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海战:令美国不敢介入,中国果断收复西沙三岛

2017年07月24日 11:27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资料图:参加西沙海战的解放军的274号猎潜艇在亚龙湾。资料图:参加西沙海战的解放军的274号猎潜艇在亚龙湾。

  40年前的1974年1月,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和西沙当地民兵在遭受南越军队挑衅和攻击后,被迫进行还击,在西沙永乐群岛附近进行了海战。

  这次海上遭遇战取得胜利后,中共中央军委准确判断了战略形势,及时下决心,以陆海空三军相配合,一举收复了西沙三岛。

  此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维护中国主权特别是海洋权益,却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发挥着长远的影响。看一下当今的南海形势,更可以感受到此战的意义。

  解放十年后始得进驻西沙

  在历史上,中国最早宣示了在南海的主权,却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以来难以有效控制。其面临的三大难题为“远”“小”“水”。

  南沙群岛距海南岛在1000公里以上,西沙群岛距海南岛也有330公里,而且那些岛子大都横直不过几百米(只有西沙永兴岛最大,也仅1.8平方公里),绝大多数岛上没有淡水,军队或居民难以常驻。

  西沙群岛由宣德、永乐两个群岛和其他岛礁组成。永乐群岛又由甘泉、珊瑚、金银、琛航、晋卿等岛屿组成。这些岛屿在法理上早就属于中国,在近代却相继遭受法国、日本入侵。

  新中国成立后几年间,法国在越南进行殖民战争,占领了西沙的珊瑚岛(该岛有淡水)。1955年法军撤走后,1956年5月设在西贡的“越南共和国”政府(即南越政权)又宣称西沙、南沙群岛是其领土,并继承了对珊瑚岛的占领。

  对此,中国政府马上发表声明批驳。但是,此后一段时间内,解放军却难以进驻西沙群岛,对南沙群岛在军事上更是鞭长莫及。

  在新中国成立后近十年内,台湾海峡两岸战火未息。国民党当局依仗其海军力量优势和美军支援,经常对大陆沿海岛屿采取“以小吃大”的攻击。距离闽、粤海岸仅几公里的多个岛屿上的解放军都遭受过重兵攻击,南日岛上的部队1300人还曾被敌“吃掉”。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若是没有解决海空军掩护问题,解放军派兵进驻南海岛屿,只能是把部队送入虎口。

  1958年秋解放军炮击封锁金门,沉重打击了台湾当局,迫其在同年10月宣布对大陆“不使用武力”,此后停止了对大陆沿海岛屿和船只的攻击。而此时,解放军在南海新建的海军通过修复旧舰和增添小艇,多少有了一些战斗力量。中央军委决定,1959年春海军到西沙海域巡航,并派部队进驻了西沙永兴岛,同西面珊瑚岛上的南越军队遥相对峙。

  解放军刚进驻西沙不久,1961年美国开始在南越进行“特种战争”。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又以海空军实际控制了南中国海。

  当时,美国飞机、军舰经常侵入西沙海域挑衅,大陆向永兴岛运送补给物资和淡水的船只常被跟踪威胁。紧跟美国的南越、菲律宾当局乘机又占据了南沙的多数岛屿。而永兴岛的解放军驻军坚守孤岛不后撤已属不易,实难再采取其他维权行动。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在亚洲开始收缩。毛泽东敏锐地看到形势变化,于1970年发出指示,要在适当的时机把盘踞西沙群岛的南越军队赶走。

  随后,军队和地方部门开始在永兴岛建筑能停靠千吨级舰船的码头,准备调猎潜艇大队进驻,同时要求派遣渔民、民兵,以“群众斗争”的方式挤走珊瑚岛上的南越驻军。不过因“文革”的干扰破坏,至1974年永兴岛码头仍未完工。

  此时,中国的战略重点是在北方防范苏联,对南海舰队的建设投入很少。该舰队原有的四艘千吨级护卫舰全部失修,无法出海作战。只有几艘百吨级护卫艇、猎潜艇和扫雷艇,能勉强驶到距海南岛基地300多公里外的西沙海域。当时解放军航空兵的主力歼-6歼击机的航程又很短,到达西沙海域留空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空中打击和掩护能力均很差。

