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张学良为何不抵抗:被苏联打怕才不敢打日本

2017年09月19日 17:1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近现代史最令人国人痛心的就是日本十四年侵华战争。尸山血海、饱受凌辱换来的胜利,并不能让多少国人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荣耀。提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就扯不开九一八这个充满遗憾与悔恨的灾难肈始。恐怕每个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军弃而不战呢?如果东北军当年和日本拼一把,还会有日后的惨痛历史吗?历史不可重演,但溯本求缘还是可以的。

  [中东路地图]

  今天似乎已经有了许多内幕被揭开,比如当时并不是蒋介石密电张学良令其不抵抗,而是张学良自己的决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再宣称自己“不怕死”的少帅,在如此关乎自己和数十万东北军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出此“自绝之策”呢?!有人说这是军阀的自私狭隘保全自身利益致使的,可是再自私的人也会懂得丢掉赖以生存的“老家、老本”,自己想保全也保全不了几时。何不趁天时地利人和“赌一把、拼一把”呢?军阀的逻辑不应该是这样吗,可问题是:如果他在决定“赌不赌”这一把之前,已经“赌光了一大把了”!已经赌怕了,成惊弓之鸟了,那么,面对更可怕的“新对手”,他真的要珍惜最后的本钱了!这其实才是张学良和东北军在九一八时面对日军的真实心态。他们在此之前,已经“赌输过一大把”了。这就是东北军和苏联之间于1929年为了中东铁路的归属,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中东路战争”,东北军输得好惨!以至于他们面对“新对手”时,不得不采取“走为上”…………,可惜由于种种避讳,我们过去没有很好的了解这一点。

  [张学良和东北军]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19世纪末沙俄为称霸远东,利用中国劳动力修筑的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后来又修筑了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2800余公里的“丁”字形的中东铁路。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行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日俄战争后,俄国将长春以南铁路权利让给日本,成为“南满铁路”。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正式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南北政府的宣言》,声明废除沙俄同中国政府所缔结的一切秘密条约和一切特权,放弃沙俄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的权益。关于中东路的问题苏俄政府提出要与中国共管中东路的意向。1924年,中苏达成建交协议,签订了《中俄协定》。关于中东路是这样规定:“中东铁路纯系商业性质;所有关系中国国家及地方主权之各项事务,如司法、民政、军务、警务、市政、税务等,概由中国官府办理”。随后,苏俄政府于同年9月与奉系军阀当局又签订了《奉俄协定》,除了包括《中俄协定》之内容外,还把中东路无偿交给中国的期限以旧俄时代规定的80年缩短为60年;并在此期间内允许中国赎回。应该说按照当时的国际法准则是相对公允的。苏俄的对华政策与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形成极大的反差。日本通过“满铁”长期霸占南满铁路,在铁路沿线霸占大片土地,并行使行政、司法、征税、警察权等。还在铁路沿线的重要城市驻扎关东军和警备队。很明摆,旧日的日俄两大帝国主义,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这是需要奉系当局清醒对待的。

  [军阀混战时期的东北军是当时中国武器最先进的军队,连蒋介石的中央军也经常向东北军借重武器部队]

  可惜的是,军阀就是军阀,从不会依照有利于国家民族或遵照公理正义行事。一切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军阀也有聪明与愚蠢之分,即便是昏庸无道的晚清政府也知道“以夷制夷”的计谋,聪明的军阀面对两大外敌,也会细心考虑孰轻孰重,懂得“拉一个打一个”,愚蠢的则只会落得两面为敌。张作霖被炸死之后的奉系当局,面临国仇家恨,不仅没有制定富有前瞻性的正确战略思想和外交路线,反而像无知无耻的小丑一样,满脑子想的不是国家前途命运,甚至不是洗雪“杀父之仇”,而是怎样“沽名钓誉”,怎样“挑软柿子捏”。苏维埃在建立初期,面临世界上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仇恨敌对,并且遭受严重的饥荒,但苏俄坚强的挺住了。张学良此时认为,刚刚经历残酷内战成立的苏俄是“众矢之的”,又经历了饿死百万人的大饥荒,国力一定不堪一击。所以,中国人民长期的宿敌现在就是一个“软柿子”。捏破它不仅可以攫取沙俄在东北的一切利益,而且可以在国际国内的民情与舆论上“大放异彩”,成为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这是多好的一本万利!

  [1920年代的苏联远东红军]

  迫在眉睫的最大危险敌人和杀父仇人——日本帝国主义,反倒被他放在一旁。他也不想想究竟谁才会是东北军将要面对的最大敌人?一旦面临日本新的挑战,他先招惹了苏俄,岂不是要面临南北夹击的境地?!如果此时认同苏俄的诚意,建立良好外交关系。不久的未来与日本冲突时,也可以获得苏俄的支援。可是一心沽名钓誉、趁人之危的张学良,顾不到这些了,他急不可耐的借口“讨伐红色帝国”,制造事端,发动了对苏战争。

  [长期担任孙中山蒋介石军事顾问的不留赫尔 ,熟悉中国军队,故被斯大林任命为远东军的指挥官]

  然而苏俄的强大超乎张学良的想象,斯大林迅速组建“远东集团军”,配备20万优势兵力和包括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坦克在内的轻重武器。并将指挥权交与曾经长期担任过孙中山、蒋介石的苏俄军事顾问布留赫尔(中国称呼的“加仑将军”)。这场中苏之间最大规模的战争,毫无悬念的以东北军大败而归告终(东北军伤亡万余人,被俘7000人,而苏军仅阵亡百余人,受伤不足千人)。不得不由美国调停,于苏俄签订合约。本来想趁人之危的东北军,结果落得丢人丢到国际的可笑结局。而这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敌人”的战争所造成的最大危害却是让更大的潜在敌人日本,看透了东北军的本质,激发了日军制造更大的事端“榨干”东北军的阴谋念头。

  [苏联红军的战机与坦克]

  [苏军展示缴获的东北军的旗帜]

  [中东路战争的恶果,就是使东北军面对新的敌人时,丧失了信心勇气,很快致使东北沦丧,再次证明军阀是反动误国的,相信如果东北军丢失的武器为工农红军所掌握,恐怕不出三年就可以统一中国,日本是绝无可能踏入中国一步的]

  可悲的是,张学良和东北军却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打了败仗,而且丧失了基本的信心和勇气。成了不折不扣的“惊弓之鸟”。面对九一八日本发动的进攻(其实是日军的“试探性进攻”,如遇抵抗既退回),丧魂失魄的迅速退出国内,将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与倭寇。张学良后来是这样谈到这段往事的:九一八的真正原因:是我被苏俄打怕了,当时我们(东北军)是做好充分准备的,苏俄是毫无准备的,可是就这样,我们还是打败了。现在日本是充分准备的,我们又没有了准备。况且,日俄战争又是以日军战胜俄国告终,所以,对于日本,我真的觉得是毫无胜算的。这就是九一八的真正原因。(作者署名:宋毅战争史)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