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一辆老坦克如何干掉美军3辆重型坦克

2017年08月21日 07:02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坐落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静静地停放着一辆遍体军绿、历史感厚重的苏制T-34/85坦克。坦克炮塔右侧有白色的漆字“215”,长长的85mm炮炮身右侧漆着5颗红星。说起这辆坦克,那可真是大有来头、威名赫赫:朝鲜战场上,在一次战斗中该车单骑击毁美军三辆M26“潘兴”,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称号。

  1953年,为了在和谈中给美军施压,志愿军发起了夏季攻势。7月金城战役时,志愿军22军发起了夺取石砚洞北山的战斗,中国坦克4团奉命配合。傍晚战斗还在激烈进行,215号坦克车长杨阿如突然发现右前方的346.6高地上有3辆美军M26“潘兴”。这三辆“潘兴”身边只有少量士兵,看来美军是拿它们当成了移动炮台使用了。346.6高地地势虽不高,但足够“潘兴”打击到任何正在冲锋的志愿军步兵了,必须干掉它。以一敌三,杨阿如自知T-34/85没这个能力,只能在夜里摸黑偷偷地打冷炮。

  趁着夕阳的余晖,杨阿如记住了三辆“潘兴”的大概位置。此时要解决的问题是,T-34/85没有夜视能力,如何在晚上精确地射击。他想了半天,终于“憋”出了个土办法——找一棵目标明显的大树作为参照物,记住一辆“潘兴”与大树的相对位置。在没有夜视装备的T-34/85上,只有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杨阿如立即指挥车组靠近346.6高地,在车上加装树枝杂草,就在“潘兴”眼皮底下藏了起来。到了夜里,杨阿如按照傍晚找好的位置,指挥215号坦克打出了第一炮。这一发弹有如神助地钻进了“潘兴”的装甲,不仅让“潘兴”再也动弹不得,还燃起了大火,照亮了其他两辆车的位置。

  (注:杨阿如)

  不过,杨阿如兴奋之余还不忘指挥车组机动。215号坦克刚刚离开,高地上两辆“潘兴”循着215号炮口的焰光开了炮。一击不中,它们又照着可能的方向连连开炮。好巧不巧,一发炮弹就炸在了215号的车前,尽管杨阿如反应极快,当即猛拽驾驶员陈文奎的衣领示意坦克急停。但是由于惯性,坦克还是往前滑行,一下就开进了弹坑。215号车组反应极快,确认车体未损后,炮手徐志强就操纵炮塔,向着在火光中若隐若现的“潘兴”开了一炮。

  这发穿甲弹没叫杨阿如失望,成功凿穿了“潘兴”的装甲,刚才还耀武扬威的“潘兴”现在再也动不了了。

  此时215车已经暴露了。最后一辆“潘兴”循着炮口焰光开炮,正中炮塔装甲,幸好发生了跳弹,没有击穿或引燃。全车组就这么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杨阿如这是想要发动坦克离开弹坑,却愕然发现215车底盘陷在坑中动弹不得。原来最近下了两天的雨,地表本就潮湿,刚才的炮弹又炸松了泥土,坦克一发动就把弹坑搅成了烂泥坑,任凭履带怎么转也动不了。

  (注:志愿军坦克部队誓师)

  杨阿如知道,此时全车组已经到了最凶险的时候,诞生于1940年,改装于二战的T-348/85此时装甲已经略显薄弱,之所以能够在朝鲜战场上还颇具威力主要依靠的就是火炮毁伤和机动性能。现在机动能力被废掉,如果下一发炮弹再打中自己,全车组就完了。

  有些人就是越到紧急时刻,心态越镇静、头脑越灵活。杨阿如就是这样的人。他灵机一动,让驾驶员陈文奎先把215车的引擎发动到最大,然后缓缓降低直至熄火,制造出一种坦克全速行驶迅速逃远的假象。

  在那个无月无星的夜间,苏制T-348/85的引擎巨大的轰鸣声显得格外刺耳,然后很快就“远去”了。那辆“潘兴”装填好炮弹之后,却已经“赶不上”了,于是只能作罢。守在“潘兴”身边的美军士兵也没有去侦察,毕竟人太少,夜里太危险。

  当确定敌人上了当之后,215车组成员立即钻出坦克,偷偷摸摸地维修战车、搜集树枝修补伪装。半夜,杨阿如用车载电台联系工兵来“抢救”。工兵们忙活到黎明,才用石头、树干把215车垫起来脱离险境。

  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撤退时趁着天边才泛起鱼肚白,杨阿如指挥215车瞄准还茫然无知的那辆“潘兴”,用一发炮弹狠狠地回敬了昨晚的“热情招待”,也为215车的击毁数添上了一笔。

  这一夜的斗智斗勇,简直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大片儿。杨阿如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一辆中型坦克击毁了三辆重型坦克,以一敌三,以弱胜强,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他无愧于“一等功臣”,“朝鲜二级坦克英雄”的荣耀。(作者署名:提督)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