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面对美军打出"血染岭"的他们 同样是人民军队的骄傲

面对美军打出"血染岭"的他们 同样是人民军队的骄傲
2020年06月29日 10:34 军事自媒体 作者:帧察点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来源: 帧察点

  用惩罚的炮火,用正义的枪弹

  把强盗往死亡陷阱里面赶

  是谁誓把美帝消灭完?

  是近卫第2步兵师团

  。。。。。。

  久经沙场多鏖战

  赫赫战功天下传

  洛东江防线,也被他斩断

  是近卫第6步兵师团

  。。。。。。。

  暴风般翻过险峻山峦

  胜利炮声直冲霄汉

  充满自豪令人胆寒

  是安东第12步兵师团

  ——《近卫部队自豪歌》

  作为一首歌颂战争期间朝鲜人民军英模部队的歌曲,《近卫部队自豪歌》涵盖范围可谓海陆空齐全,为何本文要选取开头的这三支部队呢?

  和歌曲里提到的大多数部队一样,这三个师团在歌词里的战绩,多数是在人民军前期进攻作战阶段中取得的。这些在顺境中取得的战绩,虽然不乏亮点(比如方虎山指挥第6师团,在庆尚道伏击战中击毙南伪军参谋长蔡秉德),但本质上也并不比攻克汉城的近卫汉城-柳京守105坦克师团,生俘美24师师长迪恩少将的近卫汉城-金策第4步兵师团等显赫太多。

  ▲俘获迪恩(如图)的是近卫第4步兵师团18联队通信员金光洙,该联队由四野十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朝鲜族指战员组成,战后荣获近卫汉城-李勋第18步兵联队称号

  而在美军发动仁川登陆后,无论大家“出身”如何,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前,由于被美军以优势火力和机动能力切断后路、加上人民军高层指挥判断上的错误等原因,这些近卫部队普遍遭受了严重损失,退到中国境内整补后才恢复元气——而极度依赖坦克装甲车辆这些技术装备的近卫105,恢复起来更是战后的事儿了。

  依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一到五次战役中的浴血奋战,朝鲜战场的战线从鸭绿江畔回到了三八线附近,人民军各师团也在运动战后期陆续回到战场。此时“联合国军”企图利用我一线部队连续作战后十分疲惫的时机发动反扑,正是在1951年从夏季连绵到秋季的反击战中,驻守东线三大高地的第2、第6和第12师团,以其在逆境中的顽强表现脱颖而出,一举洗脱了志愿军部分指战员口中“高丽棒子打胜不打败”的恶名。

  在这三个师团里,后两个都是人民军队这棵大树上散出的枝叶。其中第12师团战前的番号是第7师团,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3军156师(原独立第6师)中的朝鲜族指战员为主组建的,该师是一支汉族与朝鲜族指战员混编的部队,参加过辽沈、平津和渡江战役,以“敢打敢拼的虎狼之师”著称。

  ▲朝鲜族指战员整编北上前,156师师领导合影,前排左二为156师副师长全宇,左三为156师师长邓克明,照片中没有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的8个人,都是朝鲜族干部

  在战争前期取得了不小战果,但损失也很大的第12师团,1951年夏季反击战中负责驻守983高地群(包括940高地和773高地)。从事后角度看来,由于第12师团当时在983高地群上修筑工事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如果当时美2师直接压上,战斗进程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认为,应当让配属美2师行动的南伪第5师团36联队先“恢复信心”。。。。。。结果,即使有着范弗利特亲自下令让美2师全部火力支援,在4公里的正面投入了近200门大炮,并让南伪36联队在8月22日短暂夺取983高地表面阵地;然而三天之后,人民军12师团就在夜间发动反击夺回高地,不仅造成南伪36联队1000多人伤亡,一些连队甚至出现了溃逃的情况。

  按照美军的描述,就连美2师9团这支王牌部队,在不得不接替主攻任务时,看到丢盔弃甲、四处逃窜的南伪军的时候士气也为之动摇,成了该团3营8月28日首攻773高地受挫的一大原因。美军此后几天的攻势也颇为不顺,8月30日9团1营再攻940高地时,由于进攻路线呆板,被人民军炮火压制导致该营伤亡过半;第二天下午完成新兵整补后,9团在9月1日再次发动进攻时,仍然付出惨重伤亡,1营A连和B连各自只剩下20余人。

  ▲随军采访的《星条旗报》记者报道这次战斗时,使用的标题是“Bloody ridge/血染岭”

  此时恼羞成怒的范弗利特不仅对美2师师长来了个“临阵易将”,还要求全师主力压上,三天之内拿下“血染岭”。我们都知道,对于美军来说,用一个师去打一个山头意味着什么;从美军短暂的沉默背后,军团长方虎山判断出了巨大的危险,决定把第12师团撤下来,而拥有航空侦察优势的美军也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在第12师团利用夜晚分批掩护撤退时,美军在炮火掩护下以两个团的兵力发起迂回攻击,“血染岭”战斗到了最为危急的时刻。此时让人读来泪目的是,那些原四野朝鲜族指战员们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身份。例如为了掩护全中队撤下阵地,曾在渡江战役中荣立大功的副班长宋达山带领五人战斗小组,以敌人的尸体作为掩体坚持阻击到最后一刻;根据担任中队后卫的崔昌俊回忆,在最后一声巨响之前,阵地上传来的呐喊声,是清清楚楚的“毛主席万岁”!

