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旺追击战:解放军一小时击溃印度军队一个旅

2017年07月24日 10:25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克节朗-瓦弄战役◆达旺追击战

  第7旅在战斗开始的第1个小时就完全丧失了对部队的控制。在清晨的战斗中,第7旅阵亡493人,所有部队建制被完全打乱,整个旅在8个小时内就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达尔维旅长和旅部直属人员在销毁了所有文件后准备撤向章多,但章多被突破的消息很快传来,达尔维和他的小部队只好转向东南方向的色奇姆(印度称呼,没有找到相应的我国地名一一编者)。为了避免遭遇解放军巡逻部队,他们在深山老林里转悠了66个小时。10月22日清晨,耐不住饥饿的达尔维和他的士兵钻出山地,结果撞上了整整一连的解放军部队,全部被俘,他也成为整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我军俘虏的军阶最高的印度军官。

  击溃第7旅后,我军攻势继续向纵深发展,形势的变化促使西藏前敌指挥部不断更改预定的作战计划。在战前,我军对印军可能的抵抗和增援作了充分准备,但战斗打响后仅5个小时就击溃第7旅,攻击进展之顺利大大出乎我军预料。10月2C日黄昏,克节朗地区的战斗基本结束,但西藏前指发现基层部队上报的毙敌和俘敌数量与第7旅实力严重不符,这意味着大量溃兵逃入了深山,与此同时,由于印军一再南逃,原先准备迎击由达旺北进的印军增援部队的“打援”方案落空,总参立即指示西藏前线“相机占领达旺”。西藏前指遂投入战役预备队向达旺追击前进,而原先的主攻部队则就地封锁克节朗地区所有山谷、河谷、沟口、路口和桥梁,清剿残敌。10月25日,驻守达旺的印军不发一枪一弹就渡过达旺河南逃,我军收复了自1950年被印度占领的藏边重镇达旺,第7旅阵亡、被俘人数达到1900余人,克节朗一达旺战役进入尾声。

  克节朗-瓦弄战役◆飞兵贝利小道

  10月20日战败的消息到达新德里,整个印度陷入一片混乱与震惊中,尼赫鲁亲自接管了国防部,下令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连新德里的公园都挖了防空壕。我国政府在克节朗大捷后再次呼吁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境问题,但尼赫鲁政府一边在国内疯狂迫害华侨和华裔印度公民,一边大肆向西方国家购买武器装备,叫嚣“高呼圣雄甘地的名字将中国人赶出去”。

  在10月25日至11月18日期间,中印边境东段基本处于平静状态,但敌我双方都在进行进一步的部署和调整。我军在收复达旺后立即开始修筑从错那向达旺的公路,22天时间里在喜马拉雅山上开辟了一条可通行汽车的公里,几乎创造了建筑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使我军以更快的速度向达旺方向集结,大量后勤物资源源而至。邦迪拉战役的胜利一半的功劳要记在筑路部队的身上。与此同时,印度陆军司令部也调整了“达旺战区”的部署,由于达旺到邦迪拉仅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道路两边都是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印军认为穿插作战完全不可能,我军如果进攻必沿公路轴向推进。因此印军将3个旅的部队沿公路部署,从北向南分别集中在色拉山口一德让宗一邦迪拉,首尾相距60英里。

  这个防御计划最初由巴克沙·辛格中将(他在克节朗战役后短暂接替考尔)执行,第62旅和第65旅5个营扼守色拉,第48旅3个营驻扎邦迪拉,印军总兵力达到了12000人左右。但10月28日,考尔重新担任第四军指挥官,他立即视察了色拉和邦迪拉,并在原有计划上做了一些基本性的改变,这些改变直接导致了“达旺战区”印度陆军的最后结局。考尔允许新上任的第4师师长A-S·帕萨尼亚少将把他的指挥部设在德让宗,这导致第65旅被从色拉调至德让宗,色拉的兵力被大大削弱。

