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韩购杀手锏死扛中国火箭炮 但面对新款真没招

2016年07月29日 11:0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美国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即“萨德”系统,部署到韩国基本上已经是9成的把握了,抛开韩国国内众多声音以外,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下韩国军方的部署动态呢?虽然根据韩国方面的说法,“萨德”的部署是针对附近的弹道导弹,但是要拦截射程在300公里以内的短程地对地导弹或者其他弹道武器,显然“萨德”爱莫能助,甚至连探测发现都未必能保证,怎么办?韩国现在组合出了自己的区域导弹防御系统,除了把自己的“爱国者-2”型导弹的升级为“爱国者PAC-3”型地对空导弹,另外就是加速采购来自以色列“铁穹”火箭拦截系统,做出了一副购买新式武器死扛到底的状态。

  其实对于韩国来说,”铁穹“拦截系统更为适合,能够拦截射程在5到70千米的火箭弹,甚至还有升级可以拦截150千米火箭弹版本。所使的EL/M-2084雷达具相当出众的探测能力,甚至可以探测到距离100千米的火炮弹丸,或者350千米的飞机和导弹;铁穹的战场武器控制中心可以至少防御150平方公里的面积,还自带控制毁伤评估系统,一旦评估目标不具备杀伤力就会放过目标,要是发觉目标具备摧毁能力,就可以发射“塔米尔”拦截导弹,摧毁来袭目标。整套系统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完全可以在20秒内自动反应判断发射或者不发射拦截。还有一点是“铁穹“一套配6枚拦截装置,每个装置有20枚”塔米尔“拦截导弹,采用动能摧毁模式,确保精确杀伤。如此高效的装备,对于韩国来说是最为适合的武器,无论是炮战、火箭弹战、还是地对地导弹战都可以使用,单发拦截效率要超过70%,双发95%!可以说,在面对60个目标以下的打击密度时,“铁穹”基本能保持0失误。

  所以,虽然韩国可能表面上要面对诸多反制手段,其实当“萨德”外加“铁穹”部署到位后,韩国则会拥有亚洲超一流水平的反导拦截系统,从迫击炮到大口径火箭炮,地对地”飞毛腿“导弹到远程洲际弹道导弹都可以在韩国的拦截范围内,这个密度日本也得服,日本全国要部署爱国者-3或者”萨德“要面临诸多限制,不可能像韩国这样轻松。在”萨德“入韩后,韩国的”爱国者-2“”爱国者-3“可全部交给”萨德“接管指挥,近程威胁交给”铁穹“,韩国还有自行研发的基于俄罗斯S-350中近程防空导弹的M-SAM导弹系统,这样韩国上空还真就形成了一层看不见的密不透风的大网,韩国倒是真觉得自己从此高枕无忧。当然,韩国民众也这么认为,所以韩国汉城及首都圈地区都在抗议为什么不让“萨德”覆盖头顶,而不是为什么要部署“萨德”,这个是很多人忽略的部分。可以开句玩笑说,韩国集齐了全部能买到的最强最新的防空杀手锏装备,这是打算召唤钢雨来试试?

  不过韩国人似乎真的忘记了中国是如何把远程火箭弹玩的炉火纯青的,尤其是300毫米以上远程火箭炮,不要说子母弹、末敏弹,杀伤榴弹这类会分身的家伙,就是普通的远程火箭弹应开始针对如此密集的拦截密度进行了升级。从2015年开始,新闻中就曾多次说过,中国正在对03式火箭炮进行制导化升级。在上周,中国更是派出了一个远火分队进行了一轮100公里齐射,直接命中30米圈内靶标,这已经足够应付一般强度的打击,“萨德”的雷达是跑不掉的。而且中国一个远火营是12辆发射车,一轮整装齐射就是144枚火箭弹发射,全按照末敏弹来计算,100公里射程每个上面是3发末敏弹,这样能够打击432个理论目标。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铁穹”的拦截范围,“爱国者-2”“爱国者-3”就更指望不上了,此时的”萨德“已经完全没招了。当然这需要远火分队前出到距离目标100公里左右的阵地上,那么有没有不用前出100公里就能摧毁“萨德”的武器呢?有,还拦不住,就是M20地对地导弹,可以集成到远程火箭发射车上的新型地对地导弹,可以称之为“萨德”杀手。

  M20的发射弹道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曲射弹道,其弹道非常特殊,先以弹道轨道发射并再入大气层,随后利用矢量推力控制系统拉平,变成滑翔结构飞出大气层,再返回大气层内,进行末端非正常的偏质弹芯攻击模式,看起来就是“螺旋“着砸下去。这样弹道模式就是经典的“钱学森”弹道,在这种弹道下“萨德”就算组织拦截,难度也极大。而且同步发射的还可能有“东风-11”“东风-15”“东风-16”多种导弹,火箭弹+导弹,这样轮番猛砸下,“萨德”还真没招。当然要到了这个时候,美军是否会真的出手帮助韩国还真另说,因为一旦打到这种密度,也就意味着一场绝对大战的打响。(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