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美亚太争锋中国七射最新武器10年内打破平衡

2016年06月01日 11:11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面对中国的海上崛起和军事现代化,以及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飞速发展,如今美国已经很难熟视无睹了。当前,美军对华军事战略的两大前提,一是美国预料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正在被打破,也许再过10年左右,台湾、日本等美国的盟友将再也无力抵抗中国,美国必须准备“挺身而出”,否则中国就将“得逞”;二是美国不能接受从西太平洋地区撤退,也没有做好与中国分享海上权力的准备,美军依然要维持在该地区的海上霸权和对中国的力量优势。因此,为了对付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美军不得不努力打造“空海一体战”。

  

  很多迹象显示,其实美国还没有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做好准备。但美国的目标是,努力破坏所谓的“杀伤链”,即用于识别海上舰船并引导导弹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也就是所谓的ISR系统。但在这一能力具备前,美军将对于中国的这种能力没有任何应对手段。最令美国担心的是,伴随中美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在中国周边保障美盟友和朋友的能力将逐渐减弱。因此,为了对付中国的反介入作战,一方面美国认识到中美在西太近海乃至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对中国越来越有利,而受制于地缘障碍、技术限制和预算紧缩,美国暂时找不到很好的反制办法;另一方面,美国尚不愿意放弃其在西太的权势,正试图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威慑方式对中国进行战略预置。

  

  因此,美国最先推出的对付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战法就是臭名昭著的“空海一体战”(现在更名为“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不过含义没多大改变)。尽管“空海一体战”概念有诸多缺陷,其本身也尚待完善,但这却是今后美军针对中国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基本思路。在这一战略中,据说B-21就是美军准备对付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新利器,该机将利用其隐身性能,可以偷偷溜进中国腹地,对中国的弹道导弹发射车辆、ISR系统实施打击,或者瘫痪沿海防空系统,从而打断“反介入/区域拒止”链条。在B-21获得初步战绩的基础上,后续跟进的B-2等平台才可以扩大战果,完成后续的打击任务。从美国披露的数据来看,尽管B-21的威胁非常致命,但具体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中国的反制手段同样不可低估。

  

  另外,美国还提出“一小时打遍全球”战略,也主要是从对付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而入手的。这一武器还解决了对抗“区域拒止/反介入”战略的距离问题,速度为5马赫的飞行器能够在对手现代化的防空导弹和战斗机作战半径外发射,并且还能够及时击中目标,可能是对付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最好选择。不过,中国也并非坐以待毙,实际上,在高超音速武器或者说“一小时打遍全球”上,中国也许做得更好,如今在两年时间里,中国已经连续七次试验东风-ZF获得成功,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因此,如果使用“一小时打遍全球”攻击对方,那么,中国也有同样的手段,这必将使美国在使用这一手段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否则将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击。

  

  那么,到底是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盾”坚固呢?还是美军的反制措施的“矛”更锐利呢?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正在获得蓬勃发展,从东风-21D到东风-26,中国的进步非常明显,而且随着东风-ZF高超音速武器的七次成功试射,中国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部署这类武器。但有趣的是,目前美国的所谓“海空一体战”战略正遭受资金被大量削减的困扰,而其发展的多项高超音速武器也大都不顺或正在被削减,而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则正好相反,不但资金充裕而且正在逐步成型。无论如何,未来这两个彼此针锋相对的国家战略将有迎头相撞的一天,到底是美国的“矛”尖还是中国的“盾”硬,也许要靠一次真正的战争来检验一下!(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