  瓦弄战役-解放军第160师

  11月13日,考尔中将指挥印度第ll旅在中印边境东段最东端的瓦弄方向向我军发起进攻,准备以胜利向尼赫鲁的76岁生日献礼。但印军在瓦弄迎面撞上了我军刚从四川调来的齐装满员的第160师,师长董占林1955年授衔上校,政委耿青1955年授衔上校,政治部主任刘润泉1955年授衔中校。此战,董师长的警卫员何其宗,1959年1月入伍,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第160师(隶属第54军),下辖步兵第478团,团长张自信1955年授衔少校,478团一营长王巨楼1955年授衔大尉,478团一营一连长段久旺1955年授衔中尉,步兵第479团,团长扬云汉1955年授衔少校,步兵第480团,团长成徳碌1955年授衔少校,480团二营五连长陈代富,副连长廖泽沛,炮兵第540团,团长张敏1955年授衔少校,张敏后来任国防科工委参谋长,。第160师原为隶属东野邓华7纵(后编为第44军)的主力第19师,后编为第130(160)山地师,下辖第55团(后编为第478团),第56团(后编为第479团),第57团(后编为第480团),擅长攻坚,曾经四次血战四平街;东野打胜辽沈战役依靠打下锦州,而打下锦州依靠第19师老虎团第55团首先登上锦州城垣,首先攻入锦州城内,因此第160师前身第19师在锦州的缴获颇丰,让万岁军38军112师的前身东野1纵1师眼红,也让后人往往仅仅记住了第55团,甚至把第55团当成第55师。第160师长期驻藏剿匪,从1959年初至1961年底爬遍了西藏的丛山峻岭,歼灭藏匪七万余人,是一支名符其实的具有优良传统的优秀山地师,特别是一支让印军闻风丧胆的对印铁拳,1962年初奉回四川雅安驻防。非常可惜,这样一支不可多得的优秀部队,却在1998年第三次裁军之际,在江总不了解情况之下,被原54军的部分领导人视为非第54军嫡系部队,上报撤编。 这是后话。

  印军攻击未成反被我军分割包围,2天之内全军覆没。为继续打击印度的嚣张气焰,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我军准备发起邦迪拉战役。印军在色拉一邦迪拉一字长蛇阵的部署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见的太多了,收拾这种阵形我军颇有心得,关键在于能否对印军深远纵深实施迂回穿插。在当地藏民的指点下,我军发现了一条由北向南直插德让宗和邦迪拉之间的小道——贝利小道。或许是历史有意的安排,这条小道正是1913年英国探险家贝利为麦克马洪爵士划定“麦克马洪线”而勘察地形时发现的。1962年11月13日,我军第160师步兵第478团团长张自信所部1500人的穿插部队飞兵贝利小道,经6天5夜强行军,翻越海拔4870米的山口,于11月18日成功穿插至德让宗和邦迪拉之间的班登,印军的长蛇阵的腰上被打进了一个楔子。

  11月18日凌晨,邦迪拉战役正式打响,刚在瓦弄收拾了第11旅的解放军第160师步兵第479团团长扬云汉,步兵第480团团长成徳碌,沿公路向色拉发起进攻。印军第62旅顶住了我军从东北和西北方向发起的试探性进攻,但帕萨尼亚命令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撤退至德让宗,于是1个营被从色拉前沿关键的预设阵地上撤到色拉后方山脚下的阵地以保护撤退路线。这使色拉守军的士气受到严重打击,与此同时,解放军的总攻开始了,战斗非常激烈。破晓时分,第62旅完全被逐出色拉。攻克色拉后,第160师第479团,第480团沿公路疾进,直扑德让宗,迂回至班登的第160师步兵第478团部队截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此时,帕萨尼亚手下还有第65旅的3000名士兵,但他却命令撤出德让宗,撤退的印军部队在狭窄的山间公路上挤作一团,在我军迂回部队的攻击下全军溃散。

  邦迪拉成了印军在中印边境东北段地区最后一个据点。驻守邦迪拉的是古尔巴克什·辛格准将的第48旅。18日上午,考尔打电话给古尔巴克什-辛格要他派出部队增援德让宗,后者断然拒绝,声称把部队从防御阵地里拉出来只会让邦迪拉门户敞开,与自杀无异。他们当时还不知道帕萨尼亚已经放弃了德让宗。但是考尔仍然坚持抽调部队前往德让宗,上午ll:15分,2个步兵连、4辆坦克、2门山炮组成的特遣队开上了往德让宗去的公路,结果在正午时分迎头撞上正向邦迪拉攻击前进的我军部队,解放军第160师第480团二营五连长陈代富,副连长廖泽沛所部150余人,在林木茂盛的斜坡上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全歼了这支特遣队。

  势不可挡的我军迅速占领了邦迪拉接近地域,古尔巴克什·辛格准将在下午4时下令撤出邦迪拉,但是,第48旅的撤退太慢了,反而在下午6点半等到了援军(增援部队并不知道第48旅要放弃邦迪拉,可见印军当时的混乱)。无奈之中古尔巴克什再度改变计划,决心在邦迪拉和解放军脸对脸打防御战。但数千残兵哪里顶得住我军摧枯拉朽的攻势,11月19日下午3点,我军杰出的战无不胜的山地师第160师第478团,第479团,第480团攻克邦迪拉,第48旅残部逃往更南面的查库,我军前锋部队第160师第478团一营长王巨楼,478团一营一连长段久旺所部追踪而至,于11月20日午夜进逼查库,当晚第160师第478团一营所部步兵第一连,步兵第二连,步兵第三连,一营机枪连,一营炮连共计700余,即发动进攻,一营一连主攻,一鼓作气拿下查库,印度第4师被完全击溃。至此,中印边境东段的战斗基本结束。

