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日本研发PX巡逻机打啥算盘 为证明独立设计能力

2016年05月21日 16:4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起源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海上自卫队就提出了LP-X(大型巡逻机-试验)计划,旨在自研一种4发喷气式巡逻机,来取代川崎按许可证生产的P-2“海王星”,后者是海上自卫队当时的主要海上巡逻机。

  尽管日本人想自研,但在美国的强烈“建议”下还是选择的洛克希德P-3C“猎户座”。1977年,川崎开始按许可证生产P-3C。

  1986年,海自又提出了P-3C后继机研究计划,这就是由日本防卫厅(现在是防卫省)下属技术研究本部(TRDI)进行的“次期固定翼巡逻机”(NTFWPA)研究。同时开展研究的还有“次期运输机”(NTTA)计划,旨在取代川崎C-1双发运输机。

  “次期固定翼巡逻机”的研究始于1992年,确定了使用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海面搜索雷达。同年,与飞机配套的先进人工智能控制和声学处理系统也展开了研究。

  1997年,该机使用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光传飞控系统展开研制。在飞控系统上用光纤取代电线不仅能降低重量,还能提高数据吞吐量,并使电磁干扰最小化。

  研发

  2000年,海自正式提出了P-3C和C-1的后继机研究项目,分别被命名为P-X(巡逻机-试验)和C-X(运输机-试验),两个项目同时展开。

  2001年11月27日,川崎重工击败竞争对手三菱重工和富士重工后成为这两个项目的主承包商,由于P-X和C-X的性能要求差异巨大,所以无法采用单一机身设计。

  川崎在两种飞机的设计中要实现75%的系统组件和25%的结构通用性,共享水平尾翼、外翼段、风挡,以及技术研究本部研发的航空电子设备。

  2003年,川崎进入了为期两年的设计阶段。当年8月,川崎决定为C-X安装两台通用电气CF6-80C2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战胜了罗尔斯·罗伊斯的遄达500和普惠PW 4000后,成为日本波音E-767空中预警机(AEW)和KC-767J空中加油机的动力装置,C-X使用同一种发动机能降低维护成本。

  2004年11月,川崎宣布P-X将安装4台石川岛播磨重工的IHI XF7-10发动机,单台推力大约60千牛。这是日本迄今为止自行研制的推力最大的发动机,在发展中获得了技术研究本部的很多投资。

  使用日本发动机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即使fourengine设计会增加经营PX的成本。石破茂茂,日本的长期服务(2002至2013年),国防部长告诉国会,他不得不相信,四家日本制造的引擎是为PX大于二进口发动机是更好的选择。

  即便P-X采用4发设计会增加使用成本,日本国产发动机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在2002-2008年任职防卫厅长官和防卫大臣的石破茂曾游说日本国会,说P-X安装4台日本国产发动机与安装两台进口发动机相比是更好的选择。

  他表示,由于海上巡逻任务的苛刻战术要求,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发动机出现故障或战损,使他支持四发设计。

  2004年,P-X的研制成本估计为31亿美元。当年川崎位于岐阜县各务原的工厂完成了两种设计木质模型的制作。

  2005年3月,川崎获得了一份$589万美元的合同来为P-X和C-X各制造两架原型机和两架静态测试机体。2006年,第一架P-X静态测试机身交付技术研究本部在其立川工厂进行测试。

  2006年,P-X第一架原型机XP-1开工建造,2007年5月完工,2007年7月4日下线。XP-1选择在美国独立日亮相意在强调这是一种日本不依靠美国,自己独立设计的飞机。

  由于发动机问题和7月在静力测试中增压舱出现裂缝,原型机的首飞被推迟代2007年9月28日。第二架原型机在2008年6月首飞。

  XF7-10发动机的研制在同时进行。2004年时,发动机的总研制成本最初估计在2亿美元,最后超支了。这是因为发动机研发过程需要进行更多的扩展研发测试,其中包括了去美国田纳西州阿诺德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航空推进系统测试设施(ASTF)进行测试。

  2005年下半年,XF7-10发动机开始飞行测试,原型发动机吊挂在川崎C-1发动机试验机的右翼外侧。

  第一架XP-1(5501,c/n 1)完成工厂试飞后,在2008年8月29日被移交给技术研究本部,第二架原型机(5502,c/n 2)在2010年3月31日移交。日本2008财年国防预算请求中列入了首批4架P-1生产型的拨款。

  2010年12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在2011-2015年建设一支10机规模P-1机队的中期防务建设计划。P-1后续订单为2010财年1架、2011财年3架、2013财年2架、2014年4架。(作者署名: 空军世界)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