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14万中国人喋血法国前线 战后列强们却不认账

2017年11月15日 12:30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918年11月11日,德皇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最近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99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叫胜利日),欧洲各国都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英国皇室更是集体亮相,佩戴着盛开的虞美人花(罂粟花),代表着对死难者的祭奠。

  图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国劳工队伍,历史上称“一战华工”

  图片:每年英国女王都会参加纪念一战停战日的活动,盛开的虞美人花是祭奠一战死难者的标志。

  而也正是在这99周年的时刻,一位英国老人约翰·德·露西在整理爷爷威廉·詹姆斯·霍金中尉的旧物时发现了一个装满旧照片和底片的盒子,里面的照片满满都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爷爷与中国人的合影!其中很多还是在西线战壕战最激烈时期的留影?

  图片:英国老人约翰·德·露西在整理爷爷威廉·詹姆斯·霍金中尉旧物时发现了华工在法国前线的照片。

  难道中国人也赴欧洲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则新闻一下燃爆了英伦半岛,也唤醒了英国社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劳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的记忆,英国电视4台(Channel 4)还特意制作了一部纪录片《被忘却的英国(华工)军队》(Britain’s Forgotten Army),充分肯定了华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出的贡献。这部纪录片已经于11月12日晚7点在英国播出。

  同样是今年上半年,中国拍摄的反映华工在西线战场上参战的4集纪录片《潜龙之殇》在英国首映,获得了巨大反响。

  图片:英国老人约翰·德·露西和爷爷威廉·詹姆斯·霍金中尉。

  一战爆发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国内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国外列强虎视眈眈,特别是日本妄图利用对德宣战之机,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特权。而此时,北洋政府宣布“中立”,并要求各国在中国不得发生冲突。

  但是,在中国外交决策群体眼中,一战却是一个天赐良机,如果能够在战争中站在胜利者一边,那么在战后将获得巨大利益,包括能够解决山东问题等。因此,很快中国就改变了中立政策,而选择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宣战,并向英法表示愿意派军队赴欧洲参战,或者协助驻华英军共同进攻盘踞在山东的德军。

  图片:英法列强认为中国军队没有战斗力,不可能上战场和德国军队拼。

  但是,英法当时一方面担心中国因为战争而崛起,一方面又认为中国兵员素质不高,不足以打现代化战争。因此拒绝了中国参战的要求。另一个原因是日本妄图侵略中国,不希望中国凭借参战之功而走到国际主流舞台,因此更是横加阻挠。

  图片: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的权益,对中国参战极力阻挠。这是20年代在天津的日军。

  有鉴于此,曾出任袁世凯政府总统府秘书长、随后出任中华民国政府内阁总理、被世人誉为“近代中国的马基雅维利”的梁士诒提出了“以工代兵”的战略构想:“中国财力兵备,不足以遣兵赴欧,如以工代兵,则中国可省海陆运输饷械之巨额费用,而参战工人,反得列国所给工资,中国政府不费分文,可获战胜后之种种权利。”

  图片:被世人誉为“近代中国的马基雅维利”的梁士诒。

  与此同时,战争的囚笼一旦打开,就不再以列强的意志为转移了!恐怖的西线绞肉机让英法胆寒,巨大的人员伤亡使本来就人手不够的两国难以为继。此时,英法想到了中国曾经提议的参战请求,开始在中国招募劳工赴法国前线作战。

  图片:巨大的战争伤亡让英法两国兵员、劳工等都捉襟见肘。

  就这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法国在中国先后招募了大约14 万名劳工。这些中国劳工绝大多数来自山东,但也有其他不少省份的人。

  西方人认为山东人体格健壮、踏实肯干,而且山东的纬度与法国近似,比中国南方人更加适应法国战场的环境。当然,英国在山东威海卫就有租界,也方便劳工招募。

  图片:黄色省份是有华工输出的,招募点为蓝色和红色。来源:Li Ma, Les travailleurs chinois de 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 CNRS Editions, Paris, 2012

  图片:威海卫的英国华工招募点(照片来自威海档案馆)。

  挤满轮船的华工从中国起航,等待他们的是长途跋涉和炮火连天的欧陆战场。

  为了避免德国海军破交袭击舰,这些劳工通过海路穿过太平洋抵达加拿大,再乘坐闷罐火车横穿北美大陆,再从东海岸上船,渡过大西洋抵达法国。

  图片:在法国前线修理铁丝网的华工(照片来自考茲家族基督教青年会档案,明尼苏达大学)。

  到达法国后,华工被分批送往前线,主要负责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比如挖战壕、搭库房、送补给、修理坦克等。由于当时战壕战正处于激烈对峙阶段,很多华工要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为协约国士兵修筑战壕,很多人因此牺牲在有着绞肉机之称的西线战场上。

  图片:1918年2月,一名华工在法国艾兰坦克兵团工场清洗一辆MKV型重型坦克。

  图片:搬运弹药的华工。

  图片:身着制服的华工在一座废墟前合影。

  这些华工因为气候、枪伤、地雷、流感等原因,命丧战场,对于一战来说,他们功不可没。战争结束后,有着叶落归根传统思想的华工绝大多数都被送回了中国,但是也有千余人留在了欧洲。这些华工成为了欧洲的第一批大规模中国移民,参与了巴黎唐人街的建设。

  图片:战争结束后绝大多数华工都被送回中国,叶落归根。

  图片: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拍摄的一部华工影片海报(照片来自于派拉蒙影业公司)。

  战后,华工的功绩被协约国直接无视,北洋政府也没有因为华工的功绩在巴黎和会上获取到应有权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被全盘让给了日本。

  图片:列强的巴黎和会完全忽视了14万华工在前线做出的功绩,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盘让给了日本。

  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利,终于全面点燃了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由此爆发,星星之火终成了燎原之势!而这背后,却是那14万华工在法国前线不为人知的喋血经历!(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