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确切的说武士最常用的是打刀,步战用的最多,有的说武士插两把刀,短的那把是近身防御的,看来只是你自己的理解,短打那把叫肋差,主要功用是切腹尽忠的,当然用来砍人也不是不可以,日本剑道有小太刀流,用的就是短刀,取自一寸短一寸险的技击理念。
日本剑道绝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肤浅,现在用竹剑比赛的剑道已经完全变味了,就如同武术套路一般,并非古传剑道。剑道的起源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剑道一词在古籍上也有,当时战乱频乃,风气尚武,出现很多剑道流派和高手,这是真正的实战剑道,后来中国的兵器和剑道技法传入日本,有个说法是先传朝鲜后到日本,然后日本人在中国刀剑和剑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日本兵器和剑道等技击术。日本剑道是完全为实战而生,加之日本有独特的武士阶层,这帮人不事劳作天天习武比剑,其战斗力可想而知。要不戚继光创出鸳鸯阵,用阵法对抗倭寇单兵作战才取得最终胜利,真岛中之绝技也,这是当时抗倭将领对剑道的评价。
现在的日本武士电影中拔刀互砍刀刃相格的镜头实际是不符合剑道技法的,即使是宝刀很快也报废了,剑道并非一股蛮力,而是非常讲究全身的配合,以巧取胜,步法灵活多变进退自如,砍刺对方脸部咽喉手部等薄弱部位,剑道高手可以击杀很多剑士而自己的佩刀很少损伤,有点剑走轻灵的感觉了。侵华日军中,很少有剑道的高手,即使有也多数为武士出身的中高级军官,都有自己家传宝刀,这部分军官是基本上不参与白刃战的,基层官兵以拼刺为主,下级军官军曹配军刀起个精神作用,会用刀的寥寥无几,砍老百姓杀俘虏一包本事,白刃战遇到中国大刀或地方武装的长矛就傻眼了,三五个回合下来不是刀被砸断了就是身首异处。
中国抗战大刀,形制厚重,工艺粗糙,最适合用于战阵之上大砍大杀,前提是必须有个好身板好气力,大刀一般为三到五斤重,体格弱小的根本玩不了,所以当时出名的大刀队基本都是北方军人,如西北军和河北山东一带军人。
实际上用大刀是没办法,中国的工业落后到连刺刀都需要进口,很多步枪配不上刺刀,只好用大刀砍,鬼子的三八步枪加上刺刀长度可达一米六以上,大刀不过一米长短,一寸长一寸强,况且鬼子的体格和拼刺技术都不是盖的,基本上用大刀和鬼子白刃战的伤亡比例是一比一。但大刀有一个精神上的震慑力,毕竟一刀砍成两段和捅一刺刀看上去视觉效果截然不同的,而且鬼子怕被砍头,脑袋找不着了灵魂回不了家。
有一个故事:鬼子进攻中国军队据守的一段阵地,几次冲锋白刃战都被打下去,双方损伤惨重,打退鬼子又一次攻击后,一个疲惫不堪的班长把染着鲜血系着红绸子的大刀顺手插在阵地前,一直到天黑鬼子居然没敢再次发动冲锋,或许有其他原因,但这是在抗战初期日军骄横跋扈武士道精神高涨不惜伤亡,这是极少见的被中国军队从精神上打垮了的表现。(作者:中华刀剑)