部诸多不友好国家的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就会可能陷入各种矛盾的撕裂。

  很多人不理解中国对于发展的近乎狂热的追求,无他,我们因为曾经的落后被打怕了。无数的异国士兵,曾挥舞着武器肆无忌惮地在我们国土上烧杀抢掠,一遍又一遍地蹂躏这片土地。而中国的体量太大,工业人口和经济潜力太高,对整个欧美的威胁比前苏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数的国家等着中国出问题好踩上来分一杯羹。

  中国唯一实现安全的方法就是取代美国重新成为世界的单极,并从军事和经济上获得对美国的绝对优势。

  我们现在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不用处在一个像叙利亚那样的大国角力的环境中。

  与诸君共勉。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