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或打造更新式武器应对萨德威胁

2016年07月12日 14:07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美国“萨德”(THAAD)末端反导拦截系统部署韩国已经板上钉钉,这样的情况除了让人异常愤慨以外,更让人思考现在必须要积极面对这种新式反导拦截方式。当然,在强大的短程火力饱和打击面前,韩国的THAAD在战时的生存概率能有多大?基本就是在10位数左右。不过,在平时将会对中国东部,俄罗斯东南部的导弹发射行动进行精细化的监控,搜集中俄发射的导弹参数并不断完善美国自己反导拦截系统。只要中俄发射弹道导弹,刚一发射就可以被部署在韩国的THAAD的X波段雷达牢牢锁定,起码到助推段分离入轨都可以被完全记录下来,如此来看美国人这次部署确实威胁极大,不过中国有没有办法进行反制?有!一方面发展中短程的弹道导弹,随时对THAAD部署地的目标进行打击;另外就是逼迫中国必须大力发展高超音速武器。

  高超音速武器是指速度持续在5马赫以上,工作范围基本在大气层以外或者大气层边缘区域,必要时再入大气层内对目标进行打击的飞行器。以前常说的“空天战机”其实严格来说,也是属于这个范畴内。但是目前我们普遍认定的高超音速武器都是以具备实战化,高速投射常规或者核弹头的装置的飞行装置,特别说明高超音速飞行器只是算高超音速武器的入门阶段产品,只是个平台但是不具备实战化部署能力。至于判断是否具备武器化部署能力,就要看实验的成功率。目前美国的处于6发4完全失败的阶段,俄罗斯目前大约是4发2中的阶段,只有中国现在是7发6次成功,剩下1次如果套用美方说法是部分成功,这个成功率用来进行武器化部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已经具备飞出大气层,再入后对目标发动精确打击的能力,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这样的能力。这也是美国抓紧部署反导网络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不能及早发现高超音速武器升空,后段再拦截就更难了。美国人认为这是个现实威胁,所以对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高超音速武器的迅猛发展如临大敌。

  虽然很多朋友都主张大力发展高超音速武器,不过很多技术关口是绕不过去的。例如:高超音速武器是需要大量成熟的火箭发展资源的,并且当你发射高超音速武器时,现在很多都使用的是弹道导弹推进段进行发射。例如中国使用的就是“东风-21”的推进端来发射自己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弹头。这会触发天基反导红外系统的警报系统,进而可能会引发大国的核误判。这样的情况在以前的美俄之间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也是现在周边最担心的,中国发射上去的究竟是核弹头还是常规弹头。这还是只是一个风险,另外的就是研发难度巨大。

  要研发高超音速武器,需要在航天领域有颇深的造诣:因为需要克服几个难题,高超音速飞行器很多使用的都是冲压发动机或者脉冲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不是在寻常速度条件下就能启动的,例如冲压发动机一般都要达到飞行速度1到2个马赫才可以。所以美国人使用大型轰炸机携带火箭发动机作为助推发射,这就是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中国同类的也有,不过由于中国得天独厚的火箭军优势,所以利用成熟的“东风-21“或者”东风-26“平台发射更具实战意义的高超音速武器,所以中国选择了弹道导弹这个平台。 因此,俄、日、法等国的高超音速实验平台也基本都是这样的。印度虽然也想如此发展,但是苦于印度的”大地”“烈火”一直不稳定,打出去经常会发生著名的“布朗运动”,所以还是干脆用核弹头吧,只要不落到印度本土就可以……

  虽然说法上有点调侃,这也是说明了研发高超音速的2个难点。还有许多问题不容忽视,高温耐热材料需要过关,要不然速度太快,吹化了-这个在高速风洞中经常有;基础理论研究设备得充裕,起码有个5到10马赫的跨音速风洞-光这一项诸多国家都不符合;在5马赫以上,遥测和控制系统都非常复杂,还要求它能准确命中目标:这个难度类比为开车在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还要看清并摘取周围郁郁葱葱大树上的一片枯黄的树叶,这个难度大家可以想象下难度是多高。

  高超音速武器被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称为“领先全球现有所有武器至少十年”的武器装备,所以该实验室也正在抓紧在2020年前确保美国空军也能获得射程达数千公里,速度达5马赫的高超音速武器。不过根据美国空军的历次实验记录来看,这个2020年是否能达成目标还是相当大的难度的。这个就是得说中国的高超音速这款宝贝装备,已经进入实战化部署阶段,取得了暂时性的领先,k不过不能骄傲自满。至于有了高超音速就不发展航母的言论,那只是一种欠考量或者没有深入思考的说法,在目前这种面临各种围堵的时刻,任何一把矛都必须要磨得更锋利才能有效洞穿敌人的拦住,而航母和高超音速武器,就是我们手中最新的矛。(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