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为何花重金购俄苏35 并非为航电和发动机

2016年04月13日 10:3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一直以来,中国军迷对于俄罗斯的苏35有许多争论,对于是不是应进口它争论,对于进口的目的更有争议。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进口苏35的目标为学习技术,一是,它的航电系统,二是,它的发动机。

  关于这二个说法,笔者都认为,缺少足够的说服力。先说航电系统,苏35所采用的相控阵雷达技术确实不错,可是真说高不可及,那就有点过分了。中国电子技术已经过相当大的进步,相控阵雷达技术也已属于已掌握的技术之一,国产新一代战机都用安装上了国产型号的雷达,既便在某些地方不及俄罗斯,那么差距也不会大。要知道,电子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每隔多少个月即可换代一次,我们要弥补与俄罗斯的技术差距,那根本不需要多长时间,至多不过二年或三年的时间。

  至于说发动机,也同样存在问题;苏35的发动机换装了AL-41F发动机,看似很先进,其实为苏27所用发动机AL-31型号的改进型号,主要是增加矢量能力,并非什么全新型号。它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参考价值,不可能进行仿制。

  这不是说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更好,不必再向别人学习,而是仿制的说法根本行不通。中国自建立航空工业以来,获得过的各型发动机实物可不少,也数次试图通过测绘的方式,仿制出先进发动机,可是从实际效果看,无一成功,确切的说,全世界也找不到几个成功的例子。

  如何仅仅是为获得几台发动机实物当参考物,那么根本没必要一次采购如此之多的苏35,直接向俄方购买相关技术资料也完全是可以的;也不必等到现在,多年以前,中国进口苏30MKK时,俄方提出的方案之一就是配用矢量发动机,只早我们没有接受。

  我们采购的苏35有多种目标,所谓获取技术参考,只能算附带目的。强调要仿制发动机的言论,片面强调了外部因素,完全否认我们自身的努力。

  如果没有自身的努力,光知道仿制别人的产品,那么中国航空发动机也就是没有今天的成就了。发动机技术不是一艘的复杂,拥有实物只能了解它的结构与尺寸数据,但是设计原理,加工制造方法,处理工艺,以及材料成分,往往却无法一一弄明白。既便对方提供全部技术资料,再加技术指导,仿制生产一种发动机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所谓看几眼就弄明白的事情对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只是一种传说。也因此,俄罗斯发动机制造企业对于有关中国会仿制苏35发动机的想法,并没有表示出一点害怕的意思,因为他们明白,仿制的难度有多大。

  如今的情况下,我们的重点依然是开发现有的型号,特别是改进与升级“太行”发动机,也称WS-10A,是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

  太行项目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直到2006年3月24日正式设计定型。原本它的设计水平就相当不错,近几年又应用了许多技术,也因此太行的性能也在逐步提高中,生产规模化也越来越大。

  以笔下者看来,与其说想仿制什么东西,不如说希望以此,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规模,中国空军尚有大量的二代机在役,如何替换它们并非一个小事,许多人却只关注于性能,而没有考虑到规模。

  我们做了任何一个决定都不可能是简单,中国花重金向俄购买苏35战机,背后涉及许多因素,称其一片苦心也不为过!(麦田军事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