  虽然夺取了“血染岭”,但美2师9团也打出了70%的伤亡率,这场打得让美国人直嘬牙花子的“夏季攻势”确实不让人满意。所以“血染岭”战斗结束三天后,范弗利特再次下令美2师继续向北进攻,巩固有利态势。而这次他们遇上了一个更难缠的对手,同样继承着人民军队的血脉。

  ▲作为美国陆军朝鲜第一狠人,老范发明的“范弗利特弹药量”,本质上也属于“如有拦阻,大棒加粗”思路的延伸,好不好使,主要看对手的成色

  第6师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66师,由朝鲜义勇军南满第1支队发展而来。1946年2月3日,通化城内旧日军势力勾结国民党特务突然发动武装暴乱,在我方党政军单位多为敌人所渗透的不利局面下,该支队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配合我军其他部队歼灭旧日军1000余人,并生擒幕后主谋,原关东军125师团参谋长藤田实彦大佐,涌现出卢昌炳、金昌植和高应锡等一批战斗英雄模范。

  ▲生擒藤田实彦的时任南满支队1营1连长高应锡,在“伤心岭”战斗时已担任副联队长职务,1952年因病退伍回国治疗,曾担任通化市劳动局副局长等职,离休前享受副地级待遇

  为表彰该支队保卫通化的赫赫战功,1946年2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以1935年牺牲的东北抗日武装朝鲜族指挥员李红光的名字,将该支队命名为“李红光支队”。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李红光支队”主要在南满地区坚持战斗,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主力部队,消灭多支渗透到农村搞颠覆破坏的国民党特务武装。1949年7月,“李红光支队”全师10000余人脱下了人民解放军军装,被编入朝鲜人民军。

  成为人民军第6师团之后的“李红光支队”,前面提到了他们在师团长方虎山(原166师师政委)率领下前期取得的部分战果,而在1951年夏季反击战时,咱们刚才说了,此时方虎山已升任第5军团军团长,由参谋长洪林(一译洪宁)接任师团长职务。此前在第五次战役中,洪林指挥第6师团配合志愿军作战,证明了“李红光支队”雄风仍在。

  ▲由于人民军很多部队本来和志愿军就是兄弟部队,配合作战时往往自带默契,这是美伪军之间极难做到的,而这一点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对手

  再看这边美2师,正常来讲9团肯定是只能放在后面当预备队了,应该用刚刚拿下“血染岭”的23团和38团担任主攻,然而美军却只用一个23团当主攻,把38团也放在后面陪“法国营”当总预备队,顺便火力支援一下。这是因为,美军仍然觉得,“血染岭”之所以打成那个德行,还是因为一开始逆贼败党太废,导致朝鲜人的工事越打越结实;现在咱们自个儿上了,中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周,这851高地石头还多,朝鲜人肯定来不及修啥玩意儿就被咱们一波rush了,走起!

  然则第6师团毕竟是方虎山一手带大的老底子,当12师团在“血染岭”拼杀时,他就命令第6师团开始在851高地群修阵地准备迎敌,而且是按我军的传统标准——外表看上去变化最小的阵地,才是好阵地。结果就是自从美2师9月13日发起进攻开始,半个多月过去了,除了这回被打残的从9团换成了23团之外,和“血染岭”发生的情况基本一致。23团团长亚当斯在《星条旗报》记者面前大吐的苦水,也让851高地群“Heartbreak Ridge/伤心岭”的大名不胫而走。

  ▲虽然“血染岭”和“伤心岭”里不乏美国军记弄个大新闻的成分,但打山头连续打出这种损失率,对于美军来说确实惊人

  直到美军依靠优势火力切断了第6师团与志愿军68军204师换防的道路,被包围在851高地上的人民军第6师团第15联队官兵,面对在前期战斗中遭遇严重损失,此时已杀红了眼的美2师23团以坦克和炮兵加强的反复冲击下,他们仍旧依托大雨和泥泞继续坚守了三天,除部分重伤员被俘之外,全部壮烈牺牲。而第6师团在一个多月的坚守中造成美军第2师及“法国营”3700多人伤亡的战绩,同样让美军肉痛无比。

  虽然美军在这场攻势中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代价,也并未完全达到战役目的,但851高地毕竟最终易手,填补了美伪军防线上的“凹地”;更重要的是,那些在残酷的战斗中好不容易生存下来的,在白山黑水间成长起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李红光支队”老兵们,大多数也化为了851高地的一部分。

  ▲如果他们能够回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中的话,相信他们今天的军歌里,一定会有“保卫通化全歼日寇,伤心岭上痛击美帝”这样充满自豪的词句

