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 竟发生在台湾海峡

2016年09月06日 10:32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竟然发生在中国的台湾海峡里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首先应用反舰导弹投入实战以后,反舰导弹成为海上作战的主要弹药,各国海军进行现代化海战的对舰打击手段由舰炮变成反舰导弹。据统计全世界海空军一共装备了6万枚各种型号的反舰导弹,足够把地球上所有水面舰艇炸沉几十次。

  现代化的反舰导弹多具备一二百公里以上的射程,还具有复杂航路规划和数据链中继等能力,能够在数百公里外发起超视距打击。但是从1967年埃及海军用苏制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以来,地球上所有反舰导弹实战,都是在视距内发生的,尚没有一个超视距作战的先例,除了台湾海军射歪了的那枚雄风三飞弹。

  2016年7月1日,海峡对岸发生了一起“误射”反舰导弹的乌龙事件,让本已充满火药味的两岸局势立即高度紧张。台湾地区海军的锦江级大型导弹艇金江舰,在进行甲类操演验收时,误射了一枚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导弹在高雄左营军港内的军舰上被发射出去,向北飞行了大约74公里,命中一艘高雄籍渔船“翔利升”号,导弹洞穿了这艘渔船的上层建筑但未爆炸,造成船员一死三伤。

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竟然发生在中国的台湾海峡里

  此次令人哭笑不得的导弹误射,创造了许多项世界新纪录,这是世界首次有实战战绩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只不过战绩是击伤了一艘小渔船。

  雄三导弹的误射,也是世界首次反舰导弹的超视距实战记录。我们知道地球是有曲面的,所以肉眼和雷达在通视情况下,往往不能发现远方遮蔽在地球曲面下方的军舰目标。光学和雷达探测设备布置在军舰桅杆顶部,可获得35公里左右的通视距离,超出这个范围,就属于超视距作战。

  早期的反舰导弹,多没有超视距作战能力,例如苏制冥河导弹和中国的上游和海鹰反舰导弹,这些导弹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冥河和上游的最大射程42公里,改进型海鹰导弹的射程可达80公里,但交战范围大多在35公里以内。

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竟然发生在中国的台湾海峡里

  这些导弹的典型作战方式,由本舰对海搜索雷达在视距范围内搜寻远方的敌舰目标,当发现敌舰,确认目标以后,交由制导火控雷达进行精确跟踪,测定目标的方位角、距离和角速度,再由导弹指挥仪将目标指示和航路规划数据形成程序指令诸元,注入导弹的弹载制导系统。这些诸元包括导弹自动驾驶仪飞行航路和飞行高度,弹上雷达开机时间,末制导雷达波速宽度,末端弹着点的高度等等。

  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反舰导弹作战,距离都在三四十公里范围内,都属于视距内作战。

  例如1967年埃及海军发射6枚苏制冥河导弹,一举击沉以色列驱逐舰,导弹的实际射程只有11海里,折合20.3公里。

  1973年10月,以色列海军出动5艘导弹艇,发射迦伯列反舰导弹,击沉埃及和叙利亚海军9艘导弹艇,而埃及导弹艇射出的50枚冥河导弹却无一命中。在这个世界首次导弹艇对导弹艇的海战中,双方的攻击距离从没超过30公里,也是一场视距内的战斗。

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竟然发生在中国的台湾海峡里

  1971年印巴战争,印度在夜间出动数艘黄蜂级导弹艇,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军港外20公里距离上,使用冥河导弹击沉排水量3300吨的巴海军驱逐舰凯巴尔号,接着又击沉巴海军M163号扫雷艇。随后印度导弹艇驶入卡拉奇军港,向岸上发射大量冥河导弹,巴基斯坦的34座油库中有12座被摧毁。这次海上袭击战,印度导弹艇先后发射了数十枚冥河导弹。这个堪称是夜间海上歼灭战典范的战例,同样是在视距内完成的,印度海军的导弹艇甚至能够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巴基斯坦海军中弹后燃起的熊熊大火。

