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打败了日军却为何败给志愿军 背后原因曝光

2016年12月05日 15:04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不怕苦不怕死是军人最宝贵的品质,所以军队越能忍受差劲的后勤补给,越不怕牺牲,军队就越强,这是真的吗?

  把这种刻板军事观念贯彻到极端的典型,就是二战中的日军,这只“兽军”极端强调精神力量。认为军人吃苦是应该的事,越能吃苦越能打赢仗。

  比如日本现代史学家藤原彰,曾是驻华北的基层军官。他写的《中国战线从军记》中,对战争期间各条战线调查,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230 万日本军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实际上都不是战死的,而是饿死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后勤供给断绝,很多士兵患上了战争营养失调症而导致死亡。

  日军的”不怕苦”表现在他们轻视后勤,”作战优先、轻视补给“的日本军队的作战行为特性,在于即使没有粮食,也要凭借气力作战的军国主义精神。

  虽然明治维新后日本努力向法国德国学习近代军事,但也许因为历史上他们太缺乏长距离作战经验(日本战国国土狭小,而且战争持续时间一般很短),所以日军一直有严重的轻视后勤的思想。再加上他们缺乏清楚的战争战略思想,最后导致日军的战斗精神和吃苦精神 就像发动机空转一样无用武之地。

  而相比起来,志愿军同样是不怕死不怕苦,却在日军“战略指挥””后勤重视”这两个弱项上表现完全不同。

  为什么这么说?

  战略指挥我这次不谈,就谈谈重视后勤吧。

  举个例子:

  开战之前东北军区已经储存了足够三十万人食用3个月的主副食,至少一个战役的弹药,包括粮食1.67万吨,食油430吨,各种干菜罐头920吨,马料9000多吨,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鸭绿江边始终都有大批物资囤集。

  920吨干菜罐头!那种以为志愿军只能吃炒面战斗的说法,是片面的。

  饼干和干菜罐头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等于零,只是因为缺乏制空权和运输能力的情况下 要受很大损失才能运输到前线而已。

  但绝对不是没有。

  等到五次战役后,转入阵地战时,伙食其实有较大改善,后方部队可以吃热饭,饼干和少量的罐头,一线部队不能生火,除了夜间炊事员可以从后方送上一顿热饭之外,可以吃饼干或者干粮。

  跟历史上的任何一只中国军队比,志愿军的后勤配备水准已经是无法想象的”豪华”配置(当然无法和美国相比):

  有过统计,志愿军的每个军拥有汽车约100辆,正是这看似不多的汽车运输,远远超过了抗战时期完全靠肩膀挑牲畜驼的后勤效率。

  彭德怀自己承认,抗美援朝能打成最后的结果,有40%的作用要归功于后勤运输,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没有被美军切断。这和放弃重要补给任务,去攻击美国军舰的二战日军,形成鲜明对比。

  而二战时期是什么样? 37年抗战爆发时,中国1个军拥有的汽车数量则是0。当时国民政府在全国只能找出卡车2789辆来。

  不要小看这几百辆汽车的差距,这将直接导致战斗力的巨大差距。抗战时期中国军队1个师,没有任何车辆,所有轻重武器,子弹炮弹,口粮饮水,帐篷炊具,电线行李都必须士兵肩挑人背,携带能力极其弱小。一般最多只能携带0.5-1个基数弹药和数天口粮,这在战斗中直接表现为,军队哪怕仅经过数十公里短途行军,也会疲惫不堪。而数量不大的弹药携带量,也只能保证部队进行1-3天的战斗。

  而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配备基本达到每个军100辆汽车的水准。在靠近鸭绿江的补给基地时 有最强的战斗能力,到后期越向南进攻,后勤补给能力逐步被美军空中优势削弱,最后只能进行7天的攻势作战,所以只能推进到三八线,但这也已经比抗战时期的国军强了N倍了。

  推荐阅读:美国发布世界强国排名,中国名次令人震惊!详情查看《大国风云》,搜索微信公众号:dgfy01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