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发现我两颗卫星差点撞上 照片公布令人振奋

2016年07月03日 10:34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现在任何一场战争都离不开卫星,但是我们都知道卫星是有寿命限制的,很多卫星可能退役时星载的装备还是仍旧可用的,但是必须要被迫退役,这是为什么呢?很大部分因素都是因为这些卫星耗尽燃料了,尤其是军用卫星的设计寿命都相当的长,很多甚至可以服役5到15年,但有时可能要进行变轨侦查或者是躲避敌方可能的干扰甚至是直接摧毁,使得卫星过早的耗尽宝贵的燃料,只能被迫废弃或者干脆再入大气层烧毁。那么有没有办法延长卫星的寿命呢?确实有办法,中国在“长征-7号”火箭上就搭在了这样一种能够给卫星延寿的新装备-太空加油站“天源一号”。此项技术现在只有美国才成功实验过,而中国此次成功测试这个设备也获得了美方消息佐证,说明中国成功掌握这个全球唯二的技术。

  根据来自于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消息称,搭载在“长征-7号”运载火箭上的“天源一号”卫星在轨加注燃料实验,已经完成了微重力条件下的抓牢、套接、加注流体和高精度的推进剂测量,随后分离等9项实验,地面飞控中心证实这次实验取得了成功。几乎同时,有美国方面天文爱好者公布了拍摄到的疑似中国“天源一号”进行空中加油实验的照片,他还调侃到难道中国两颗卫星“撞上了”?虽然只是疑似照片,仍然能够看到两个光点接近的场景,这已经够让人振奋的了。本来能够公布出来的画面少之又少,现在有第三方佐证来证实实验进行,也是另一种肯定,说明中国这项技术已经进入实用化测试阶段了。

  给卫星加油到底有多难?抛开复杂的空间运动过程,大家想象下飞机空中加油。空中最难的加油就是软管加油,为了能够让飞机把加油管插入到加油锥套中,飞行员需要不断调整相对位置和速度,才能完成相应动作。而在太空中,两颗卫星的速度至少要达到每秒7.9公里以上!这样的速度假如撞上,势必回导致诸多问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就算不撞上,这是两颗卫星而不是空间站那么大的目标。在茫茫太空中找到一个小卫星还要准确贴上去,然后抓住它把加油管插进去,这个难度确实太高了。也难怪全球到现在只有美国做成功过类似的实验。而且美国人是分两部走的,首先是利用航天飞机,派航天员去抓卫星进行加油实验;航天飞机没有了,才开始自动化加注实验。因此现在来看,只有中国跳过了中间那步,直接进入自动化加注时代,使得这项实验的含金量又提升了一步。要知道如果能够给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加注60公斤燃料,这颗卫星未来可能会延长寿命12个月,这中间能够创造近1亿美元的额外收益。如果给中国自己的侦察卫星进行燃料补充,不仅仅可以延长在轨时间,还可以在遭遇到敌人反卫星武器威胁的时候,进行多次变轨而不用担心燃料消耗光的难题了,这无疑使得中国卫星的战斗力陡增数倍不止。

  而且给卫星不仅仅要加油,甚至还有加气设备,这是因为有些卫星使用的压缩气体来调节自身姿态。这样来看,既能加油又能加气,还是在微重力的太空中完成,这个“天源一号”能够完成相关验证实属不易。而且承担“天源一号”研制任务的是一群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的团队,这是中国航天未来的“梦之队”!不过更吸引笔者的是在这次实验中,还有一个不怎么被关注的特殊项目,就是“天源一号”使用的特殊装卸机械臂,是一把“瑞士军刀一般”的百变机械手,不仅仅能够完成抓取工作,还可以自主更换工具。研究人员举个例子是能够从“螺丝刀”模式短时间内切换成“剪刀”模式。

新闻节目中展示的“天源一号”的机械臂进行空中加油和抓取实验的画面

  这意味着,“天源一号”不仅仅可以给己方的卫星进行燃料加注,还可以对敌方卫星展开破坏行动。从剪断太阳能帆板到对敌方卫星进行彻底破坏,而且“天源一号”上面还有小功率激光器,也可以对敌方卫星造成彻底的破坏。这样来看,中国此次“长征-7号“发射任务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实验飞行而是一次全面的太空战验证飞行:从”上面级“的多次小卫星的投射,再到中国新一代的载人航天飞船等比例模型采用”钱学森弹道“再入大气层,还有”天源一号“进行的多种太空卫星实验。。。。。。总体来说这是一次中国未来太空战的全面技术验证飞行,现在能够发动太空战的基本就是美、中、俄三国,谁能率先多实验谁就能在未来太空战场上取得先机。(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