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竟然发生在中国的台湾海峡里

  1982年5月4日,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的超军旗攻击机发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舍费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也是在视距内取得的战果。首先是阿根廷空军的P-2“海王星”海上巡逻机发现了在马岛外海航行的舍费尔德号驱逐舰,通过无线电上报位置和航向,阿根廷空军派出2架超军旗攻击机,经过一次空中加油以后,以三十米高度贴近海面超低空飞行,隐蔽的扑向600公里外的英国驱逐舰,躲过了舍菲尔德号驱逐舰的雷达探测,在距离舍菲尔号德驱逐舰46公里时突然拉起到150米高度,机载雷达开机搜索目标,锁定目标,随后战机二次俯冲到30米超低空飞行,在距离英舰大约30公里时再次拉起到150米,并发射了2枚飞鱼空对舰导弹,导弹发射后迅速降高并转入自控段飞行,当导弹飞行到距离舍费尔德号12公里时,弹上雷达开机,迅速捕捉到目标,导弹随即二次降高进入贴近海面10米的自导段飞行,直至命中舍费尔德号。这次著名的反舰导弹作战,也是在雷达视距内完成的。

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竟然发生在中国的台湾海峡里

  一个月后,6月12日,阿根廷又使用部署在马岛上的岸基飞鱼MM-38反舰导弹,击伤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这次袭击由飞鱼导弹系统的岸基制导雷达搜索,导弹从海岸边发射,打击距离只有十几公里。

  ]1986年3月,在美国与利比亚的军事冲突中,美军出动数架A-6E攻击机,使用空射型鱼叉反舰导弹和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轮番攻击利比亚海军“萨汉德”号护卫舰,随后附近的美国军舰也发射了鱼叉反舰导弹,伊朗“萨汉德”号护卫舰被命中9颗导弹和炸弹,沉入海底。这是鱼叉反舰导弹的首次实战,也是在视距内完成的,美国飞行员发射导弹时甚至能够目视看到伊朗护卫舰。

  1987年5月17日,正处于两伊战争的袭船战阶段,美国海军佩里级斯塔克号护卫舰在波斯湾执行巡逻任务。一架伊拉克空军的幻影F-1型战斗机,飞抵距斯塔克号18公里处,向其发射了2枚飞鱼空舰导弹,当舰上人员在目视距离上发现来袭导弹时,已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了。2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斯塔克遭到重创,险些葬身海底。这次袭击的距离更近,飞鱼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25公里以上,如果导弹在18公里距离上发射,可以在发射后立即降高并雷达开机锁定目标进入自导段。

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竟然发生在中国的台湾海峡里

  1988年4月14日,伊朗海军大型导弹巡逻艇乔森号,向在波斯湾执行摧毁伊朗钻井平台任务的美国海军发射了1枚飞鱼反舰导弹,但被美舰的干扰弹诱骗入海。受到袭击的美国辛普森号导弹护卫舰立即向伊朗乔森号发射了一枚SM-1MR标准导弹,“标准”是美国六十年代研制的舰载防空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末制导,尺寸和重量与鱼叉反舰导弹相当。标准导弹虽然是一种防空导弹,但也具备反舰能力,采用舰载雷达直接照射目标,由导弹上的无线电测向仪接收目标雷达反射信号的半主动制导方式,无法实施超视距攻击,有效射程不超过35公里。

世界首次双超反舰导弹作战,竟然发生在中国的台湾海峡里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国现役反舰导弹的射程都有了很大提高,例如美国AGM-84L(Block 2)鱼叉反舰导弹的射程高达278公里,中国改进型鹰击-83反舰导弹的射程也高达280公里。由于这些远程反舰导弹的射程全都超出视距,所以需要中继制导系统。在超视距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例如七八十公里,弹载惯性制导平台的漂移量可以满足自导段飞行的导航精度,那么就可由其他平台在前方指示目标,通过数据链传回本舰再装订导弹,然后发射导弹。当导弹射程达到一百多公里时,就需要数据链中继制导,通过数据链在导弹飞行途中修正航路,使导弹准确地抵达目标区域。

  尽管先进涡喷发动机和数据链中继制导技术,可以使高亚音速反舰导弹实现数百公里的超视距攻击,但是目前为止所有反舰导弹作战,还是在30公里以内的视距内进行的,除了台湾那枚飞行了74公里,摧毁了一艘渔船的雄三超音速反舰弹。(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