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抗战女兵周洁学:两次躺在战场棺材旁的幸存者

2017年05月18日 15:03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徐振理/文栾茂成王礼生/图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庆祝大会在盐城召开,江苏省阜宁县一位八路军女战士端坐在会场第一排,会中,她登台参加“黄河大合唱”演出。她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女战士、扬州大学离休干部、原扬州水利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97岁的周洁学老人。

  2015年冬,我在和新四军后人、我的80岁堂兄、原扬州卫生学校党委书记徐振东交流抗战文化史料时,得知周洁学老人是一位新四军女兵,并且已从扬州回滨海老家省亲、寻找战友。我拜访老人家时,她刚从宋公堤、獐沟、阜宁等地寻访抗战足迹回到娘家。我邀请她来到位于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徐丹村的“新四军三师八旅纪念馆”参观,她在老首长、老战友的照片史料前久久不愿离去……之后,接受我三次口述历史调查。

  周洁学在滨海接受采访。

  新四军重建军部会场她坐第一排

  周洁学,原名周剑霞,1921年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老七区(今滨海县正红镇蔡河村周庄自然村),祖父是武举人,曾给她起名叫周龙恬,未出生时名字就起好了,一至四年级在周庄小学读书,五六年级在篆河小学读书。1940年,她考上阜宁中学,头一天报到,第二天学校就被日军飞机轰炸,那时候每天九点钟日本鬼子的飞机就来到了阜宁城上空,不是轰炸就是扫射,阜宁中学被炸毁后,学生全部解散回家,周洁学成为阜宁中学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只有一天学籍的女生。

  读不上书的周洁学只能回家,这时,周洁学表姐夫、共产党员钱福海潜伏在她家。

  钱福海(1900-1975),东坎镇盘洋村人。粗识字,青少年时期,随父母在家种田拾草,生活艰难,经常外出逃荒和打短工。

  16岁时,全家逃荒到上海。钱福海与其弟拾菜皮、捡煤渣,积饭锅脚水度日。民国6年(1917),经人介绍进日本人开的内外棉八厂当修理工。受尽资本家压迫剥削。过着最低下的生活。钱福海恨透了东洋老板,一次他用拳头狠揍了凶残的“那摩温(工头)”,结果,被罚做苦工两个月。一分钱工资也没有,全家人只得到处乞讨度日。

  “五卅”运动发生时,钱福海英勇果敢,不怕牺牲,在罢工斗争中一直走在前边。工人选他当代表,罢工委员会任命他为赤卫队队长,并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沪西工友俱乐部,经常与工人运动领导人刘少奇、项英、恽代英、刘华等讨论解决罢工中的问题。还经常到英华里平民学校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民国16年(1927)秋,钱福海受到中共党组织的派遣,在江苏特委书记李林的率领下,一行8人同时到苏北阜宁一带发展党的组织。钱福海参与了三岔、大洼、刘锅、蔡桥、铁盘洋等地党员的发展和支部的建立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钱福海与中共阜宁县地下县委接上关系,又开始在三岔、獐沟、阜宁、九灶一带宣传革命道理,1939年钱福海去皖东北,找到八路军,请求早日南下。

  1940年,国民党阜宁县党部和射阳中学都迁在周洁学家不远处的周庄小学,当局花重金取钱福海的人头,说他是赤匪,因周洁学哥哥周龙师是黄浦军校毕业生,抗战时期在国民党部队任军官,是共产党派遣的敌工,所以,钱福海住在周洁学家,既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周洁学因侵华日军炸毁阜宁中学而闲居家中,钱福海叫周洁学不要着急,先在家里呆一阵子,以后送她去八路军的学校上学。

  1940年10月,周洁学经钱福海介绍,参加八路军第5纵队687团,在转移介绍信上,因老八路干部方言口音和周洁学盐阜方言口音差异,工作人员把周剑霞写成了周洁学,从此周剑霞就叫周洁学。

