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月8日到1905年9月5日,日本与俄国为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的最终结局以日本人的惨胜而告终,在这场战争中,旅顺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与上次中日甲午战争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因为凶残的屠杀,而是因为争夺这里的双方为了这座城市而进行的惨烈的厮杀。
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言讲“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用在欲与俄国争雄东亚的日本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日本要与俄国争雄,就必须离开自己的小岛走上东亚大陆,这样一来,如何给隔海相望的部队提供补给就非常重要。按照以往的惯例,日本一向都是先从本土到朝鲜半岛,然后由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挺进,除此之外别无它路。因此,从日本到朝鲜的海路就成为日军的大动脉,上陆日军的吃喝拉撒都得靠它。然而,这支大动脉却几乎裸露在俄军的尖刀之下——驻扎在旅顺港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主力随时可以冲出来,用自己的大炮将日本那些毫无抵抗力的运输船如屠宰羊羔一般送入海底。于是,欲与俄国人争雄于中国东北,则必须先解除了俄太平洋舰队这个大问题,否则上陆的日军随时可能被俄军掐住脖子,饿死在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间。
面对自己牛逼起来后遇到的最强敌人,日本深知这不是腐朽落后的大清国能比的,不能再想一路势如破竹的好事,必须以最谨慎的态度对待旅顺港内的钢铁巨兽们。为此,日军制订了陆海两手计划——海上的联合舰队力争以突袭的方式打击俄太平洋舰队,突袭效果若不好,再以沉船封港的方式将旅顺口堵死,让太平洋舰队变成一招“死棋”,再不成就杀进旅顺港去。而陆军则从陆上切断辽东半岛与中国东北内陆的联系,来个瓮中捉鳖,拿下旅顺,或者将太平洋舰队逼出港口往联合舰队的套子里跳,或者用陆上的炮火将其击沉。总之,能用上的招都用上,必须解决俄太平洋舰队。
1904年2月8日,日本利用日俄双方尚未宣战,俄国人尚未警觉的有利条件,于半夜在黑暗的掩护下对旅顺港发动了海上袭击。结果天不助日本,夜袭虽然成功却战果不佳——没有想到俄军在旅顺口设置的炮台神勇无比,在大功率探照灯的配合下把254mm的炮弹准确地送到日本人头上,双方恶战一夜,日军虽然击伤了俄方3艘军舰,自己也损失了2艘。夜战不成,日本联合舰队又于次日白天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企图杀入旅顺港,结果击伤对方5艘,自己伤了7艘。战斗中,设置在黄金山前沿的电岩炮台算是让日本人大开了眼界——就见那上面的5门254mm加农炮不停点地向日本人开火,而无论日本人怎么还击,都不见命中,仿佛神功护体。
原来,被称为“电岩”的地方,乃是旅顺口东侧黄金山前的一个小山头,与黄金山一样都是由黄褐色的石头构成。此山与黄金山之间隔着一道100多米宽的山谷,但由于两山色调相同,从海上望去又看不见这道山谷,在视觉上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即电岩是黄金山向前方伸出的一条山腿。与此同时,电岩本身山顶呈一个横置的长方形,正面宽,纵深窄,前后左右又和所有的石质山一样坡度较大。这样一来,如果日军以高大的黄金山为目标进行校射,那么近弹会落到黄金山与电岩间的山谷里,远弹会落到黄金山后方,都会因为观察不到弹着点而无法校正射击诸元。如果以电岩为目标进行校射,虽然可以利用近弹校正射击诸元(远弹还是会看不到),但除非是精确地落在纵深不过30米的山顶,否则也无法对架在山顶的炮位构成影响。故而,虽然电岩炮台的炮位是相对简单的掘开式,不比二战时德国人在山腰里凿出的炮垒,可是在整个旅顺战役期间,这些炮位居然一弹未挨,弄得日本人慑于其重炮的威胁而无法放手杀入旅顺港,最终只能付出尸山血河的代价从陆路杀入旅顺,真可谓钢铁门神。
如今的电岩炮台仍然岿然屹立,只是在宽约200米发射正面的5个重炮掩体中,除了留有1门俄制的254mm加农炮模型外,其余则以我海军的130mm半封闭炮塔舰炮代替,还有一个炮位干脆空着。原来的57mm火炮的炮位上,则安放了一门日式280mm榴弹炮的模型。登临其上,由于长年的绿化,石缝中已经长出了高高的灌木丛,使炮台上的视界颇受影响,但走到炮位前方的游人道上,仍然可以凭栏而望,山下一直到天际,黄海波涛翻滚,一望无边,十几公里以内的海面尽收眼底。在炮阵地的两端是当年的大口径探照灯的位置,就是它们在夜间时刻扫射着前方的海域,在111年前的那些夜晚它们及时发现了前来封堵旅顺口的日军船只,让它们旁边的重炮得以将其击沉在航道的两侧,保证了旅顺港内俄国舰队的安全。在炮阵地右侧,右方探照灯的左后方是整个炮阵地的观察所,由观察台和观察堡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连。当无敌情顾虑时,观测手会大大方方地站在观察台上观察情况,当有敌情顾虑时,只需绕几步路便可进入紧挨着的观察堡,该堡为半地下式,在贴近地面的高度有观察窗,堡内有水泥砌的方桌供观测手计算射击诸元。最为有意思的是,站在观察台上,面向旅顺口喊话,能够听到黄金山方向传来短促的回音,如果换了其他角度,则均无回音。今日,管理方已经在观察台上画了一对面向旅顺口的脚印,供游人们亲身体验一下这个传说。
作为电岩炮台侧方屏护,与其隔湾相望的是模珠礁炮台。从规模上讲不如电岩炮台大,且由于离重要的旅顺口相对较远,所以价值也不能和电岩炮台相比。不过,这里不但是一座炮台,还是当年清军建筑的一处重要的弹药库,史称南子弹库。史载,该处始建于1880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督建者为中国近代枭雄袁世凯的叔父袁伯龄。该库坐南朝北,长100米,高约6米,虽名为“子弹库”,实则子弹、炮弹、炸药等均有,计储存14种弹药1200吨。
电岩炮台以及其战友们的有效努力使日军从海上消灭俄国舰队的企图告于失败,于是只得转而通过陆上的攻势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旅顺便难逃浴血。而且,对于日军来说,由于旅顺已经经过俄军的多年经营,防御工事坚强,守军众多,需要大量部队围攻。同时,旅顺又不是俄军的主力所在——根据俄军司令库罗帕特金的计划,俄军陆上力量此时已经向北撤退,企图引诱日军向北追击,待其拉长自己的补给线后再予以打击,这就使日军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若分兵不足,则旅顺久攻不克影响 战事进程,若分兵过多又会导致北上的主力兵力不足,难以应付俄军随时可能发起的打击。反过来说,对日军而言,若能及早解决旅顺,则远道而来的俄军支援舰队就成了孤军,要独自面对日本联合舰队的打击,而攻城部队也可以早早抽身与主力汇合,迎接即将到来的陆上决战;若旅顺久攻不克,则一旦俄军支援舰队赶到,与港内舰队合兵一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甚至可能压过日本联合舰队,而陆上的主力部队也可能因为大量兵力被牵制在旅顺而无力对抗俄军陆上主力。
旅顺,一下子便成了整个战争天平的支点,胜则全胜,败则俱败,双方都必须全力角逐。(作者署名:进击的熊爸爸 骑兵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