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重要数据差点被偷走 某国小动作令人不齿

2016年07月09日 11:40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自古以来,地理信息就被各国视为“国之重器”,不可予人。绘制敌方地图是准备战争的“必修课”,奉送自己地图则是割让城池的“见面礼”。

  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常有外国人非法测绘的消息,每每在网络上引起争论。不少人认为,卫星技术这么发达,谁还用去现场测绘啊,你拦着有什么用? 现在卫星技术已获得大规模应用,普通人都能通过谷歌地球即可获得分辨率相当高的卫星照片,那么像新闻中这种人工的地面测绘、观测是否还有重大价值?这种看似落伍的人工测绘,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是否构成了重大威胁?

  现在几大航天大国的侦察卫星的影像分辨率、GPS的定位精度已经可以达到亚米级的水平的确可以做到了对目标大部分细节的基本研判。各类卫星都为传统的测绘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但这些即便是达到军密级别的零点几米的定位精度、分辨精度,也都是“相对精度”。借于此,是可用来确定两个(或多个)座建筑物、目标之间的相互位置。但若通过远程武器对这其中某一座建筑进行精确打击,所需要的并非这种“相对精度”,而是这座目标建筑在在坐标体系中的具体位置,也就是“绝对精度”。

  美国的KH-12“锁眼”侦察卫星推测模型,推测分辨率为0.1米,每颗造价高达15亿美元,最后一次发射时在2005年。

  目标的“绝对精度”的获得采集,往往是通过已经知道的某一位置信息来计算获得。这个已经知道的某一位置,就是通常各国在测绘中构建的基准点和坐标体系。由于各国测绘中所构建的基准点和坐标体系是各异不同的,所以即便是我国的GPS测绘基准点在些地方也是能公开看得到的,但对于这些信息国外还是无法为其所用,还是不能轻松计算出我国境内“感兴趣”的某一目标的精确位置“绝对精度”,还是需要利用设备实地勘测测量,需要对GPS数据进行校对验证。如果没有通过地面辅助手段来进行定位校准,就会由于卫星自身的轨道原因对图片的地物定位产生较大的误差。

  简单而言,即便是当下的卫星航天技术水平,通过侦察卫星、GPS定位也是尚不足以测绘出目标的精确数据、详细信息,对于重点目标还是需要派出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和比对验证。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情报搜集手段之一。就像日本人闯入的宝鸡、秦岭腹地就是“盛传”的中国重要核心涉密军事目标区域。

非法测绘的日本人

  再看卫星侦察,无论其分辨率多高都是无法提供目标的精确高程。目标的海拔到底多高,从卫星照片上根本无法精确定位。那么在军事打击中所会遇到的问题,以巡航导弹为例来看,就会影响巡航导弹突防中飞行高度的设定,飞行高度过高就是会容易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飞得太低就会有途中坠毁的风险。特别是在多山山区,目标的高程信息尤为关键,关系到导弹的命中精度,毕竟精确弹药打在山顶,或山底还是山腰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非法份子在当地测量几个控制点,就可以转换成敌国导弹系统的坐标,然后就可以直接打击了。因为在军事应用上,卫星影像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通过地面实地测量校正才能加以弥补。反之,有了精确的实地测绘地理数据,就能够用于军事活动的线路规划,导航,定点打击等活动,那就意味着这些目标可以随时被导弹等远程打击武器锁定,战时就会遭到异常精确的打击,危害可想而知。

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的标志徽章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军作战指挥使用的主要是纸质地图,通过电话线传真地图和图像资料,每天还需要派飞机向航空母舰传送有关数据,战场地理空间信息的时效性大打折扣。转而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伊拉克战争中,实现了除了少部分用特殊材料印刷的地图外,几乎所有战场上的准确而详实的地理空间信息均以数字格式通过分布式网络,实时或近实时传送给作战部队。美军军事测绘部门的测绘保障为美军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奠定了基础,为美国当局制定伊拉克作战方案和战场形势分析提供了充足的客观依据;为战区指挥官、联合部队司令部和作战部队对复杂的沙漠地形信息的需求提供了实时而有效的情报保障;为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和地面武器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地图。军事测绘保障贯穿着战争的准备、进程及扫尾阶段。美国的媒体因此赞誉到:“军事测绘部门拨开了战争的迷雾。”

  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人员,他们与旅游者不同,他们对风景不关心,拿着类似指南针的坐标定位设备或地形图,像在找寻某件物品。他们往往利用GPS接收机采集具有明显特征的房屋角、独立大石、独立大树等的坐标,再将前进路径或采集的信息在地形图上标注。在军事管理区,发电站等敏感地区附近生活的群众,如果发现陌生人员有采集坐标的举动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或部队举报。维护国家的安全做到人人有责!(作者署名:鼎盛军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