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加农炮起源于14世纪。16世纪时,欧洲人称之为加农炮。其名来自拉丁文Canna,意为“管子”。顾名思义加农炮都具有身管比较长的特点。在军事词典中,加农炮是指炮管较长,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的火炮,常用于攻坚战中。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和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
在二战苏德战场初期,苏联红军为了抵抗德国强大的装甲突击集群制造和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加农炮,而中后期,情况则是相反,德军为了抵御潮水般涌来的苏军坦克,开发了128毫米口径的K44加农炮,其中,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就是借鉴吸收了K44加农炮的技术,该炮是为了取代M-1931式122毫米火炮而研制,属于重型牵引式火炮,因其炮架低矮,炮管可平射,也可当作重型反坦克炮使用,是前苏军50-80年代广泛使用的远程火炮。中国于1958年从苏联引进M-46全套技术进行仿制生产。1959年定型装备部队,称为1959式130毫米加农炮。
位于黑龙江的解放军第127厂承担了制造任务,然而从原来制造122毫米师属榴弹炮到现在生产口径加大8毫米的军属130毫米加农炮,绝非口径放大那么简单,整个火炮结构、尺寸和重量数据均大幅增加,作为中国当时军属火炮的希望,130加农炮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连朱德老总都亲自过问该炮的研制进度。127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克服很多困难之后,将一门门合格的火炮交付部队。
59式加农炮的炮口初速达930米/秒,最大射程27.15千米,而在执行反坦克任务时,59式加农炮的直射距离约为l1000米,穿甲厚度达230毫米。该炮的方向射界为正负50度,高低射界为-2.5~+45度,最大射速5~6发/分,战斗/行军时炮全重8.45吨,编制炮手9人,由履带及轮式车辆牵引。
59式加农炮基本沿袭了M-46加农炮的总体构造,但是也略有改动,炮管采用单筒身管,装有手动横楔式炮闩,变后坐制退机和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均为杆后坐形式。之后为了援助和美国交战的越南,中国在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基础上简化,减重,以方便越南部队在狭窄的胡志明小道运输该炮。
在1970年定型了59-1式加农炮,改用国产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炮闩改为半自动立楔式,反后坐装置由上下配置改为在炮身上方左右配置,全重也由8.45吨降到6.3吨,射速提高到8-10发/分。并采用了新型钢材和炮管自紧技术,炮管寿命增加了数倍,性能也得到提升。
在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对越南发起旨在惩罚性质的还击。以59式加农炮和59-1式加农炮为代表的军属炮兵火力顷刻间将越军构筑的前沿工事悉数炸飞。在随后十余天的战斗中,130毫米加农炮一直是解放军攻坚克难的法宝,尤其在夺取谅山的战斗中,解放军多个59-1式加农炮团死死封锁住奇穷河渡口,令困在城内的越南王牌第3“”金星师“”突不出去,最终这支骄横的越南王牌部队大部被歼,仅少数逃窜进山林。
然而,中国克制的反击并没有让越南人迷途知返,反而纠集数万兵力开始实施所谓的“北光计划”,对我老山一线展开冲击,并且,越南炮兵部队大量使用的都是中国当年无偿援助越南进行抗美斗争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
但早有准备的我军发挥“大炮兵主‘义”的威力,除了用122毫米加榴炮和火箭炮死死压制住冲上己方阵地前沿的越军一线进攻部队外,还集中大批59-1式加农炮猛烈轰击离战线约14千米外的越南清水口,使得越军后续部队不能支援前沿,而前沿部队又退不回去。经过中越双方多达47个炮兵营的对轰,最终无论火炮性能还是后勤支援都远胜对手的解放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越军不仅没有拿下老山,反而在阵地前横尸达3000多具被我军炮弹冲击波炸的光洁溜溜的越军尸体,一时间,“炮兵万岁”响彻我军整个前线。(作者署名:军事天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