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争霸晋国为何打不下秦 是因地理上占不到便宜?

2017年11月16日 12:28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蒋栋良

  以历史上秦地和晋地的政权争霸过程来看,从山西打陕西并没有地理上的难度,也就是对于地处山西的进攻方和地处陕西的防守方来说,均不会占到地理上的优势。

  按照惯例,我先来介绍一下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地形:

  首先先来说山西和陕西的北部边界,这里就是以黄河为天然界限的,黄河以西是陕西省的陕北高原,黄河以东再过去就是吕梁山脉。这段黄河由于处在上游,水流湍急,这里又是黄土高原地带,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这里被黄河切割成了地势险要的峡谷,这就是晋陕黄河峡谷,著名的壶口瀑布就在这一带。由此,大家可以看出这里的地形是“天堑”级别的,并不适宜大批军队渡过。而且即便军队渡过了黄河,后勤还得跨越吕梁山脉运输,这个以于古代的运输水平来看根本不现实。

  再来说图中的这一连串盆地,这就是晋陕盆地带,由四个盆地组成,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和渭河平原(也叫关中平原)。山西的三个盆地间基本没有险要的山脉阻挡,除了有一些城镇外,没有地理上的阻碍。历史上山西的政权要向陕西进攻的话,一般会以太原或运城盆地作为出发点,不过不管从哪里出发,至少在山西境内不会有什么大的阻碍。

  好,从以上介绍可以得出,如果山西的政权要进攻陕西,军队能顺着这些盆地一路杀到黄河边了,接下来就是要渡黄河了,下面把地图放大一下,看看黄河边的情况:

  这里又要介绍两个地区了,即河东和河西。图中红色阴影部分是河西地区,即黄河、洛水及陕北高原围成的接近三角形的区域。图中蓝色阴影部分是河东地区,狭义上的河东只包括运城盆地,广义上的河东或者许多政权设立的河东郡包括了运城盆地的全部和临汾盆地的部分区域。山西的军队要攻打陕西,首先就是要渡过黄河,在河西地区站稳脚跟。河东和河西之间的黄河也非常长,渡河也有好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山西的军队要渡过黄河,可通过图中这三个渡口:龙门渡、蒲津渡、风陵渡。这三个渡口各有各的特点,到底怎么选择,下面逐一分析:其实首先就要排除风陵渡:

  原因图中已经可以看出,从风陵渡渡河后就是潼关,潼关不仅仅是个关口,还是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可以屯驻大量军队。山西的军队从这儿渡河后,第一个就得攻打潼关,而攻打潼关的难度向来都是史诗级的。此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图中红色实线就是补给线,可以看出由于有中条山的阻挡,军队的补给线还得绕一个大弯,由此多了很多损耗,这很不合理是不是?

  渡河又不是只能选这里,为什么非得找这些麻烦呢?

  所以还有两个渡口成了理想的渡河点,也就是龙门渡和蒲津渡了。

  先来看龙门渡:

  龙门渡有一个好,因为刚出晋陕黄河峡谷,所以河面较窄,最窄处河宽不足40米,是最理想的渡河地点。渡过黄河之后,是一段狭长的带状走廊地形,这条走廊中间有座重镇,各个时期名称不一样,现在叫韩城。在带状走廊上有座城镇的话,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比如辽西走廊上的锦州,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的太原等,防守都是相当完备的,因为来犯的军队没法绕过,必须选择打下来,所以只要守住这一点就行。

  然而韩城不是这样,因为它的东面是黄河,黄河冬天可能会结冰(小冰期会结冰,不过冰封时间及强度不稳定),这里的黄河两岸地势又比较平坦,所以山西的军队理论上是可能在冬天通过黄河来夹击韩城的。既然有被夹击的危险,而且韩城也是离长安最远的地方,所以韩城的防守没有上述城镇那样好,山西的军队实力强劲的话应该是可以很轻松地(相较于其他攻城战来说)拿下的。

  而且,虽然对于陕西方面来说很难守住韩城,但是如果山西军队占据了韩城的话,以此为基地点却很方便继续进攻,军队和补给水陆并行,打到开阔地带之前是没什么问题的。

  综上,个人认为山西进攻陕西的最佳出发点就是龙门渡,然后攻打韩城,再以此为落脚点,向南发展。

  最后来分析蒲津渡。虽然龙门渡是最佳渡河地点,但是蒲津渡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渡口就在蒲坂城下,背靠蒲坂城,以此为基地进军,有这样一个大型军事要塞作为后盾,这个对于军队心理是士气的加成是非常显著的。

  其次,过河后就是河西地区的一大片开阔地带,这个对于处于战略进攻阶段的山西军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一直到洛水边陕西的军事力量都无险可守,要么选择和山西的军队硬碰硬地打一场决战,要么艰难的把守为数不多的城池,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所以在山西的军队实力远强于对手时,蒲津渡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渡口说完了,现在就来说一下最为重要部分,也就是过了黄河后山西的军队接下来会怎么打?

