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老兵:修那条铁路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2017年03月13日 16:19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资料图:中国铁道兵资料图:中国铁道兵

  叶剑英元帅曾挥毫题词称赞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笔者拜访了居住在泰安军分区第四干休所的3位铁道兵老前辈,近距离聆听他们当年的故事。

 

  那场战斗,我们牺牲了40多人

  作为第一代铁道兵,89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孙政诚最难忘的是在东北战场的那次战斗。

  他回忆说:1945年11月底,我们铁道纵队3支队接到命令,押运一批武器弹药从齐齐哈尔出发到海拉尔。糟糕的是,国民党军队得到此消息,提前埋伏破坏路轨,企图抢夺这批弹药。遭遇敌军伏击后,我军立即组织反击。当时,天真的冷啊,零下40多度。我们在铁甲车顶架设2挺重机枪,猛烈向敌人扫射,机枪撞针被打断,启用备用枪械后仅有1挺重机枪还能正常使用。这一仗打得很苦,为了保持火力压制,我们前车的17个人,每组2人轮换上重机枪平台,只进行间隔点射,不许扫射。其他人用轻武器在车内狙击。轮到我上平台射击,握住重机枪的一瞬间,我突然感到肩头沉重,如果撞针在我手里被打断了,全车的战友性命就难保了。我小心翼翼地按照带队指挥员的命令,向四周间隔点射。已经冻得麻木的手指感受着枪击带来的震颤,一发两发、一个点射两个点射,20分钟的时间居然感到很长很长。直到下一组战友来替换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早已浑身麻木。当我第3次上重机枪平台的时候,国民党军终于撤退。这次战斗,我们牺牲了40多人。

  那次抢修,25个战友永远离开了我们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成立。在抗美援朝前线,这支部队冒着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日夜抢修抢建铁路,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离休干部黄立起当年任铁道兵团直属桥梁团司令部参谋。1951年1月28日,该团奉命抢修大同江桥。大同江桥是连接满浦、平元两条铁路干线的枢纽,是向前线运送军事物资的咽喉。桥长40多米,高10余米,桥墩被敌机炸毁,短期难以修复。此时,前线部队正在展开第三战役,军事供需紧迫,上级决定在原桥下游250米处抢修便桥。

  黄立起回忆说,“当时,白天敌机在上空盘旋袭扰,部队只能夜间施工。我随班排参加施工。我们每晚奋战,终于在2月底修通,但天气转暖后,河床冻土层化冻,发生塌方。为了不影响夜间车辆通行,团里决定白天冒着敌机的轰炸抢修。3月4日上午,我随一营刚进入工地,美军4架B29重型轰炸机就从空中俯冲投弹,30多名战友瞬间就被震塌的土方盖在底下。敌机走后,我们疯了一样地挖开土方。然而一切都晚了,一具具遗体就那么直挺挺躺在我们眼前,重伤的同志一声声呻吟。那天,25个战友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条铁路,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

  离休干部唐立才曾任铁道兵第48团政治处干事,随部队参加过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一期、二期工程的施工。

  他回忆当时的情形说:“修铁路比修公路难度更大。尤其是当时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安全保障措施少,用的是大锤钢钎、铁锹大镐、风钻矿车等简陋工具。在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的地区打隧道、架桥梁,经常发生塌方、透水、滑坡、泥石流等险情。指战员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和牺牲。”

  唐老回忆说,修建成昆铁路时,一次山洞发生塌方,几个战士不幸被埋,营里立即组织救援,但是塌方越来越严重,山洞上方不断有泥沙和石块涌下来,上去救人的战士也被淹没了……那次塌方牺牲了18名战士。

  唐老说:“后来,成昆铁路竣工后,我们几个师的军务部门做过统计,1083公里的铁道线,共牺牲了2100多人,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名烈士。所以后来就有人说,成昆铁路每一根枕木下躺着一位烈士。我们这些幸存者,每当想起牺牲的战友都是泪涟涟。”

  3位铁道兵老前辈深情地对笔者说:现在修建铁路,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效率也高得多了。那个艰苦的年代终于过去了,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共和国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们。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