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曾用阴招致中国大飞机下马 建好生产线白费

2016年07月07日 10:5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2016年7月4至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组织召开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暨转入详细设计阶段会议。

  在今天最让人振奋的消息,莫过于中国的大型运输机运-20进入中国空军服役;不过还有一个消息并不算引人注意但是也同样重要,那就是中国为自己的大型商业客机研发的发动机完成概念设计阶段,开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个消息意义其实更为重大,标志着中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货机使用的商业发动机国产化迈向了第一步。虽然不是生产出成品,但是这是中国在商业大飞机发动机领域的实质一步。当然事情的发展永远都会是这样,当你有的时候,别人一定都会主动上门。这不加拿大的普惠、英国的罗。罗都伸出了橄榄枝,俄罗斯更是主动上门要求和中国联合研制大型客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个情况让人不禁又想起来在当年中国自行研制运-10的情景。

  当年运-10下马的教训告诉我们:首先自己刚开始造的肯定会有问题,运-10设计上的思路不是按照商业用机来设计,而是完全按照一架军用任务设计出来的大飞机。所以运-10最初研制出来的时候立项就是偏的,不过也正常,那个时候民用机想立项,难度势必登天之势,所以可以理解,军用兼民用。随后运-10在设计上许多经验都是来自于“看和学”,而不是自主需求研发,自然在设计时走了很多弯路,这也为后来运-10的下马埋下了伏笔。第三就是不得不提的美国因素,运-10是有问题,但是美国人知道中国有了第一步,再爬第二步容易多了。所以必须要在你第一步没起稳的时候就打断腿。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麦道合作案”,这个基本人尽皆知。这个手段之卑鄙阴险确实透露着典型的美式胡萝卜和大棒风格,而当时最有希望保留运-10项目的其实是改为完全军用项目,不过当时国防预算上有限制,确实非常可惜。所以中国现在坚持走自己的大飞机之路,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当年的经验后,下了大决心后才开始的。

  平心而论,运-10的设计上体现的只是大约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不过不要紧,培养了一批中国自主的大飞行器设计人员和大量的配套生产线,尽管是手工线不利于商业化量产,但是对军用机来说是完全够用的。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但是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这个才是最致命的。大量从事大飞机初步设计理念的年轻人转而去了其他方向,花费大力气建立起来的配套生产线-尽管是手工生产线,也白费了。

  所以,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一定要追赶世界前列,或者完成什么世界第一。而是踏踏实实的把这些相关产业链条铺设完整。毕竟民用飞机设计出来,首先是要赚钱;油耗高、安全性低自然不会有人买,民机没人卖就等于被市场否定。运-10的时候其实被拿下的理由,有一条就是市场的“否定”不过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个市场的“否定”是个相当片面的观点,那是碍于那个时候的事情。现在已经无从评说,抓紧现在的机会去完成今后的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大飞机产业的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

  尽管俄罗斯负责军工产业的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已经以拍胸脯,甚至不惜直接写入合同的形式,向中国保证联合研制推力达35吨大型客机用涡扇发动机。不过在联想到普京那句著名的“任何俄罗斯战略装备都不会出口的”名言,可以说此番合作是基于中俄现有关系的一次特殊批准的战略决策,不过已经来的太晚了。当时运-10下马不是也是基于当年中美关系决定吗?关键问题就是在这,真正的决策不能因为外部环境的转变而放弃主攻方向,这就是中国真正学到的东西。正如中国在“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上提到的这点: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最终一定要坚定信心!(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