  因此,面对南越政权那支在世界上属三流的海军,中国海军在西沙海域与之对抗,还面临着装备上的劣势。

  以小搏大取得海战胜利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在战略上实行“联华抗苏”。1973年1月,美国寻求从越战泥潭脱身,签订“巴黎协定”,撤出了南越,其海军舰队也撤到菲律宾的苏比克基地。这就为中国在南海行动排除了最重要的障碍。

  1973年秋天,南越当局面对着北方的军事压力和内部越共游击队的攻击,却选择在西沙海域向中国挑衅。西贡政权连续派军舰到西沙海域,撞毁中国渔船并抓捕渔民。1974年1月,“总统”阮文绍又下令海军“驱逐”在西沙海域的中国渔民,并进占甘泉、金银等岛,从而挑起了军事冲突。

  已陷入风雨飘摇状态的南越当局,为什么还要对外寻衅?翌年西贡政权崩溃后,其海军将领大都逃往美国,他们后来发表的回忆说明了其内在原因。

  原来,“总统”阮文绍错误估计了形势:一是自认为在美军撤走时接收了十余艘千吨级军舰,对中国南海舰队已拥有优势;二是认为根据盟约美国有援助义务,若中国反击应该来助战;三是想以此彰显“爱国主义”,刺激民族情绪,并让受中国支持的北越陷入政治被动。南越当局也清楚,其综合国力毕竟远不及中国,对华挑起冲突的目的,是想再把美国拖下水,让其重返南越。

  从1974年1月15日起,三天内南越军舰在西沙一再向中国渔轮开炮威吓,甚至进行野蛮冲撞。1月17日,南越军队从已盘踞18年之久的珊瑚岛出发,分别登上甘泉岛、金银岛,驱赶中国渔民,实施侵占。

  得到报告后,周恩来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研究并报经毛泽东同意,决定加强巡逻并采取相应军事措施。经毛泽东指派,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六人组成领导小组,由叶剑英、邓小平负责,到总参作战部指挥斗争。

  此时邓小平复出仅几个月,1月初刚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沙之战成为他在“文革”中停职七年后指挥的第一个军事行动。

  据当事人回忆,邓小平到总参作战部后,言语不多,却句句有力并抓住要害。而“造反司令”起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到场后只能夸夸其谈,说的全是外行话,军队干部转过头来都悄悄议论:“真是胡说八道!”

  当时,中方还未做好迎战准备,尤其对美国如何反应还未判明。起初的打算,是制止南越入侵,同时避免扩大冲突。

  1月17日,南海舰队派出四艘猎潜艇和扫雷艇,驶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海南军区也派出一个民兵排,随艇进驻永乐群岛。

  这一部署,明显是防御性姿态。首先登岛的不是正规军而是民兵,是想按“群众斗争”的预定方式驱赶入侵者。在之后的海战中,投掷手榴弹成为让不少人称奇的怪事,不明白海军舰艇为何要装备手榴弹。其实,这些手榴弹是给民兵准备的。

  1月19日上午,南越军队登上琛航、广金两岛,开枪驱赶中方人员。岛上的中国民兵马上开火,将其击退。

  此时,中国海军舰艇到达永乐群岛附近海面,同入侵的南越军舰形成了对峙。中方奉命不先开火,却做好了还击准备。

  对峙的中越双方各有四艘舰艇。南越军舰总吨位达6000吨以上,装备127毫米以下口径火炮50门。中国舰艇总吨位只有1760吨,只相当于南越一艘驱逐舰的吨位,仅装备85毫米以下口径火炮16门。

  不过,南越军舰航速不快,火炮口径虽大,射速却较慢。而中国舰艇的建造强调应对近战,吨位虽小却机动灵活,火炮口径小却有较快射速,在近距离交锋能发挥出长处。

  经过一段时间对峙,南越军舰见无法驱赶走中方舰艇,于1月19日上午9时,首先向解放军的274号猎潜艇开炮。中方立即实施还击。

  双方打响后,中国艇队因后开火一时显得被动,一名政委和多名水兵中炮牺牲。不过各艇反应迅速,并发挥自身灵活的优势,不畏敌火力,以最高速度冲向最近目标,很快将距离拉近到2~3链,有的还接舷相战。

  在双方一度仅相距10米时,解放军水兵用冲锋枪、手榴弹向对方甲板上猛打,舱面上的南越官兵顿时死伤累累,四处躲避。

  经过一小时左右激战,南越四艘军舰均中弹累累,炮位多被打坏,都开足马力南逃。中国海军有一艘扫雷艇因重伤抢滩,但又有两艘猎潜艇增援到达,因而咬住敌10号舰紧追。追上敌舰的中国舰艇经三次齐射,南越的“怒涛”号油舱燃烧引起舰内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的82名官兵均未生还。