  周洁学接受徐振理(中)、王礼生采访。

  1940年11月,周洁学在687团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郭凌和廖一凡。

  郭凌,广东人,日本留学生,曾任新四军3师8旅22团教育股长、1营教导员。1943年4月19日,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2团在江苏省淮安县庞家墩与日伪军遭遇战斗中壮烈殉国。

  廖一凡,(1917年~1995年),归国华侨,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幼年随父去马来西亚读书,18岁(1935年)高中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就读,参加过进步学生的文化运动。抗战开始那年(1937年),他回国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来任延安总政敌训队助教、八路军5纵队(后改为新四军三师)政治部敌工干事、秘书、敌工科副科长、科长等职。解放战争任东北民主联军二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东北炮兵学校二大队政委,建国后先后任《人民教育》杂志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

  入了党的周洁学到鲁艺学习不久,便发生了“皖南事变”,1941年1月25日下午2时,在盐城原大戏院旧址改建的游艺园,召开了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机关排以上干部和盐城县政府及各界群众代表大会,共1000余人,新四军新军部正式宣布成立。周洁学参加了大会,端坐在会场第一排。

  会上,由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师生演出了《惊弓之鸟》《大别山头》《皖南一家》等话剧。周洁学等少先队员是会上第一个上台表演节目的。如今时过75年,她老人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她们登台演唱的是“黄河大合唱”,指挥她们演唱的是一位鲁艺老师的10岁小男孩叫“铁儿”。从此,周洁学由一位八路军女战士改编成为新四军女战士。

  两次躺在棺材旁的幸存者

  白果像。

  1941年7月,侵华日军对盐阜抗日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大扫荡,新四军军部和机关单位被逼从盐城向阜宁县方向转移。3师师长黄克诚派部队来人接鲁艺中的3师学员。鲁艺学员分三个分队,周洁学是一个分队的分队长,当时前来接鲁艺学员归队的是师宣传队队长白果。

  白果,本名邓延熙,1919年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古城区殷家园子一个中农家庭。1938年3月组织“聊城青年抗日救国团”当选团长。同年8月,由中共鲁西北特委保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被分配到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同年秋,由黄克诚亲率到达阜宁。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白果任师政治部宣传队长,不久,调任该师7旅21团3营教导员。1941年3月调任盐城县十四区民运队长、兼区委书记。同年7月下旬,日伪占领上冈镇,区委、区公所机关转移至西吉庄一带。8月23日,敌伪分进合击西吉庄,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他率后卫战士阻击敌人,掩护群众转移。待敌逼近时,渡河撤退,白果溺水牺牲。

  鲁艺师生撤离盐城前,盐城县委周一萍书记叫周洁学去接人,特地提醒周洁学,做好保密工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如果有人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你就回答,我是从后边来的,到哪里去?你就回答,到前边去”,以防不测。

  鲁艺3师学员50多人分3个分队,周洁学是第一分队长,走盐城、建湖南秦庄一线,非常顺利到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周门(今属阜宁县芦蒲镇)。

  而走北秦庄一线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师生遭遇不测,由丘东平、许晴、孟波率领,向盐城西乡楼王庄一带水网地区转移,“八女投河”的悲壮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转移途中。

  1941年夏秋季节,周洁学随宣传队曾来天赐场(今滨海县天场镇),并演出话剧《卢沟桥上》,周洁学演的是80多岁的老太太,黄克诚、田守尧等师旅首长坐在舞台的台口,和新四军指战员、当地乡亲一起看戏,看过戏后黄克诚师长对周洁学说:“周洁学演出时,形象像80多岁的老太太,声音像是18岁的小姑娘。”周洁学看到黄克诚师长表扬自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黄师长说:“小鬼,不要紧张!”

