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假如1979年中苏战争爆发 苏军真能轻取东北?

2016年06月20日 12:41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314期]60后和70后那一代人,小时候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一旦苏修入侵,东北或者华北守不住。1979年初,中国对越南发动了自卫反击战,恨恨地教训了越南这个苏联在亚洲的打手和马前卒。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起后,中国北方的部队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与前苏联、蒙古接壤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均按照预先号令进入临战,四大军区的乙种步兵师补充人员装备扩编为战时甲种师,各野战军离开营区进入野战地域,先后动员了200多万部队,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对中国的突然袭击。

  那么,假如1979年中苏爆发战争,比较落后的中国军队靠什么来抵御苏联庞大坦克洪流的入侵。我们先从武器谈起。

  先看一段这样的描述:1980年,中苏战争爆发后第二年的六月十日,清晨,装备着进口西方武器的中国军队沿着从玉田(位于北京以东约一百公里)向东延伸的公路上投入了主力部队十个师,向苏军展开反击。在玉田正面同中国军队对峙的苏军第八十六摩托化步兵师的乌拉基米尔少将吓破了胆。因为没有想到中国会这么快地转入反击:“中国人是发疯了么,是不是想集体自杀呀?”。

  他命令全体官兵立即投入防御战,从距离2500米远的地方接连不断地发射着萨格式反坦克导弹。五个小时以后,这个师遭到中国三个坦克师的猛攻,几乎全军覆没。突破第一道防线后,苏军的防御就弱了。

  三天以后,中国军队的先头部队已到达滦河一线。从玉田到滦河的开阔地里,烧焦了的苏联T-72坦克、BMP步兵战车和BTR60装甲车呈现出一片凄惨的景象。这些基本上都是靠激光制导炮弹击中的。“这么多苏联坦克的残骸过去未曾见过。用激光制导炮弹把坦克消灭掉,我们中国坦克就不需要参战了”。行进在公路上的中国坦克兵,一面说着笑话,一面向东挺进。这种从容劲和欢乐的表情是很久以来没有过的。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314期]以上这段,并非笔者杜撰的内容。这是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和军事作家久留岛龙夫,在1979年出版的军事小说《明斯克号出击》里的内容,小说叙述苏联在1979年发动战争,入侵了中国,第三次世界大战随即爆发。中国军队一开始猝不及防,武器和装备都落后于苏军,在苏军坦克化洪流和先进战机的打击下,损失极大,被苏军攻打到华北地区,北京险些失手陷落。战争持续一年后,解放军在西方武器的支援下,打败了苏军的机械化部队。

  当时西方国家援助中国的一种很重要的武器就是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小说《明斯克号出击》出版的时候,这种炮弹还在美国进行靶场试验,尚未定型,更谈不上装备部队。但小说作者却把它当成了改变战争进程的超级武器。

  在80年代中期,美军大规模部署“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时,恰逢中国和西方国家处于蜜月时期,中国也被称为北约的“准成员国”。中美两国在军备和武器技术领域交流频繁,从战斗机、直升机到雷达、导弹技术,美国似乎没什么不可卖的,中国也似乎没什么不可以买的,以至于邓小平在接待美国国防部长时说过:“假如美国有勇气出售F-14截击机,那么中国就有勇气购买它”。此话登载在80年代初的《参考消息》上,一度引起苏联的情绪不稳定。

  出于对苏联大规模装甲力量的恐惧,80年代末期,中国军队曾派出代表团赴美国,细致的考察过“铜斑蛇”制导炮弹技术,并打算少量引进,但还未等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就被打断。但中国也因祸得福,于9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比“铜斑蛇”更加先进、性能更好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并于2000年国产化,成为我军地面炮兵精确打击的主力弹药。

  在1987年1月,美国国防部还发表的一份声明说,美国政府准备向中国出售价值6200万美元的四套跟踪火力反炮兵雷达和为炮兵侦察兵配套的无线电设备。这些设备能使中国军队从对方炮弹的轨道测出对方炮兵群的位置。中国还派出军事人员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塞尔要塞进行操作训练。这种现代化的雷达设备,印度就一直想要购买,但直到2009年才被美国政府批准采购,由此可见80年代中美两国在防务领域的深入程度。