  这场海战历时4个多小时,以中国海军胜利告终。

  当天,西贡政权为掩饰惨败,新闻发布官竟称中国方面派出“科马尔级驱逐舰”,使用了“冥河式导弹”。其实,中国海军在此次海战中只以2艘扫雷舰、4艘猎潜艇参战,只使用了火炮、枪支和手榴弹,而且是在吨位、火力都居于劣势的情况下赢得了胜利。

  判定美国不会介入,果断收复西沙三岛

  西沙海战获得胜利,使中国方面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这就面临着下一步如何行动的问题。

  当时,发现美军从菲律宾苏比克基地派出一支军舰编队,是否驶向西沙方向还不明确。1月19日当天,在总参指挥的邓小平分析了形势,与叶剑英商讨并得到毛泽东同意后,果断下达了收复西沙三岛的命令。

  西沙反击战是毛泽东一生指挥的最后一仗。此仗选择指挥者得当,在全局判断上更显示出战略家的眼光。毛泽东、邓小平都看出,美国对华战略需求的分量更重,照顾南越盟友的战略利益已放在次要位置,因而美军不可能干预。中国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完全控制西沙群岛。

  事实证明了这一判断。时任南越海军负责指挥作战的副参谋长杜剑在逃美后回忆,西沙作战时他一再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支援,却都没有回音,甚至在战后请求帮忙打捞生还者都遭到拒绝。在南越内部,一些官员害怕对华扩大战事,也不愿配合。空军一味敷洐,不出动支援海军。

  1月19日,中央军委即命令广州军区和南海舰队发起登陆作战,以收复1956年以后一直被南越军队占领的珊瑚岛,以及刚刚被其侵占的甘泉、金银两岛。由于海军缺少登陆舰艇,还临时征用了部分民船。

  1月20日上午,执行甘泉岛登陆任务的部队乘海南岛渔业公司的2艘渔轮,到达近岸位置,立即换乘橡皮舟和小舢板,实施登陆。侵占该岛的南越军队以机枪向中国船艇扫射,遭到解放军舰艇的炮火轰击,逃到灌木丛生的岛中部躲避。经喊话,这些人全部缴枪投降。

  接着,解放军登陆被南越当局侵占了多年的珊瑚岛,岛上的南越军队投降。一名美国联络官神色自若,安然就俘,仿佛事不关己。这可以说反映了美国政府的态度。

  发起收复三岛登陆战时,解放军南海舰队和广州军区空军部队派出作战舰艇和飞机前往西沙群岛海域,完全掌握了制海、制空权。不过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中方不攻击西沙海域以外的南越军事目标,对敌方未接近战区的舰、机活动,只采取密切监视。

  西贡政权向美国求援无望,于1月21日下令避免与中国作战,西沙海域的战斗就此结束。

  中国进行的西沙自卫反击战规模不大。1月19日和20日两天作战,击沉南越护航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毙伤南越官兵100多人,俘虏南越军人48人、美国联络官1人。中国海军有18人牺牲,67人受伤,1艘扫雷舰负重伤。

  西沙作战的胜利,首开了中国海军击沉外国军舰的纪录(旧中国海军在甲午海战和抗战时的海战中都未击沉过敌舰),也是军民配合在海上作战的成功范例。

  解放军完全收复和控制西沙群岛后,为防止南越当局反攻,又从东海舰队调了几艘军舰,通过台湾海峡南下,途中未遭国民党军拦截。1965年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后,台方海军因遭重创,已不再主动攻击解放军海军。近年来的“放行”一说,纯属向壁虚构。

  西沙反击战结束一年多之后,1975年4月,越南人民军南下解放了南方,越南民主共和国马上背弃原来承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立场,接收了南越当局侵占的南沙岛屿,并扩展占领的岛礁,还对西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

  这一情况也从反面证明,如果中国当时不是抓住机遇,敢于“以小打大”,击败南越海军并果敢夺岛,西沙群岛西部的永乐群岛还会被外国控制,南海后来的形势会对中国更为不利。

  40年过去,今天的人们更感到这一仗收益重大。有此战胜利,中国在几十年间才能牢牢控制西沙,有效维护那里的资源,并能以此为基地,向南沙扩展维权范围。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