  克节朗-瓦弄战役-◆结语

  克节朗-瓦弄战役对印度军队造成的心理打击持续了很多年,印度国内也一直在反思第7旅与第11旅溃败的原因。最直接的替罪羊便是考尔,由于他极力鼓吹“里窝那计划”,战前又借尼赫鲁的支持打压军内反对意见,因此,战败后,考尔被勒令永久退役并接受了情报部门的调查,甚至被停发了退休金。客观的讲,考尔确实需要对克节朗和邦迪拉战役的失败负责。他不顾后勤供应的困难,为了个人政治前途强令部队采取攻势;在初战失败后又将部队分散在一个极为不利的地形上;作战时指导思想混乱,经常越级指挥,在失败后又往往将责任推卸给下属(他在一次越级指挥失败后对达尔维说过一句有名的话:“这是你的战斗。”)。前线指挥官所能犯的每一种错误他几乎都做到了,考虑到他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的背景,这些错误就更加不可原谅。但考尔个人的错误并不是克节朗印军失败的根本原因,甚至不是直接原因。

  考尔最大的缺陷是从来没有指挥过战斗部队,从桑赫斯特毕业后他凭借与尼赫鲁的姻亲关系一直在兵种司令部中服役并爬到高位。选派一个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参谋长去直接指挥一线战地部队,做出这个决定的人要首先对印军的失败负责。

  抛开政治因素和人事安排不谈,单就战役和战术层面来考察印军失败的原因,我们会发现,第7旅在进入克节朗河谷时其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首先看看克节朗河谷的地形:西侧是不丹的群山,北面是塔格拉山脊,克节朗河在由西向东流过1号桥后突然来了一个90度的大拐弯。

  整个地形是一个三角形的大口袋,沟壑纵横,连基本的战役机动都很困难。第7旅跑到这里来布防简直就是划地为牢;再来看第7旅的部署,三个营沿着克节朗河一线摊开,正面宽达12英里,没有纵深、结合部没有掩护、没有战役预备队。当面的克节朗河本身又是一条极易徒涉的小溪流,根本无险可守,这样的防御态势跟鸡蛋壳没什么两样,一捅就破;其三,战役准备工作极其糟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印军却连最基本的后勤供应都无法到位,第7旅几乎是什么都缺。

  士兵们穿着单衣在海拔4000米的严寒条件下作战一线步兵只携带了3天的给养,一旦战局僵持,饿死的恐怕会比战死的人多,幸好解放军替他们解了围,半天解决战斗,让那些被俘的印军士兵不必担心吃饭问题了;弹药少的可怜,每名士兵只有60发步枪子弹,机枪弹药不足一个基数。最最重要的是,第7旅没有炮兵支援。高原山地作战,步兵能指望的支持只有炮兵(中印双方都未出动空军战斗部队),印军堂堂一个4000人的旅仅有几门迫击炮,临时拉来的4门山炮还有2门不能用,这实在有点不像话。反观我军,不仅各步兵团有营属迫击炮,中路部队还有整整1个团的重型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后期的邦迪拉战役中,我军解放军第160师所属炮540团,团长张敏更有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

  战斗中,印军完全被我军炮兵打的抬不起头,双方的火力运用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最后一个原因,也是印度方面公开承认的,就是我军单兵火力占有压倒优势,我军参战部队普遍装备了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印军装备的则是英军在二战时期使用的李·恩菲尔德7.7毫米栓动步枪和布伦式轻机枪,无论是火力、精确性还是杀伤力,我军都占有绝对优势。我军基层士兵对手中的武器充满信心,常常在无法得到炮兵支援的情况下,用轻武器把数量占优的印军打得灰头土脸。优良的武器结合扎实、过硬的步兵战术,第7旅不吃苦头才怪。

  2003年,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和总理瓦杰帕依先后访问中国,正式开启中印两国友好合作的序幕。而此时,克节朗大捷已过去了41年,印度士兵的枯骨早已融进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土壤中,只有矗立在藏边风雪中的塔格拉山脊和潺潺流淌的克节朗河作为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和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铁血论坛)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