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亮出这一王牌武器后 让美国都无对策了

2016年05月09日 15:52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目前,美、中、俄三方太空竞赛已经打响。中国的弹道导弹能够打击美国在距地面约500英里的低地轨道运行的卫星,甚至能够打击其在距地面约22000英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卫星。而且,中国和俄罗斯还拥有能够致盲侦察卫星上的照相机或彻底烧毁航天器的陆基激光武器。美国《新闻周刊》杂志网站发表文章称,只需几年时间,为航天器配备激光武器的设想,也将成为现实。据信,莫斯科和北京也在开发能够致残、撞击或摧毁其它卫星的卫星。

  看过美国科幻大片的读者都知道,在未来的太空大战中,各种激光武器纷纷登台,成为克敌制胜的主要武器。由于激光武器是利用强大的定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所以是一种威力大、性能强、可重复使用的王牌武器,被称为未来五大武器之首。不过,在现阶段,由于人类尚处于对激光技术的初期开发中,在现有条件下,这种武器有望成为激光反导、反卫星武器的最佳理想技术。

  毫无疑问,作为当今世界的大国,激光武器也成为中美俄等军事强国重点发展的杀手锏武器。而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也不会避开开发和使用激光武器的良机。那么中国的激光武器技术到底如何呢?

  实际上,早在50多年前的“640工程”中,中国就规划有激光反卫星武器的研发内容。虽然该工程早已终止,但中国激光武器经过这么多年的刻苦努力,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和实践,基本能够满足开发军用大型激光炮的需要。曾有传言称,尽管中国在核武器技术上尚与美俄有一定距离,但是在激光武器技术上,中国却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落后,甚至相比美国,中国还有很多领先的地方。对这一传言的验证,是在大约10年的2006年8月,当时美国公开报道有一枚五角大楼的侦查卫星在飞越中国上空时,遭到来自中国内陆的激光照射,曾短时失去侦察能力,也就是说,中国通过地基强激光试验,致盲了一枚美军用卫星。

  可以验证美国这一报道基本属实的消息,是根据公开发行的中国国家级刊物的报道称,大概在2005年,中国10万瓦级地基车载化学激光炮在西北某靶场对低轨卫星成功地进行了致盲打击试验。很可能,2005年的这一次是拿中国自己的卫星进行了初次试验,而第二年也就是美国卫星的致盲试验,是中国真正向国外展示自己的激光武器技术。而那次攻击美国卫星试验,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进行过陆基激光致盲卫星试验的国家。在那次试验中,中国自主开发的激光武器将地面的激光束照射到600千米的太空,还具有强大的功率,由此足见中国激光武器的实力。

  根据各路渠道得到的消息,目前,在强激光武器开发上,中国仅次于美国,除了上述的地基激光之外,还有舰载激光和机载激光以及太空激光等多个发展平台。更重要的是,支持中国激光武器发展的的基础技术中,有一项超级电容器项目,让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根据有关报道的宣布,中国已在超级电容器方面取得突破,如美国试验中的YAL-1机载激光系统供电蓄能部分的重量达10吨,而如果使用中国的超级电容器,则只需40千克重量就足够,两者的差距高达250倍。可以推断,当激光武器的供电蓄能部分的重量的重量体积大幅缩小后,将带来激光武器的小型化和平台广泛化,对机载和太空平台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

  在超级电容器开发成功之后,中国在超强激光技术研发上再创辉煌,在2014年,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拍瓦,1拍瓦=1015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初步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随即,该实验室再接再厉,又在2015年11月研制成功5PW超强超短激光放大系统,这是迄今国际最高峰值功率的激光放大系统,为研制10PW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大家应该知道,上海光机所是中国重要的强激光研制单位,中国“神光”强激光研发项目,如今已先后开发成功“神光Ⅰ”、“神光Ⅱ”和“神光Ⅲ”,该一系列项目的建成将对加快中国的下一代热核武器发展、推进中国的强激光武器的发展计划起到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中国的强激光发展项目,美国是最感到不安的国家,这很明显,因为是美国选择把中国作为未来的战略对手,才导致其产生这种担忧的。不过,应该承认,正是在美国不断的军事挑衅、不断推动亚太再平衡、不断在南中 国 海挑事、不断鼓动日本挑战中国、不断唆使东盟中的某些国家群起围攻中国等事件,才让中国不得不奋起回击的。可以说,中国发展激光武器是用来保卫和平的,也是在美国紧逼之下的自然反应,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好保证。(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