  周洁学向徐振理介绍当年在天赐场见到新四军3师8旅旅长田守尧的情况。

  75年后,周洁学站在“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黄克诚、田守尧等师旅首长照片前,犹如昨天。特别是看到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在小沙东海战壮烈殉国前合影照时,悲伤之情难以言状。

  第一次躺在棺材旁。

  1941年9月份日本鬼子扫荡,3师宣传队转移到阜宁大史庄(今属羊寨镇),周洁学带人泅渡川里河,前两趟的两个人都顺利过河上岸了,第三趟的那个人因为不谙水性、不会游泳,周洁学把她带到河中间时,那个人因为害怕,死死得掐着周洁学的脖子,俩人紧紧拥抱在一块,于是她们都沉入河底。当时带队的3师宣传科长王恨(后改名王恒,建国后曾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2015年10月23日,开国中将、新四军3师8旅首任政治部主任李雪三长子李永平、陪同王恨之子王刘明到盐阜、滨海、天场寻找父母抗战足迹)立即冲到河里,拎着她们的头发,把她俩拉出水面救上岸,那位女战友因呛水太多,最终还是牺牲了,周洁学虽然得救了,但是呛了很多水,肺部严重受伤。

  上岸后周洁学的身体也不行了,肺被水呛得一直吐血,到最后用食盐兑水烧开当药喝,一位援助新四军抗战的外国医生看过周洁学以后,竖起小指头说:“她只有1%的生存希望!”医生把周洁学安排躺在芦席上,部队为周洁学准备了一口棺材放在芦席旁边,当时周洁学看到棺材已无说话之力。

  这时日军又来了,两个侦察员抬着周洁学转移,在一个草堆里把周洁学藏起来。日军撤退后,部队首长决定送周洁学回乡休养,第一天走到阜宁城,阜宁城被日军占领了,赶紧转移走外围;第二天抬到獐沟区,区里有人叛变了,战友只好把穿着新四军军装的周洁学直接送回家。回到家中也没用办法找到医生,周洁学妈妈只能用猪肝熬水给她喝,回家休养不久,獐沟区里知道了周洁学回乡休养的情况,就上门挽留周洁学在在獐沟区里做地方抗日工作。9月底,獐沟区妇女抗日救国会成立(简称妇救会),周洁学被选举为獐沟区妇救会副会长。10月,周洁学任獐沟区妇救会会长,1942年10月至1943年4月任阜东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副会长。

  周洁学来到老姐妹、潘荡区妇救会会长徐邦莉的版前。

  在獐沟开展抗日救国工作中,区里给周洁学做了三套衣服,到什么人家去,就穿什么样的衣服。到学校她就穿学生服装,到农户她就穿一般农民服装,到大户人家她就穿旗袍服装出场。

  刚开始时,周围乡村群众不理解,周氏家族人说周洁学是疯丫头,败坏周家门风,丢了周家脸面,逼周洁学母亲找她回家。到地主家宣传抗日,人家关门回避,当听说周洁学是周家姑娘时,人家就开门了,因为周洁学哥哥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军抗战,土匪和黑恶势力不敢上周洁学家的门,地主、乡绅请客,獐沟区领导不便出席,为了统战工作,周洁学正常赴宴,给足了方方面面人物的面子。

  獐沟区妇救会成立大会召开时,领导叫周洁学在大会上讲话,她说,她以前在部队宣传队就开过几个人的小会议,上千人的大会没讲过话,领导说:“不要紧,你就先介绍自己家里的情况和参加抗日的经历。”

  大会结束后,周洁学的17位小学同学围着周洁学,要求参加抗日救亡,考虑到其他乡乡政府尚未建立,这些同学多数分到有关乡村,筹建乡抗日政府。

  通过周洁学带出来参加抗日的共有74人,其中她姐姐家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被她带出来了,姐姐支持周洁学带着孩子参加抗日,姐夫反对,之后,再到姐姐家,姐夫都不理睬她,后来,姐夫硬把女儿带回家结婚。他们的儿子李同于1941年参加抗日,建国后是南京医科大学的离休干部。

