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重型直升机与中国海军新型两栖攻击舰展望

2016年08月14日 17:14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传说中的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模型传说中的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模型

  军事专家透露中国海军新型两栖攻击舰已经上马,该舰列装之后,将会和现有的船坞登陆舰组成两栖作战编队,与美国黄蜂级/安东尼奥级组合相当,大大提高中国海军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海军在这2006就开工建造了071型船坞登陆舰,目前已经4艘列装,因此外界一直推测中国海军很快就会开工建造两栖攻击舰,实际上中国相关单位也在多个国际展会上展出两栖攻击舰模型,竞争多个国家的两栖攻击舰项目,显现中国已经具备了设计、建造两栖攻击舰的能力,不过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一直没有列入建造计划,一直到底016年才可能开工。

  

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将会与071船坞登陆舰配合作战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将会与071船坞登陆舰配合作战

  中国两栖攻击舰建造满后于船坞攻击舰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等待舰载机,两栖攻击舰具备全通甲板、大尺寸机库以及升降机,这样就会涉及到舰载机在甲板及机库之间的布列及调运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相应的参考机型,换句话说两栖攻击舰实际上围绕着舰载机来设计的,考虑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都不会研制类似于F-35B这样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V-22这样的倾转旋翼机,所以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的参考机型应该是直升机,由此可以推测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等待的应该是新一代直升机,如直-20中型直升机和中俄联合研制的重型直升机。

  按照国内外海军的观点,两栖登陆作战获得胜利一个重要性的因素就是能够给登陆部队迅速提供重型武器、大量物资,以便提高登陆部队抗击对方反击的能力,尤其是在抢滩的初期,巩固滩头阵地尤其重要,隆美尔就曾经说过“D日一个装甲师胜过D3日三个装甲师”。反过来说,如果能够在登陆当天送上滩头一辆坦克或者三门火炮显然要胜过登陆第三天送来三辆坦克或者三门火炮。

  我们传统平底登陆舰艇速度低,容易受到攻击,并且受到海岸地理条件影响较大,一般认为全球海岸线之中只有不到20%部分能让这些舰艇抢滩,因此对方非常容易推测出我方的登陆地点,重点设防,而采用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那么就可以摆脱地理地形的障碍,对滩头部队进行补给,从而大大提高滩头部队的作战能力,也可以避免与对方重兵集团硬碰硬,由于我方可以选择的突防地点增多,对方不得不分散兵力进行防守,造成其防守能力下降。

  

它应该在等待中俄联合研制的重型直升机它应该在等待中俄联合研制的重型直升机

  重型直升机在支持两栖部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以海湾战争为例子,美国陆军航空兵出动CH-47重型直升机将两个步兵营、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105毫米榴弹炮空运到伊拉克军队后方,建立前进基地,切断其前后联系,而在马岛战争之中,英军也利用CH-47等直升机空运地面部队,采用蛙跳战术,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对于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也需要增加重型直升机,以提高垂直突击和物资、装备的投送能力,不过国内相关单位研制重型直升机方面能力尚不足,因此选择了与俄罗斯合作,从相关报道来看,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技术状态冻结较迟,这样相关参数确定下来时间表也比较晚,相应的就也影响了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的设计与建造。

  一般认为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载荷为10-15吨,这个数字大约是现有米-17、直-8直升机的3倍左右,也就是说运送单位规模的物资,只需要三分之一的直升机就行,或者同样条件下运送更多的物资,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两栖作战的兵力和物资、装备的投送能力,需要指出的是重型直升机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投送更多的物资还在于它能够空(吊)运更重的装备,举一个例子,中国已经研制了155毫米轻型榴弹炮,它的战斗全重大约在4吨左右,米-17、直-8吊运这种火炮能力勉强,而重型直升机不但可以吊运,还可以吊运一定的数量弹药、炮兵班,可以迅速上岸形成作战能力,同时它还可以空运轻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上岸,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登陆部队的作战能力,这些显然是中型直升机无法完成的。

  因此可以中国海军两栖攻击舰未来的舰载直升机可能会由直-20通用直升机、直-10改武装直升机、重型直升机组成,直-20负责兵员的运输,直-10改武装直升机负责提供火力支援、护航,重型直升机提供大规模和重装兵力和装备投送支持,从而有效提高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文:小飞猪(作者署名:空军世界)

  作者:头条号 / 空军世界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