  河西这一片开阔地带虽然不易守住,但是陕西方面也不会轻易放弃,下面我就以秦魏河西之战为例,来看一下山西和陕西对于河西地区的争夺。

  河西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和魏国为争夺前文所说的河西地区而爆发的战争,这不是一次战役,而是历时接近百年之久的一系列大型军事行动,主战场就是在这片地区。

  先来看第一次河西之战。周威烈王七年(前419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地区。魏军经龙门渡过黄河,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修筑城池,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秦国随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修城。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击败秦军,继续筑城,进行备战。秦军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外扩张:

  此路线就是我认为的最佳路线,第一步就是建立河西的根据地。十三年(前413年),魏军准备完毕,开始向河西秦军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地(今陕西华县西南)附近,大败秦军。十四年(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

  这就是我说的山西军队远强于陕西军队的情况,所以魏军才敢沿着渭水深入秦军腹地(郑地都已经过了河西了),魏国在这次战役中确实体现出了战国初期第一强国的实力,并且这次军事行动后魏军完全在河西以北站稳脚。十七年(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临晋(即王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并筑城:

  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攻克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并筑城。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镇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

  从这次战斗可以看出,魏军拥有了少梁这个前哨站后,就能更方便地在河西地区的南部展开军事行动,有了少梁牵制秦军,使得魏军在洛水一带的行动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至此,魏国第一次大规模进攻秦国的战役结束,魏军在名将吴起的带领下并没有仗着自己强盛的国力大举冒进,而是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略方针逐步蚕食河西地区,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战绩。此时,魏国其实已经是占领了全部河西地区,并设立河西郡。

  不过,秦国虽然被赶至洛水以西,但实力尚存,而且魏国在刚打下来的河西的统治也并不是很稳固,所以秦国依旧对河西地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反扑,由此,第二次河西之战拉开了帷幕。

  周安王元年(前401年)开始进攻魏国,周安王九年(前393年)进攻魏国的元里,周安王十二年(前390年)又与之战于武城(今陕西华县东),但是在魏军的抵抗下没有成功: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国再次调集大约超过50万的大军,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阴晋之战爆发。西河郡守吴起,激励军队保持高昂士气,魏军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胄,要求作战。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作为步兵,由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这就是著名的“魏武卒”。魏武侯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最后魏军经反复冲杀,将50万秦军打得大败,保卫了河西地区。

  第二次河西之战结束,至此魏国彻底在河西站稳脚跟,开始了对河西的经营。

  从两次河西之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带的战争全部都是攻城和守城战役,在这片开阔地带没有任何地形优势可以利用,完全是山西军队和陕西军队硬实力的较量,谁的军队战斗力更强,谁的国力更强,就能战胜对方。

  这个战例分析也足以证明我文章开头就说的结论,即地处山西的进攻方和地处陕西的防守方均不会占到地理上的优势,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唯一因素。

  好了,说完魏国和秦国的战争,再来说另一个山西政权进攻陕西的方案,之所以叫方案,因为它仅仅只停留在构想阶段从没有实施过:

  这,就是战国时期我最崇拜的赵武灵王构想的攻打秦国的方案!!!!!

  从雁门郡出发,沿黄河经过河套平原的云中郡和五原,再一路南下,通过六盘山和陕北高原间的通道(大致是今天的福银高速),直取关中!

  。。。。。。。。。。。。。。。。。我只能说他真敢想!

  赵武灵王认为秦国在河东地区(当时秦国已经拿下河东了)的防守非常完备,要想从正面击破秦国是很困难的,所以就打算来一个奔袭作战。其实当时陕北地区也并非全部都是秦国的,还有亦渠、犬戎等少数民族,但是由于其实力对秦国构不成威胁,所以秦国在北方的防守是比较薄弱的。由此,如果能率大军绕道,从秦国的后方偷袭,成功的话就相当于是斩首行动,能直接消灭秦国。

  看上去很艰难是不是?我量了一下这次行动的大概的距离,从大同出发到咸阳将近1500km,秦国打到燕国都没那么长的路途!

  这样的行军需要耗费多少粮食?虽然有黄河可以走水运,但是这么长的距离损耗依旧是很大的,以当时赵国的国力是否能发动起这样的军事行动?

  就算粮食能咬咬牙解决了,这次军事行动按照赵武灵王的想法是偷袭行动啊,整个行军路程没几个月怕是走不完吧?浩浩荡荡十几万人,这么长时间,如何保证不会被秦国发现?

  还有,进入行军肯定会经过亦渠、犬戎等少数民族的地盘,如何确保能获得它们的支持?万一他们出尔反尔整次行动就泡汤了,不确定因素太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完全是脑洞,毕竟赵雍为了这次军事行动还亲自秘密进入秦国考察,甚至为了专心于谋划还辞去了赵王的职务,改当主父(这也成了他日后悲剧的根源,这里不细说,要知道的去查“沙丘宫变”)。

  随着赵国日后一系列的政治风波,这场军事行动最终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能成功实施,否则的话,这必定会成为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