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走出了位红军博士:15岁时听一场演讲改变一生

2017年03月28日 17:13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北京301医院,时间仿佛凝固,曾经的红军红九军团军医涂通今,如今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峥嵘的102载岁月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留下了一道一道皱纹。他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更是从长征出发地走出的开国将军。

  他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记者日前探访了这位传奇老红军——涂通今。102岁的他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虽然年事已高,无法很好地交流,但他的故事却不会因岁月而褪色……

  15岁的一场演讲改变他的一生

  北京301医院,时间仿佛凝固,生于1914年的红军红九军团军医涂通今,如今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峥嵘岁月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皱纹。

  这张脸也曾英俊光滑过。1929年红军二次入闽路过长汀县涂坊乡,15岁的年轻农民涂通今挤进人群,聆听了毛泽东关于革命的一场演讲,演讲时间不长,却激起他内心澎湃。

  加入少先队,投身农民革命……几经努力,涂通今终于在18岁那年如愿成为一名红军。

  1937年,红军教导师卫生处医务干部合影(右一为涂通今,资料照片)。

  从军之初,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涂通今要求上前线,扛枪打仗。没想到,上级派他去医院报到,分配他学习看护,救治伤员。涂通今服从了组织的安排,走上了医学之路,七十年的从医生涯里,挽救了数不清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戎马一生”……

  “他见过太多的生死,却还是很难冷静面对死亡,那些因伤情过重、无法救治而倒在他怀里的同伴,一直是他心里的坎。”涂通今的儿子涂西华感叹。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从长汀钟屋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前,闻讯赶来的家人捎来涂通今父母的意愿,希望长子脱下戎装,解甲归田。

  此时20岁的涂通今经过了多次反“围剿”鏖战后,已经下定决心要跟随红军走出一片新天地,他婉拒了父母,朝着与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走去——从农民走向将军,从私塾学童走向留苏博士。

  险象环生的长征路,每走一步都是生死未卜,涂通今不仅要对抗敌人、保存自己,更要照料伤员。每到一地,他必须检查、督促部队的卫生防病工作、为战士烧水,准备第二天的行军,忙前忙后,常常是最后一个躺下休息的人。有一次行军恍惚,他一脚踏空掉下悬崖,幸好一棵树接住了他,才免于一死。每当忆及这段经历,涂通今总是心潮起伏、无法平静。良久,他会淡淡地说:“长征之苦,使人难忘。”

  1988年涂通今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资料照片)。北京301医院,时间仿佛凝固,曾经的红军红九军团军医涂通今,如今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峥嵘的102载岁月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留下了一道一道皱纹。他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更是从长征出发地走出的开国将军。新华社发

  人到中年放手一搏终成博士学成归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条款,中国政府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1951年8月初,涂通今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尽快移交工作,准备赴苏联留学。放下电话,涂通今一阵惊喜之余又有一丝惆怅。有机会继续深造是他的愿望,但这也意味着要远赴异国他乡另起炉灶,重新开始学生生活,这对于一个年近四十的人来说是个挑战。

  思虑再三,涂通今决定放手一搏。

  1951年9月,涂通今走进了莫斯科布尔科登神经外科研究所,当大家得知他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开局顺利,但接下来的挑战颇具难度。语言、专业……种种难题摆在他面前,人到中年,要重新学一门语言,掌握复杂的神经外科专业知识并不容易,不仅拼体力,更要拼脑力。

  五年时间下来,涂通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博士学位,在1956年的春天,马不停蹄地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的涂通今被派往第四军医大学任校长,二十年后,当他离开四医大时,已是“桃李布三军”,他创建了军队医院第一个神经外科;为全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神经外科骨干。此后,涂通今以一个神经外科专家和教育家的身份,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曾评价“涂校长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

  年过百岁的牵挂:“爸爸,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了”

  涂通今是一个内向的人,即使是对家人,也很少主动提起他的过去,不想触动那些伤痛之处。虽不善言辞,但他的内心丰富。每每谈及那段峥嵘岁月,老人最割舍不下的,还是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

  “2012年他说要去军事博物馆看看,我就推着轮椅带他去。他并不说要做什么,只是认真、仔细地看着每一件展物。走到一块刻有许多人名的大石头前,他屏住呼吸、驻足凝神、逐一辨认。良久,他指着其中的一个名字说,这个人就是我们红军卫生学校的校长,在长征途中牺牲了。”涂西华回忆道。

  “他放不下湘江战役。”涂西华说,“三个儿时玩伴一起从家乡出来,过了湘江,其中一个就没了。”

  接受媒体采访时,涂通今曾回忆:我的助手,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姓杨,相当肯干,可爱、听话,开始是肚子疼,行军打仗都忍着,后来肚子越来越大,知道可能是阑尾炎,但是没有抗生素,没有消炎药,最后肠穿孔了,眼睁睁看着不行了。到了赤水河边的茅台镇附近,大家流着泪把他埋了,向他默哀。”

  “当时的救治条件的简陋现在无法想象:能够找到一块门板搭一个手术台就很不错了,手术刀是民用剪刀代替的,没有绷带就把被子撕成条。还得有人举着油灯照明。药品和医疗器械是无价之宝。”涂通今说。

  如今,医疗条件比起长征时已好了太多。涂通今的手虽然已举不起手术刀,无法再继续治病救人了,但他们那一代所开创的事业正在发扬光大:当年缺医少药的红军卫生队,如今已是可以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卫勤保障部队了。

  当涂西华在涂通今的耳旁轻轻说:“爸爸,长征胜利80周年了。”老人的面颊露出舒展的笑容……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