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最新水下机器人问世 可助反潜机猎杀潜艇

2016年09月12日 16:45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称,“海翼-7000”水下航行器刚刚完成了在全球最深海沟的5751米的下潜测试,这被称为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的一次飞跃。而且测试团队称它的潜力远非如此:目标是7000米的极限深度。对于这种看起来很像带着一对机翼的“鱼雷”,个头上比普通的空投鱼类其实还要小,略大于浮标声呐,实际上是一种水下机器人,自身并没有推进动力,只有调节浮力和俯仰角的升降装置。主要是在大海里依附于洋流活动。不要小瞧它的航行能力,在2009年美国人已经用类似的机器人成功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先河,而且美国海军也采用了类似的机器人来采集进行海水中特殊的“讯息”,说白了就是搜集潜艇出航讯息和海水大洋的水文气象条件的。

  中国反潜巡逻机比不上美国最新款 如何追赶?

  在现在,当大家研究中国最新的反潜巡逻机时,有个门槛始终绕不过去,就是美国经典的P-3C反潜巡逻机,当中国的“高新-6”号做到性能上已经靠近P-3C型时,可数量上对比周边120多架P-3C的总数量时,仍显不足。并且,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大力推广最新式的P-8系列反潜巡逻机,这种基于737-800客机研发的新型反潜巡逻机,飞行时速比P-3C要快40%,覆盖范围至少扩展了2倍有余,还可以携带更多的声呐浮标。不得不承认,美国最新的反潜巡逻机仍旧领先于中国。对比来看,中国现在只是解决有无问题的时候,美国的升级型号已经在亚洲到处飞了:自己基地里驻扎的、澳大利亚购买、印度购买的,甚至连韩国也要购买。不仅仅对中国核潜艇构成了威胁,也对中国尚未能大规模量产的“高新-6”号的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才能追赶美国?

  说道航空反潜战力,反潜巡逻机只是个平台载体,在关键时刻还是要靠着声呐浮标和机载的磁异探测仪、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来搜索潜艇。在未来的平台上,最适合中国改装成反潜巡逻机的是C-919大型客机,但由于那是商用机,转换成军用机仍需时日。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升传感器水平就是“高新”系列性能提升的关键。不过,由于现有传感器元器件尺寸就那么大,你无论如何提高性能也摆脱不了物理的限制。所以就算中美机载传感器的性能无差距,但是也无法弥补平台上的差距。不过,如果我们给传感器带上腿呢?是不是就可以部分弥补这样的差距了呢?

  带上这款特殊“鱼雷”照抓“核鱼”

  毕竟搜索核潜艇最主要的2个方面:1个是时间,1个是范围,如果传感器能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运转,外加上自带大范围航行追踪功能,这样“核鱼”无论躲到哪都能被抓住。本着这个思路,美国的P-8上就采用拟“磁鸟”无人机来搜索核潜艇,但是操作难度太大,很难形成大范围大区域使用的集群化优势。而中国这款“海翼-7000”水下机器人就能弥补上述不足了。

  水下机器人虽然被人称为“水下滑翔机”,但是水下待机时间长,携带传感器空间也大,能够随着洋流温层大范围的活动。这也符合潜艇的活动规律:尽可能利用洋流和海水断层来隐蔽自己。这样就可以增加搜索敌方潜艇的概率,活动规律相同,碰上的概率就大。而且,水下机器人还有一个优势,可以自行返回母船或者自行上浮充电,有利于长时间活动和回收,这就比美国人使用无人机成本上要便宜许多。

  而且长时间的水下游弋,可以帮助解放军搜集整理大量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并且构建中国周边的大洋物理模型。同样的模型美军手头也有一份,这将成为帮助核潜艇预测规避海中可能的危险区域,规避海水断层或者危险洋流的法宝。当中美都有同样的模型后,反潜和搜索的区域也会相对固定,敌方也会更难躲避。而且中国同步研发的有动力版本也在开始水下测试,未来“高新-6号”反潜机携带这样的搜索装备对海里核潜艇这样目标进行探测,无疑将会大大增强搜索区域范围和搜索的强度,再配合上预先布设的水下声呐阵列,任何核潜艇都不容易躲藏了,抓“核鱼”也容易了许多。(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