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迫击炮诞生于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时期,成名于一战时期的堑壕战,二战时期,已是步兵的基本装备,苏联甚至制造了多达30万门以上的迫击炮。
自问世以来,结构与原理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让它显然落伍,不过它的特点就是:构造简单、轻便灵活等特点,依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武器,特别是做为伴随步兵作战的支援火力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提高迫击炮的作战效能,克服其反坦克能力弱的缺点,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率先研制了默林末制导迫击炮弹,它采用了毫米波末制导系统,专门攻击坦克顶部、发动机盖板等薄弱部分。从此迫击炮制导炮弹成了一门新兴技术引起各国重视。
中国也进行了制导迫击炮弹的研制工作,主要研制方向为120毫米口径。这是我军目前重点发展与使用的迫击炮口径。
迫击炮制导炮弹的设计其实很简单,不对迫击炮本身做什么修改,只在炮弹上做文章,加装制导与控制系统。当然了,说起来简单,作起来麻烦,需要处理与解决的细节问题不少。
我们最早研制的是120毫米半主动激光制导迫击炮弹,在120毫米普通迫击炮弹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制导头,内部安装有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弹体质心周围安装有多个脉冲力发动机以控制飞行弹道。
制导炮弹发射之后,会利用尾翼稳定迫弹,为制导头寻找目标引导信号提供条件。由前方人员负责使用的激光目标指示器始照射目标。炮弹上的接收器一旦接收到激光回波,便锁定目标。然后制导系统开始测量弹目视线与弹轴的偏差角,根据测量的结果启动脉冲发动机,消除误差,确保弹道与目标重合,以保证导弹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命中精度可以达到3米,这足以摧毁任何目标了。
毫米波未制导的方法与半激光制导类似,相比之下,卫星制导的迫击炮弹的结构要简单一点,包括战斗部、控制舱、尾翼,其中控制舱内安装GPS制导装置和惯性制导装置,后者负责计算炮弹的飞行运动参数,前者接收导航卫星播发的信号,对比数据再通过尾翼来修正炮弹的飞行路线,以保证准确命中。
当然了,同样的制导系统也可以应用到100毫米或82毫米迫击炮上,只是这二种口径的迫击炮并非目前的重点发展型号,因此没有研发。
目前各国陆军都喜欢以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充当机械化营级战斗群的伴随支援火力,让迫击炮制导炮弹更有用武之地。我军近年重点发展自行迫榴炮,现有12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技术只要简单修改一下就可以用应用到迫榴弹上,这就大大提升其作战能力。
中国的制导迫击炮弹技术水平不错,并不比国外同类产品差什么,实际处于这一新技术的领先地位,其实真正重要的是,它让老旧迫击炮不必进行任何改造就实现了质的飞跃,可以实施精确打击任务。(麦田军事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