  从1958年起,中国军方就很担心我们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那时候首都北京面临两个战略方向的威胁,一是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从渤海登陆天津塘沽,可以在一昼夜内直扑北京,沿途无险可守。二是张家口以南,再到八达岭,就这么几条防线,战略上没有纵深,也是一马平川,如驻西伯利亚和蒙古苏军坦克部队突破张家口山地防线,那么北京就会立即失守。1967年中央军委提出在华北平原堆筑满足300个步兵师使用的人造山,每座山造价高达5000万元。

  如果中苏爆发全面战争,解放军空军的轰-5和轰-6轰炸机会从海拉尔机场起飞,直接突击苏联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编组站和重兵集结地。为了弥补轰炸机突防性能不足的缺点,中国甚至为此研制了一种战术氢弹,绰号“西伯利亚单程快车”。1970年4月,中国空军和320厂开始执行代号119任务,该任务通过改装强-5强击机为核攻击机,携带核弹执行攻击苏联境内重要目标。强-5核攻击机可以从海拉尔机场起飞,突击后贝加尔的苏联战略薄弱地带、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编组站和重兵集结地。

  1970年8月,强5特种武器机首飞,随后完成6架强5特种机的改装并交付部队,1972年中国实施了一次强-5强击机地空上仰甩投氢弹的试验,这是我国首次投掷小型氢弹的实弹。

  当年的解放军是很有亮剑精神地,我军还在位于西伯利亚铁路至中国边境最近的大兴安岭山区,修建了布素里要塞,这是一座是可供方面军级别作战的大型后勤基地。具体是干啥用的,地球人一看谷歌地图就明白了。

  2014年1月,军委主席视察沈阳军区边防九团三角山边防一连,这个连驻守的阵地不远处就是神秘的布素里要塞区,苏联人过去曾称之为“嘎仙洞军事基地”。该基地占地25平方公里,1967年开始建设,曾经是亚洲北部最大的战争前进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地下油库和武器库,以及庞大的能直接开进火车列车的地下导弹库和武器弹药仓库群,可以保障方面军级别的战役军需。

  布素里要塞群属于进攻型后勤基地,这里距离苏联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咽喉地带——后贝加尔车站只有二百多公里。由此可见,解放军当年并不只是被动防御,一定是有战争开启以后,杀出国门,掐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布素里要塞区就是具体落实并实施的明显例证。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314期]后贝加尔的地区是漫长中俄边境,俄方最薄弱,最容易被突破的地区。如果中苏战争爆发,解放军一定会主动出击,突击后贝加尔的苏联战略薄弱地带。

  后贝加尔车站有多重要,我们看看俄军首次在远东部署第4++代新锐战机就知道了。2015年5月俄罗斯在外贝加尔边疆区组建了一支由最新一代战机苏-30SM战机组成的航空团。俄媒体称这是俄罗斯的第4++代战机首次编入俄空军作战部队,同时也是俄军4++先进战机首次部署远东。该航空团的驻地位于后贝加尔边境区南部,南接蒙古国,东侧与我国内蒙古接壤。

  让我们再看看苏联方面。尽管在七八十年代中国总是指责苏联在中苏蒙边境陈兵百万。但是实际上那时候苏联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武装力量并没有对华发动全面战争的能力。

  首先是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限制了苏军的战争力量。远东地区的补给命脉——贝阿铁路在1986年才修成双线,在这之前西伯利亚大铁路都是单线的,运力无法满足百万苏军的后勤需求。在1985年,苏联远东军区一共只有18个师,再加上西伯利亚和驻蒙古的几十个师,这些部队理论上应该有一百万员额,但实际上多是简编的很差的不满员师,战斗力远不能跟苏军的西方集团相比。

  苏军总参谋部和远东方向总司令戈沃罗夫大将当年都曾做过评估,苏军对沈阳军区做战略突击,需要二个方面军,另外还需要一个额外的方面军对北京军区做战略牵制,以一个方面军50万人计算,就是150万军队。要保障如此庞大的军队作战,除非有中国现在的铁路运营规模,要不然就靠西伯利亚和贝阿铁路那点运力,猴年马月才能完成部署。