  咱们还是回到1951年的秋天,要说这美军也是不长记性,按说在“血染岭”和“伤心岭”之后,美2师9团和23团都被打得几乎各自换了大半人马了,还非得体现一下美利坚的强弩就算到末了也能捅破高丽缟不成?总之,又补了一波的美2师带着逆贼败党,转向人民军第2师团把守的1211高地和1052高地方向继续进攻,企图在冬季到来前进一步扩大战果,将东部战线上中朝联军的“凸出部”彻底吃掉。

  ▲1211高地和1052高地一带地图,可见851高地的失守,使得1211高地左翼空间被严重压缩

  虽然第2师团并非由四野朝鲜族部队改编而来,但朝鲜战争爆发时,其师团长是东北抗联老战士崔贤少将(原名崔得权,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委员长崔龙海之父),曾担任抗联教导旅1营1连长(营长正是金日成),深知我军基层指战员的战斗力。因此崔贤在仁川登陆后的北撤过程中,十分注重对那些因原部队被打散而掉队的四野朝鲜族指战员的收容,普遍对他们予以晋职晋衔嘉奖;这样在第2步兵师团进入中国境内整训时,相比战争爆发时的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1211高地保卫战期间,崔贤已经升任第2军团军团长。这边美军倒也没有虎到直接自己上,早在“伤心岭”战斗期间,他们就把南伪第5师团抓回来负责攻打1211高地,结果就是打到10月20日(此时“伤心岭”战斗已经结束),南伪军在130多次进攻中伤亡过半,也没能前进一步。不仅如此,人民军第2师团还在20日当天夜里发动反击,彻底打垮了南伪号称“天下无敌”的第5师团。

  ▲毕竟今儿说的还仅仅是该部被人民军痛打过的几回

  美军这时候也顾不得骂娘了,一边急调南伪第3师团增援,一边又把疲惫不堪的美2师拉上来,从1211高地边上的1052高地发动进攻,企图复制“伤心岭”战斗中东西呼应左右夹击的战法,尽快吃下1211高地。应该说,这个想法基本上是正确的,由于10月27日天气良好,美军空中支援效率较高,虽然人民军在1052高地上已经尽可能“多屯少摆”了,但到当天下午,阵地上的一个中队仍然几乎损失殆尽。

  然而功亏一篑的是,美伪军当天黄昏发起地面冲锋时过于托大,导致在极近距离上遭遇这个中队剩余两个班(多数官兵已经负伤)的阻击时损失不小,一线指挥官误判阵地上还有相当数量有战斗力的人民军,决定匆忙撤退,明天再行攻击。而就在27日当晚,第2师团趁机对1052高地的阵地进行了巩固并补充兵员,从此美2师的打法又成了一张藏不住的明牌了。

  虽然此后围绕1211高地东南方无名高地还有几次争夺,在惨烈的战斗中,涌现出了以身堵抢眼的李寿福等多名战斗英雄;但人民军三大师团的浴血奋战,此时终于探到了美2师连续进攻能力的底线。战至11月初,美军不得不放弃了对1211高地群的攻击,用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的话说,“要是用(1951年夏秋攻势)这种方法作战的话,李奇微最快也得在二十年以后才能回到鸭绿江边”。

  ▲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文工团,为坚守1211高地的人民军第2师团官兵演出

  战后,第2师团被授予“近卫姜健第2步兵师团”称号,1211高地保卫战也被作为“朝鲜人民军的上甘岭”而广泛宣传,电影《1211高地的保卫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作为三大高地保卫战中唯一最终守住阵地的战例,1211高地保卫战的胜利,既是对美伪军前期战法总结研究的成果,也是人民军顽强战斗意志的体现。

  ▲三大高地保卫战中的很多战斗英雄,都是原四野朝鲜族指战员

  但由于国力所限,导致人民军战斗人员补充十分困难,难以造血,加之人民军最高统帅部大兵团指挥经验匮乏,过于强调“不得让给敌人一寸土地”,这种打法客观上也几乎耗尽了这些百战精华的骨血。打退“秋季攻势”之后,人民军各部此后主要承担战场上的一些辅助性任务,直到1953年7月停战协议签署。

  战后,一些幸存下来的原四野朝鲜族战斗骨干在复员后又回到了中国,主要在延边一带生活,而他们的部队则继续驻守在一线。例如1958年2月,整编后的近卫姜健第2步兵师团与志愿军23军69师交接防务,部队起初驻扎铁原郡,下属步兵第6联队、第17联队和第55联队,以及炮兵第2联队。后来第2师团调离第2军团,转隶驻扎三八线东段的人民军第1军团麾下。

  作为三大高地保卫战中涌现出的三支能打硬仗的部队,今天的安东崔春国第10步兵师团(第12师团改称)、近卫第6步兵师团和近卫姜健第2步兵师团,不仅是平壤阅兵场上的常客,也是人民军对南战备的先锋。例如近期被韩媒分析为可能会重新进驻朝韩“去武装化地区”的先头部队,正是拥有三个步兵联队、一个轻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的近卫第6步兵师团——光荣的“李红光支队”。

  ▲2017年4月15日“太阳节”阅兵中,近卫姜健第2步兵师团、近卫第6步兵师团和安东崔春国第10步兵师团徒步方队依次受阅;其中携带“主体OICW”亮相的,正是安东崔春国第10步兵师团受阅部队

美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