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对乌军事技术依赖减弱 一导弹已实现自产

2016年06月28日 18:30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图为乌克兰的安-124战略运输机,据称这款飞机很想在中国设立生产线图为乌克兰的安-124战略运输机,据称这款飞机很想在中国设立生产线

  乌克兰整个军事工业界,与俄罗斯军工体关系非常密切,俄罗斯本身是乌克兰军事工业“出口”的第一大伙伴,乌克兰多数的军用系统技术还依赖俄罗斯的帮助。因此,目前的状态就是乌克兰对华军事合作,受俄罗斯的影响极大,特别是武器的子系统方面。而关于中国向秘鲁出口MBT 2000主战坦克受阻的例子就是典型,表面上的原因是乌克兰受到了美国压力,没敢向向中国提供6TD2型柴油机,但是俄罗斯的媒体多次公开报道,其背后事实上俄罗斯的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秘鲁一直俄罗斯传统市场,俄不希望中国进入。俄罗斯的因素也导致乌克兰迟迟没有与华达到军事同盟关系。

  中国、乌克兰军事合作的潜力可能并不巨大,基本原因是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即使在苏联时代,主要是辅助性的,随着乌克兰媒体发布涉及有关帮助中国联合研制第五代大型涡扇航空发动机、安-124战略运输机等。而乌克兰如果有这样的能力,为何不帮助中国改良问题重重的WS10A(太行)发动机?乌克兰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人员,从未介入过太行发动机的研制与改良。

  乌克兰从未有过研制战斗机用大型涡扇发动机的经验。“再给乌克兰20年时间,也不可能拿出15000公斤加力推力的发动机”!俄罗斯Salyut发动机联合体航空专家如此强调。

  至于一系列的飞机维修合作,通过过去20年对苏-27战斗机的维修合作,中国早已基本上掌握了对苏-27、苏-30(乌克兰没有对这种战斗机实施维修的许可证)的整体基本维修技术,对乌克兰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少。早期相关的维修设备,尤其是大修设备也是从乌克兰购入的。从乌克兰的技术专家早已离开重要的发动机维修基地,中国自己完全自己可以修理。

  乌克兰炮射反装甲导弹的技术高度发达,先后开发出不同种类的125毫米炮射反坦克导弹,一直在向中国、巴基斯坦推销,这种推销活动已经进行了10年以上,为何没有成效?原因正如上述,乌克兰不希望实施技术转移,只是成品出售,对于中国而言,他希望自己摸索,实现自己的炮射反装甲导弹从105毫米向125毫米的体制的顺利转移、过渡。

  这里还存在巨大的技术整合问题,中国自己生产的99型、MBT 2000、96型主战坦克,并非直接使用乌克兰的火炮,表面上都是125毫米口径滑膛炮,与乌克兰主战坦克使用的火炮口径相同,但是要使用乌克兰生产的Combat型炮射反装甲导弹,在技术上是需要进行若干修改的,直接使用并非如此简单。

  最后一点,中国自己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对乌克兰武器的需求,不如90年代中期,典型的例子是R-27系列空对空导弹,这种导弹通过乌克兰数次大批出口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周边恶化的90年代末期、2000年中期。

  但是在歼-11B战机问世、改造歼11A、苏-27Sk战斗机完成之后,中国空军更多地使用俄式RVV-AE和国产的霹雳-12中程空对空导弹,但是只要大规模战争,中国就会对R-27R和R-27T空对空导弹的需求数量大幅度提升,而乌克兰方面也有能力,用武器誓死力保中国。据称中国已经从乌克兰买到R-27导弹的生产线了,中国尤其是对半主动雷达诱导的R27R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至于红外诱导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如果判断不错的话,中国迟早会生产、或者克隆出“中国版本的R27T”。(作者署名:突击)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