  图片:戈沃罗夫大将的墓地。戈沃罗夫大将是八十年代远东最有权势的俄国人,1980年开始任苏军远东方向总司令,毕生与一个10亿人口的邻国人民为敌,他在任时的管辖地域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指挥后贝加尔军区、远东军区、太平洋舰队和驻蒙的41集团军,组织协调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部队统一行动。他爹是元帅,卫国战争时曾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

  图片:这是苏联利纳高速公路经过的腾达市路段,开春时翻浆的惨状。腾达市在俄罗斯阿穆尔州西北部,是个战略交通要地,阿穆尔-雅库茨克公路干线上的大型转运站。是俄罗斯远东铁路腾达支线的中心,贝阿铁路上的交轨站,该市将西伯利亚铁路与贝阿铁路连通接轨,所以被称作贝阿铁路的首府。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314期]中国东北几个大城市都是工业城,而且要塞化,想速战速决不太容易。苏军从满洲里经海拉尔—齐齐哈尔,沿铁路突击完全要塞化的哈尔滨,会遇到极大困难。要塞化的哈尔滨对于苏军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障碍,远东军区的18个师在这里必然会遭到重大损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量资料的解密,人们才知道哈尔滨的要塞化程度,这座城市坚固的令人难以想象。

  很多军事学者描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哈尔滨地区的军事防御,都认为中苏战争打响后,中国必然放弃哈尔滨,认为哈尔滨地处中国最北方,如遭到苏联入侵,会受到苏军从西部海拉尔方向、北部黑河方向和东部牡丹江方向的三面夹击,孤立无援,所以防御难度极大,在军事上属于少许抵抗就放弃的地区。但如果从哈尔滨地理条件、苏军进攻规模和当年我军备战规模看,我们恰恰可以坚守哈尔滨。

  当年的哈尔滨拥有最完善的军工体系,大量的国防院所和兵工厂,能独立研制和生产轰炸机、直升机、地空导弹、航空炸弹、空地导弹,坦克和装甲车、自行火炮,重型牵引火炮,各种大口径弹药。

  当年的哈尔滨,还拥有庞大的训练有素的民兵组织,1978年统计,哈尔滨有民兵125万,其中基干民兵就有73万。编制291个团,29个高炮连,55个地炮连,210个迫击炮连,144个重机枪连,120个反坦克火器排,155个打坦克爆破班。

  哈尔滨还拥有最坚固的防御工事,以7381和03/04工程为代表的地下堡垒群,是东方的斯大林格勒,钢铁堡垒,侵略军的坟场,定叫苏修有来无回!

  即使苏军用战术核武器把地面建筑全部轰平,也不会削弱抵抗程度,进出黑龙江省的几乎所有铁路和公路都经过哈尔滨,所以打不通哈尔滨,苏军不能南下。哈尔滨周围地形比较崎岖,有许多咽喉要道。

  例如这个滨绥铁路张广材岭的虎峰段,在哈尔滨和牡丹江之间,虎峰是哈尔滨至绥芬河边境之间的两个战略要地之一,高差极大,险峻异常,火车过隧道,还要顺着山体蜿蜒而上。过去通过虎峰的公路,每到冬季结冰期,南方司机通常都不敢驾驶,甚至有专门代驾赚钱的本地司机。

  中国东北的交通还有个特点,哈尔滨、长春和沈阳三个大城市被一条铁路线连起来,攻克一个才能攻克下一个,即使苏军攻克了哈尔滨要塞,他们还将面对要塞化程度同样高的长春要塞,然后才是沈阳。所以很有可能苏军会在东北的三大要塞抵抗下将血流干,保守估计苏军打不下长春,乐观一点,他们连哈尔滨都过不了。

  如果驻蒙苏军的十几个师,从二连浩特方向经张家口进攻北京,或直取山海关封闭东三省,也显然不够,当时苏联的重点是砸烂西欧,在远东地区是采取守势。西伯利亚、外蒙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情况,也无力支撑苏军的重装突击集群快速前出,遂行大纵深作战所需的后勤保障。

  所以,1979年的中苏两国,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在苏联解体后,中俄双方才发现当年都高估了对方!(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