  刘庄村的刘永盐也是周洁学带出来参加抗日的,建国后,在湖北省做大学校长,“文革”时期到扬州拜访周洁学,感恩革命引路人。

  还有一位叫顾保和,是大地主的大老婆,周洁学带她出来花的功夫最多,到她家去四趟才使她摆脱家庭参加抗日。

  1942年年底,侵华日军发起盐阜区第二次大扫荡,阜东县政府就在孙大墩子(今陈涛镇),周洁学所在的县委组织部的房东是娘儿俩人,住三间房,妈妈住东厢房,女儿住西厢房,周洁学住堂屋间。为了不让女儿跟周洁学走,晚上睡觉时妈妈用桌子把西厢房门堵起来,夜里她的女儿从桌肚里爬出来跟周洁学参加抗日。

  大淤尖小街,有个给地主家放羊的小女孩,吃不饱在路边哭。周洁学看见了解情况后,就叫她把羊赶回地主家,周洁学把她送到阔港(当时阜东独立团卫生队住地、今属八巨镇)当护理员。

  蔡庄还有一个小女孩14岁,父亲被当局抓走,当地乡长想霸占她妈,就把她的父亲、哥哥都抓壮丁,她妈妈被奸后投井自尽了,她请周洁学带她到阔港阜东独立团卫生队当护理员。

  1944年,周洁学到县委组织部任组织干事,负责县委党训班。上级选送周洁学到延安学习,因为胃病未能成行,就让刘永年同志去延安学习了,组织上安排她到阔港阜东独立团卫生队治胃病。住院治病期间,阜东独立团领导知道周洁学在八路军、新四军干过,就不放她走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文安排周洁学在团部做党训班工作,从此,周洁学第二次入伍。

  淮安战役中周洁学救护伤员的“湖心寺”。

  1945年9月,淮安战役时,周洁学属盐阜军分区阜东独立团卫生队,在湖心寺接收伤员,没有消毒的药水,她们就用木制的小菩萨当柴火烧开水煮纱布重复使用。

  面对位于徐丹村“新四军三师八旅纪念馆”淮安战役展板、新四军3师8旅政委李雪三当年拍摄“湖心寺”照片,周洁学久久不愿离去,给我们介绍当年的战斗场景。

  周洁学第二次躺在棺材旁。

  1946年国民党进攻邵伯,战前,粟裕做战斗动员报告,周洁学当时是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卫生队指导员,单位领导派她带医疗队上第一线,战斗中周洁学立了一等功。战斗胜利后部队转移到高邮,部队发生传染病,周洁学上吐下泻,9个人得传染病,其他8个人都病故了,只剩下周洁学活着,当时也是奄奄一息。领导把装周洁学的棺材准备好了,写有周洁学名字的木牌放在8位战友坟墓旁。后来有两位通讯员从扬州城里弄来了四瓶盐水,都给周洁学用上了,救了她一命。周洁学当时躺在门板上,敌人飞机轰炸,战友把周洁学抬到小桥下边,政委看周洁学得救了,跟周洁学开玩笑说:“你的命真大呀,以后不能再用棺材了,因为四瓶盐水就是四口棺材的钱啊!”

  三位生死与共的抗日战友

  范本和像。

  1943年4月30日晚上,阜东县保安处除奸科科长万岗与中共獐沟区委宣传科长、分工干部宋义等人在獐沟区姜三堰召开联防区工作会议,并决定翌日凌晨护送万岗去县政府汇报工作。可是第二天蒙蒙亮,就有联防队员跑来报告:从东坎出来“扫荡”的日伪军已经窜到附近的林家庄!霎时间,就隐约看见有一百多个全副武装的伪军在浓雾中蠕动,不久便拉开弧形队列,向万岗等人所在的贡家圩子包抄过来……

