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新战轰将用隐身设计 发动机并非最大难题

2016年09月02日 16:17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如果研究一下,我军装备情况,那么不难发现,要成为军事强国所必备的各类装备已基本齐备,之所以称为基本,因为缺这样东西:战略轰炸机。谁都知道战略轰炸机作为“三位一体”核体系的一环,为大国空中力量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地位非常重要,战略核轰炸机为中国必要的装备之一。

  中国也拥有战略轰炸机部队,但是所装备的只有轰6,虽说连续接受改进,性能已有很大提高,也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可是却不适应未来的要求。也许有人说,中国在战略轰炸机方面,相差美俄50年,实际只有20年,因为中国已经启动了国产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工作,这一点已得到多方证明,既便以最保守的预期,从研发到试飞,再到装备部队,至多需要20年,或者说,我们至多只有需要20年时间,至可以追赶上美俄的水平。其实,按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速度,也许这个过程仅需要十年即可。

  许多年以前,中国即对战略轰炸机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曾试图引进1架图160轰炸机,以便进行对比研究,可惜没引进成功,成了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未来国产战略轰炸机将不会用采用图160的方案,因为已进入隐身时代,那么后掠翼方案没有吸引力了。

  目前最新型的战略轰炸机为美国B-2轰炸机,采用飞翼构型,又称全翼机,没有垂尾与尾翼并且机身的主要部分隐藏在厚厚的机翼内,完全满足隐身和大载弹量的需求。不过,因没有垂尾与尾翼,飞行控制相当麻烦,B-2就曾发生过起飞时机载电脑给出错误控制数据而导致B-2轰炸机急剧拉起然后失速坠毁的事故。

  从目前展示的几个国产方案看,不会采用单纯的飞翼方案,至少要保留垂尾,这样才能方便于控制,可以为有点传统色彩的飞翼构型。也就是说,中国不会按B2的样子,弄一个中国的B2出来,但是各种方案依然吸引了飞翼方案的特点,让机身与机翼尽可能融合,并保留垂尾,多数保留尾翼,甚至在一个展示方案中看到了鸭翼。已流出的上方案都采用了鳃式背部进气道,即将进气道移到了机身背部中轴线两侧,这样不仅利手红外信号遮蔽效果,也降低机腹雷达反射面,对雷达隐身效果也不错。战略轰炸机通常为高空飞行,从地面发射的雷达波往往从下方与前方照射机体,飞机的正方面受到一定的掩护。

  至于人们关注的发动机问题,反而相当容易解决,战略轰炸机不是战斗机,不会以推力越大越好,相反更注重于可靠性等指标,毕竟考虑长时间与长距离飞行,既然为战略轰炸机,那么至少为双发设计,通常为四发设计。不可能为了战略轰炸机单独开发一个全新的发动机型号,一是,时间与成本上根本不许可,研发至少在20年,我们等不起,二是,以现有的发动机为基础,研发改进型号即可满足要求。为运20开发的WS20发动机,再进一步改进一下,即可用于战略轰炸机。

  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流出,证明中国早已开始方案的论证,战略轰炸机项目立项的消息则证明了一件事,中国已经基本确定了设计方案,开始方案细化阶段,也许已进入设计阶段。因为按中国的习惯,项目正式立项时,设计即应定型,开始进入细节设计,而且速度很快,因为前期的预研工作是相当扎实的。如果进展顺利,应该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开始制造首架原型机的可能性非常大。

  经过多年积累之后,中国已拥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研发战略轰炸机已经从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行,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让我们期待吧!(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