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反航母作战或有一个弊端 东风26能高超攻击

2016年03月16日 08:3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文/雷曼军事现代舰船

  潜射反舰导弹和鱼雷

  中国海军的核潜艇和较为新型的常规潜艇都具备发射“鹰击”-82潜射反舰导弹的能力,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有效射程约40千米。“基洛”级潜艇使用俄制3M54TE“俱乐部”型反舰导弹,全长6.2米,直径533毫米,采用惯性制导和末段主动雷达制导方式,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飞行速度0.6~0.8马赫,射程300千米。

  鱼雷是对舰攻击的重要手段,除比较老旧的“明”级潜艇外,中国海军潜艇都装备了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包括“基洛”级潜艇。可发射的鱼雷种类较多,其中“鱼”-1型鱼雷属非制导直航鱼雷;“鱼”-4型鱼雷航速40节,采用被动声制导方式;“鱼”-4B型鱼雷采用主被动声制导方式;“鱼”-6型鱼雷除对舰攻击外,还可用于对潜攻击。此外,“基洛”级使用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53-65KE型声-自导引反舰鱼雷。

   空对舰平台

  中国海军航空兵现有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等各类飞机共600余架,包括苏-30MK2多用途战斗机24架、“歼轰”-7攻击机120架、轰-6G轰炸机30架,是不可忽视的对舰攻击力量。

  苏-30MK2战机可挂载多种导弹,如俄制的射程70千米、巡航速度4.5马赫、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方式的KH-31A超音速反舰导弹;中国自主研制的“鹰击”-91反辐射导弹;射程57千米、电视制导的KH-59型对地/反舰导弹;以及射程8千米、TV制导的KH-29型对地/反舰导弹。该机还装备了图像雷达、红外/可视光照相机等侦察装备,具备数据链通信能力。

  “歼轰”-7战斗轰炸机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而成,最大航速1.7马赫,可挂载KH-31A反舰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以及“鹰击”-8K和“鹰击”-82等反舰导弹。

  轰-6G轰炸机于2002年首次出现,类似于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图-16双发轰炸机,机翼可挂载4枚“鹰击”-83K反舰导弹。目前,中国海军航空兵正陆续列装轰-6系列中最新的轰-6K,该机将发动机换为涡轮风扇发动机,升级改造幅度较大,装备了堪比美军“战斧”的“长剑”-10K巡航导弹。“长剑”-10K 属亚音速巡航导弹,射程2000千米,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和地形匹配等综合制导方式,除对舰攻击外,对陆地固定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也很强。

  无论是水面舰、潜艇、还是飞机,对舰攻击行动都离不开对目标的探测、识别、捕捉和跟踪。尤其是水面舰,攻击对象往往在水平线以外,探测难度大,如果没有精确目标态势情报,即使将反舰导弹射出,结果也只能是弹沉大海、徒劳无功。所以,很多水面舰的对舰攻击行动,需要中继制导方式支援。中继制导方式很多,一是可派出直升机前出侦察并指引导弹攻击;弊端是派出的直升机容易被敌舰雷达探测到,还未指引攻击可能就被敌舰击落。

  二是可由海军航空兵固定翼飞机配合侦察、引导打击,中国海军现有运-8MPA型侦察机,可在高空探测600千米范围内的水上目标,还有运-8Q、运-8X反潜巡逻机和“空警”-200早期预警机,可对水面目标进行有效探测;弊端是这些固定翼飞机的自卫能力差,如进入敌航母战斗群作战范围,容易遭受航母舰载战斗机的攻击,当然,我海军航空兵可派苏-30MK2等战斗机为其护航,保障侦察和引导打击行动顺利进行。三是可利用无人机实施侦察,据媒体报道,中国正大力研制各类采用隐身技术的无人侦察机,将来如果投入实战,海军的海上侦察监视和引导打击能力将大大提高。

  反航母利器

  中国反舰作战能力最引人注目的,还是2015年9月3日公开亮相的“东风-21D”和“东风-26D”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射程1700千米,采用图像、主动雷达等制导方式,属中程弹道导弹,弹头可在大气层内机动,并以超高音速突进攻击。2013年,该导弹成功击中位戈壁滩的固定目标,打击效果良好。为提高“东风-21D”的打击精度,还可利用超视距雷达、光学卫星、雷达成像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等手段侦察、发现、跟踪目标,为攻击行动提供详细目标位置等参数。

  中国海军舰艇、飞机、反舰导弹等武器装备发展迅速,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提升明显,在直升机、无人机、固定翼侦察机、超视距雷达和侦察卫星等监视系统的情报支援下,对舰作战能力必将不断增强。(完)

  全文完,谢谢阅读。请关注本杂志社的微信公众号: xdjc-rimnds。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