  当时,我方仅有九个人,既缺乏实战经验,又没有良好的武器,敌我力量悬殊很大。面对这种情况,宋义命令周洁学先撤退,并去找区队赶来增援。但周洁学却以自己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地貌容易应付各种情况为由,要宋、万等人先走。这时,万岗严肃的对周洁学说:“我命令你先走!”紧接着,他们果断决定,将其余八人分作两路撤退:第一路在西大圩分头向南,第二路直向西北。

  两路人员相继出发。宋、万相互都要对方先走一步,谁也不肯把危险留给战友。最后,宋义不得不以区委干部的身份下了命令,万岗才率先撤退,接着,宋义也随后撤出。

  在村庄的西北角,宋义与万岗相距只有50多公尺。这时,日伪军已经发现他们,就一个劲地追赶、开枪。刹那间,万岗不幸腿部中弹,扑倒在地。宋义见状,立即呼喊万岗身边的队员架着他走。在这危急时刻,万岗不愿拖累别人,以免增加伤亡,因此,断然拒绝,并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还击敌人。可是,就在他的驳壳枪弹打完之际,又被一颗罪恶的敌弹打中胸部,当即壮烈牺牲,当地群众将万岗的遗体抬送到区署。

  万岗遗体安葬在獐沟区,追悼会由獐沟区委书记刘岳主持,周洁学和侄女周石芳一起参加了万岗的追悼会。2015年11月9日,周洁学和周石芳姑侄在徐丹村“新四军3师8旅纪念馆”看到万岗烈士遗骸迁葬王桥战斗烈士陵园的照片。

  万岗八滩墓。

  万岗,本名范本和,又名炳松,字木香。191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庙镇一个农民家庭,革命后化名万岗,14岁到上海一家印刷厂当学徒。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万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共地下党秘密吸收他入党。

  1940年,万岗被派往苏北“抗大”五分校学习,当年5月结业后,他被选入新四军军部保卫训练班接受专业训练,7月被分在盐城县保安科任科员。是月,盐城被日军占领,万岗等又回到军法处。月底,作为军法处工作组的成员,万岗被派往阜宁县东北行署(今滨海县域)工作。1941年9月20日设立阜东县之后,县政府建立保安处,万岗即留该处工作。1943年初,日军再一次对解放区“扫荡”,阜东县城东坎镇被日军占领。这时,万岗又受县委、县政府的派遣,到獐沟区去开展反“扫荡”斗争。

  周洁学所在部队解放上海后,周洁学找到万岗母亲,老人家误认为周洁学是范本和恋人,把家里的金银首饰拿出来送给周洁学,周洁学婉言谢绝,跟她老人家讲:“伯母,万岗是我的领导,我是万岗的下级,万岗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是来看望您的!”

  当时实行供给制,周洁学从每月生活津贴中挤出2元钱寄给万岗母亲,一直到1976年她老人家去世为止。

  建国后,周洁学回乡探亲时,急切的来到了万岗坟墓前祭扫。

  宋义抗战时期唯一一张照片

  宋义同志1918年12月出生于响水县六套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失散的阜宁县中共地下党人在天赐沟村(今属天场镇)重新组织开会,成立了以刘岳同志为首的阜宁县工委。5月,中共阜宁县委在六套乡宋义家重生。

  宋义历任八路军连东县地委巡视员,中共阜宁县东北行署二区(今东坎镇)委员会书记,东北行署秘书,六区(五汛)区长,广州军区体工大队政委,广西军区玉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65年转业后,先后担任广西教育学院副院长、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1981年12月离休后担任学校关工委副主任、顾问。1978年就写下悲壮遗嘱,并经公证处公证:百年后,将遗体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2007年11月13日,宋义同志遗体无偿捐赠给桂林医学院。

  周洁学想起自己和万岗、宋义三兄妹贡家圩的生离死别;想起将自己的第一张抗日照片赠送给了宋义兄;想起自己与宋义一直相守着“活着每年写封道平安信,若收不到书信则先走一步了”的约定,昨日往事历历在目,今日却是阴阳两隔……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