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俄专家佐证中国DF41导弹并非乌克兰送的大礼

2016年07月28日 12:38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最近,在中国网络上出现一则子虚乌有的消息,称乌克兰送了中国一份大礼,让中国不再害怕“萨德”反导系统。这一充满想象和猜测的文章谈到的是洲际导弹生产技术、苏联RS-36M2(SS-18)“撒旦”系列导弹和中国的东风-41,并武断的认为东风-41就是源于乌克兰私下向中国转让的SS-18技术。为此,了解这两种导弹的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在7月25日为“俄罗斯卫星网”撰写的评论文章中称,这种观点是真实与虚构的奇异结合。根本不能说东风-41是完全模仿了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制造的某种导弹,且SS-18“撒旦”导弹的发射重量达211吨,属大型液体燃料导弹,只适合部署在地下发射井。由此得知,东风-41作为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其他姑且不谈,是具有机动版本的—铁路机动型和公路机动型,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共同点,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它们“类似”。

  俄罗斯军事专家的上述分析,等于是给国内一些胡诌八扯的伪军迷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他们对中国国产武器的不自信以及对外国武器的崇拜遭到了来自源头的批判。实际上,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士都知道,SS-18的确是前苏联最厉害的洲际弹道导弹,由于其中的Ⅳ型能够携带10枚5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打击美国全境,并且具有350米以内的打击精度,因此被西方国家命名为“撒旦”,当然也有翻译为“恶魔”,而前苏联自己的称呼为“部队长官”。该导弹先后有Ⅰ、Ⅱ、Ⅲ、Ⅳ、Ⅴ、Ⅵ等六个型号问世,而其中射程最远的SS-18Ⅵ型为单个大当量核弹头,威力甚至达到2000万TNT当量,打击精度为圆公算偏差220米,其射程提高到了令美国恐怖的16000公里,成为悬在美国头上真正的利剑,难怪美欧将其称为“撒旦”。

  由于是属于前苏联第四代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因此,在体积上,SS-18“撒旦”导弹的也是巨大的,其长度为32.6~36.3米,直径为3米,总发射质量为209.6~211.1吨。如此庞大的一个巨型物体,是很难用作陆基机动或者铁路机动部署的,因此,这种导弹实际上只能用于地井固定发射。而且,有些人说中国正在想方设法从乌克兰特殊渠道引进SS-18“撒旦”导弹的技术,以便生产“中国版SS-18”。实际上这只是某些人士的肆意揣测,因为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由于体积巨大不利于机动部署,再加上燃料储存时间的限制以及发射准备时间是固体燃料导弹的数十倍,实际上正在被各导弹大国所抛弃。目前,唯有俄罗斯因为继承了前苏联的液体燃料贮存技术,可以使燃料在但体内储存10年时间,因此还保留有部分液体燃料导弹,或部分液体-固体燃料导弹相结合的导弹。

  同时在中国,因为自身的弹道导弹在数量和核弹头携载能力上还与先进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东风-31A/B和东风-41达到一定服役规模前,还不得不暂时利用一些液体燃料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来支撑局面。这就是不久前在“9.3”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式上正式亮相的东风-5B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该弹因为加装了分导式多弹头载具(MIRV),而具有携带最多10枚核弹头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射程足够远,可达到14000公里左右,因此,是中国火箭军中在装备数量和打击威力上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也许还有不到10年的服役时间。

  尽管如此,东风-5B的在役,也是中国装备液体燃料洲际导弹的最后一个音符,因为实际上早在3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转型走上装备固体燃料战略导弹的发展之路。从东风-11、东风-15、东风-16、东风-21、东风-26、东风-31到如今的东风-41,由单级短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到二级中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再到三级或四级远程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凭借自己的实力打破外国封锁,实现了固体燃料弹道的系列化,并由此形成了先进的固体燃料生产装备技术。如今最先进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其弹长为16.5米,直径为2.2米,总发射重量在60吨左右,因此即可实现公路机动也可实现铁路机动,也还存在地井发射型号。

  把某些人士对比的东风-41和SS-18导弹放在一起,就可发现它们的几大不同点:一是两者的燃料不同,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二是两者的体积不同,一个直径为3.0米,一个为2.2米,而且在长度上SS-18导弹比东风-41长一倍,两者悬殊很大;三是东风-41首先是公路机动部署,其次才是铁路和地井部署,而SS-18导弹几乎就是地井专用型号;四是在发射总体质量上,SS-18导弹是东风-41的三倍半,如此重量体积的巨型导弹的生存能力肯定要相对弱一些。

  很明显,SS-18导弹和东风-41导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另一种说法也纯属牵强附会:东风-41借用了SS-24“手术刀”导弹的技术。当然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有人之所以硬把这两者凑在一起,盖因为它们均具有铁路机动型号的缘故,但同属铁路机动型号就有继承关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请看SS-24导弹的数据,其导弹长为21米,直径2.35米,射程10000公里,可配备8~10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弹头的爆炸威力约为10万吨TNT当量,导弹采用惯导+星光修正的制导方式,打击精度为200米;而相对应的与上面的关于东风-41的数据对照,可以发现东风-41的数据更精干,因为前苏联时期研制的SS-18导弹根本与中国现在研制的导弹无法相比,后者要逊色许多。比如,东风-41采用中国最先进的N-15B高能推进剂和先进的复合材料弹体技术,因此导弹总重仅为SS-18发射重量105吨的一半稍多点,致使后者的铁路机动型常常损坏铁轨,也没有公路机动型号;同时,该导弹射程仅10000多公里,与中国的东风-41差距很大。因此,有些人硬把两种毫不相关的导弹联想到一起,实际上是在贬低中国的军工发展,是对国外技术的盲目推崇。

  但公允来说,虽然中国在独联体阶段的确曾从前苏联国家得到或者购买了很多导弹技术,可就东风-41导弹来看,则完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威力洲际弹道导弹。如果说中国曾借鉴来自乌克兰的导弹技术,这一点可能无法否认,但要说直接引进其技术,甚至说什么乌克兰送中国一份大礼之类的胡话,则就有些对不起中国广大的航天一线技术员工,更对不起那些为东风-41的成功而辛勤耕耘的科研人员了。(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